病理课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病理课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如何鉴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参考答案:

流行性乙型脑炎;依据: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抽搐;神志不情、惊厥、瞳孔不等大等;脑脊液检查所见;病理所见。

1.比较如下表: 比较项目 病因 脑膜炎双球菌 炎症性化脓性炎 质 累及部脑脊髓膜 位 传播途径及流呼吸道、冬春季 行季节 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压力升高、混浊、大量脓细胞、蛋白多、糖减少、涂片或培养可查见脑脑脊液 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膜炎双球菌 常。 高热、剧烈头痛、反复呕吐、嗜临床表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淤点、淤斑,烦燥不安、昏迷。 现 般皮肤无淤点、淤斑。 脑回变宽,脑沟变浅,血管充血。 脑脊髓膜表面大量脓性渗出物,脑沟变浅,血管纹理不清;血管高度扩袖套状浸润、神经细胞卫星现象、病理 张,蛛网膜下腔充满脓性渗出物;脑脊液循环障碍致使脑室扩张。镜下:嗜神经细胞现象、筛网状软化灶、脑脊髓膜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脑实质不受侵犯。 胶质结节 患儿,男,7岁,因眼睑水肿、尿少3天入院。1周前曾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体格检查:眼睑浮肿,咽红肿,心肺(-),血压126/91mmHg。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管型0-3/HP;24h尿量350ml,尿素氮11.4mmol/L,血肌酐170umol/L。B超检查:双肾对称性增大。

分析题: 1、请做出诊断?

2、描述患者肾脏的病理变化?

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睡,呼吸加深、加快,昏迷。一蚊虫传播、夏秋季 脑脊髓实质 变质性炎(变性、坏死) 乙型脑炎病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答案要点: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依据:儿童,感染病史,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氮质血症,双肾肿大.

2、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主要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水肿和脂肪变管腔内形成管型;肾间质轻度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肉眼:双肾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因明显充血而色泽红润,呈大红肾;若肾小球存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表面可见散在出血点,呈蚤咬肾;切面皮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清楚。

3、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致GFR下降,小尿或无尿,进而出现氮质血症;毛细血管壁损伤,通透性增加致蛋白尿、血尿、管型尿;GFR下降和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水肿,轻度时眼睑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

患儿,男,7岁,因眼睑水肿、尿少3天入院。1周前曾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体格检查:眼睑浮肿,咽红肿,心肺(-),血压126/91mmHg。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管型0-3/HP;24h尿量350ml,尿素氮11.4mmol/L,血肌酐170umol/L。B超检查:双肾对称性增大。

分析题: 1、请做出诊断?

2、描述患者肾脏的病理变化?

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答案要点: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依据:儿童,感染病史,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氮质血症,双肾肿大.

2、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主要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细胞水肿和脂肪变管腔内形成管型;肾间质轻度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肉眼:双肾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因明显充血而色泽红润,呈大红肾;若肾小球存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表面可见散在出血点,呈蚤咬肾;切面皮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清楚。

3、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致GFR下降,小尿或无尿,进而出现氮质血症;毛细血管壁损伤,通透性增加致蛋白尿、血尿、管型尿;GFR下降和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水肿,轻度时眼睑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致高血压

病例摘要:

女性,15岁,血尿、少尿、反复咳血,三周后死于肾功能衰竭。 分析题:

请问病人患的可能是什么病? 此病人的临床症状与肾脏病理变化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此病人患的是肺出血肾炎综合症,属Ⅰ型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其临床症状与肾脏病理变化的联系是: 1、血尿的产生是由于基底膜损伤,通透性增高所致。

2、少尿则与肾小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形成的新月体阻塞球囊腔有关。

3、反复咳血是因为此病人的抗基底膜抗体与肺泡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故出现反复咳血。 4、出现新月体的肾小球比例若超过80%则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患者,男,48岁,因间断性眼睑水肿3年,血压持续升高2年,多尿、夜尿2月,尿量明显减少3天入院。自述10岁时曾患“肾炎”,经住院治疗痊愈。

体格检查:血压192/135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尿:密度1.008,蛋白(+++),颗粒管型(+),脓细胞(-)。血非蛋白氮(NPN)214mmol/L。入院后经抢救治疗,于第5天出现嗜睡及心包摩擦音,第7天出现昏迷,第8天死亡。

尸体解剖主要所见:左肾重37g,右肾重34g;两肾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但无瘢痕;切面见肾实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肾盂粘膜稍增厚但不粗糙。镜下见多数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残留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间质小动脉壁硬化,管腔狭小。心脏重450g,心包脏层粗糙,有少数纤维蛋白附着,并有少量出血点,左室壁增厚,左右心室稍扩张。脑重1600g,脑回增宽,脑沟变浅。

分析题:

1、做出本例病理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 2、结合病理改变解释临床表现。

3、讨论本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死因。 参考答案:

1、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依据:病史;眼睑水肿、高血压、多尿夜尿、少尿;嗜睡(尿毒症性脑病)、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脑水肿);低蛋白血症、蛋白尿、管型尿;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2、肾纤维化及肾细小动脉硬化→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加→高血压→心肌肥厚; 早期部分肾单位健存→多尿、夜尿等;晚期大量肾单位破坏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少尿、等渗尿;尿毒症性心包炎(纤维素性炎)→心包摩擦音;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脑水肿) →嗜睡昏迷(尿毒症性脑病)

3、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因)→死亡

病例摘要:患者 女 48岁。乳房包块1年,生长速度加快月余。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腺

外上方有一黄豆大小的肿块,无疼痛,局部不红不热,未引起重视。近一月生长速度较快,现已长大至拇指大,乃就诊入院。

体格检查:双乳不对称,左侧外上象限明显隆起。皮肤表面呈橘皮样改变,乳头略向下凹陷。扪之发现一个2.5cm直径的包块,质地较硬,边界欠清楚,较固定。左侧腋窝可触及2个黄豆大淋巴结。临床诊断:乳腺癌伴左腋下淋巴结转移。

手术中病理发现:肿瘤直径约2cm,呈浸润性生长,状如蟹足,质灰白,有浅黄色小点。镜下,见瘤细胞成巢状排列,与间质分界清楚。瘤细胞呈条索状,无腺腔形成。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巢状瘤细胞之间为大量的纤维增生,其中见到新生的小血管。

分析题:

1、本病的病理学诊断是什么? 2、乳房皮肤的局部表现是怎样形成的? 3、腋下淋巴结可能有何病变?

4、肿瘤手术切除的范围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1.乳腺癌,类型:硬癌

2.表面皮肤:由于肌成纤维细胞有收缩功能,可导致乳头下陷、回缩;皮肤呈橘皮样,由于淋巴管阻塞而发生局部水肿。

3.腋下淋巴结转移。

4.由于癌组织浸润性生长,手术时应扩大切除范围;淋巴结转移后应扩大根治而将该区域引流的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切除

病例分析

患者,女,43岁,反复尿频、尿急、尿痛10年,间歇性眼睑水肿3年,阵发性腰痛伴夜尿增多1年,加重10天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58/106mmHg,双肾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白细胞(++),蛋白(++),尿密度1.010,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血肌酐470μmol/L。B超检查示:双肾不对称缩小,变形明显。

分析题:

1、做出本例诊断。

2、描述其可能的镜下病理改变,并结合病理解释病人的临床表现。 3、思考并总结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慢性肾盂肾炎;依据: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眼睑水肿、腰痛、夜尿;高血压、肾叩痛;蛋白尿、脓尿、大肠杆菌、氮质血症;B超所见。

2、肾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部分萎缩坏死,部分扩张、充满胶样蛋白管型;肾小球:球囊周围纤维化或球囊壁纤维性增厚最终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病变显著→肾小管功能障碍明显→浓缩障碍(多尿、夜尿)、重吸收障碍→等渗尿;肾纤维化小血管硬化→肾素分泌增加→高血压;肾单位严重破坏→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

3、肾小球肾炎:病变主要在肾小球、双侧肾脏对称、属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有关;肾盂肾炎:病变主要在肾间质及肾小管、双侧肾脏不对称、属化脓性炎、发病与细菌感染有关(主要为大肠杆菌)。

肾盂肾炎:急性 | 慢性 | 慢性伴尿毒症

患者,女,46岁,家住北方农村,颈部肿物已多年,近来体积逐渐增大,并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而入院就诊。体格检查发现,甲状腺明显肿大,表现触及多数结节,检测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变化。行甲状腺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肉眼见肿大的甲状腺表面及切面有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结节,境界清楚,无包膜。镜下可见甲状腺滤泡大小不一,有高度扩张充满胶质的滤泡,有不含胶质的小滤泡,间质纤维增生。

分析题:

1、根据以上资料给病人做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2、病人患病的原因是什么?

3、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 4、甲状腺出现结节的疾病还有哪些? 5、本病与甲状腺瘤如何区别? 参考答案:

1、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期);依据:颈部肿物、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变化;病检所见。

2、缺碘。

3、肿大甲状腺压迫食管→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声音嘶哑。 4、纤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

5、甲状腺瘤:有完整包膜、压迫周围组织,瘤内组织结构较一致,其形态与周围甲状腺组织不同 患者,女,28岁,因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无力,体重减轻来院诊治。体格检查:体温37℃,脉率99/min,眼球突出,睑裂增宽,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基础代谢率+57%(正常范围:-10%-+15%)。T3、T4水平升高,甲状腺摄131I率增高。入院后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肉眼见甲状腺弥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