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语文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勃发展。涣然冰释 , 涣然:消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块溶化流散一样。比喻误会、疑虑、隔 阂等完全消除。改弦更张, 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变更方针、计划、办法或态度。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碎片化阅读早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与其把人们从手机、电脑前拉回到严肃的深度阅读,倒不如让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提高阅读质量。

B. 太原市建立商品住房预售许可审批与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相挂钩,严格控制悖离土地成本、开发建设成本的高价位商品住房入市。

C. 我省拟对不按照旅游规划开发建设、造成旅游资源严重破坏或者长期闲置的,依法予以制裁或者收回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

D. 连日来,海外舆论持续高度关注中国机构改革,普遍认为此次机构改革力度和范围都非常广,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老百姓的要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宾语残缺,“相挂钩”后加“机制”;C不合逻辑,“制裁”包含了“收回”;D搭配不当,“力度和范围都非常广”不搭配。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昨日收到您的来信,十分高兴。好久不见,甚是想念;我现在工作、身体、家庭都很好,承蒙垂念,本人不胜感激。

B. 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也可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了,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

C. 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理由贪图享受,不尽心尽力。

D. 我反复挑选、试穿,售货员不厌其烦,还给我端来茶水,服务真是热情周到,像这样的商店,以后我还会惠顾。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得体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环境、身份地位、谦敬得当。B. 忝列其中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本处使用不当。C.绵薄之力,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本处属于用错了对象。惠顾,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第页

13

超过15个字。

花草是有记忆的,①________。虽说花草的生命很短,从春到秋,但它们把春秋一世的记忆藏进了种子,一代又一代传下去。花草就这样记住了时间。树也是有记忆的,它能记住更长时间的变化。树的生命记忆不仅有春有秋,还有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春天发芽,秋天结果,然后脱下满树的黄叶,这记忆能让我们看到。可是,②_______,植物学家看到这一圈圈的树纹,就知道,哪年③__________,哪年遇涝逢旱。

【答案】 (1). ①它能记得季节的变化(它能记住较短时间的变化) (2). ②我们没看到的记忆是树干里的年轮 (3). ③风调雨顺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第一处,前文说花草有记忆,后面说记得的内容是从春到秋,春秋一世,因此第一处应填“记得季节的变化”;第二处,谈论对象由草转为树,后面接着谈树的记忆,“不仅有春有秋,还有一年又一年的岁月”,因此该处应填“比花草记忆更长的是树”;第三处是说,植物学家从树纹里能看到的东西,后句说能看到“遇涝逢旱”,前一句应当是与之相对相反的内容,因此应填“风调雨顺”。 21. 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例证,另写一段话,要求和文段论点一致。

“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得有个多取向的思路。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如果你能反复地思考、比较、对证,你对一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思想就会丰富许多。比如我们过去常常讲,“大河不满小河干,小河不满渠沟干。”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反方向的道理同样站得住脚。如果渠沟里面没有水,小河里面也没有水,那么大河里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反方向的道理同样站得住脚。“己之所欲”就能施与他人吗?或者“己所不欲”,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都不能施与他人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结合论点写论据。主要论证“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首先确定语段的论点,结合画线句子的句式和内容特点,另外选材论述。选材的时候需要注意结合语境,不能内容重复,论证的时候要注意科学,观点一定要正确。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年近古稀的某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的板书火了。严谨、工整的板书配合偶尔出现的科学家头像,被网友评价为“比PPT还要好看的课堂板书。”这位教授从教几十年,一直坚持手写板书上课,教学严谨又生动,课程常常是一座难求。“画画是我小时候的爱好,后来上课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听课,记住这些内容,就放到了板书里。”有人对这种教学方式不以为然,倒推十几年,从小学

第页

14

到大学,哪个当老师的不写板书呢?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到了信息时代的今天,还死守着效率低下的板书,是不是也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呢?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板书里,是为师者的拳拳匠心

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晓芬坚持用全板书形式授课,获得学生们热情追捧,热到上刘老师的课,要提前抢座,如果提前一天占座,前三排可能没了,当天占座,前五排就没了。

一节课下来,要写8块板书,硕大的黑板写得满满当当。这让刘教授在以PPT为主,已经基本见不到多少板书的大学校园里,显得很另类。

有人对这种教学方式不以为然,倒推十几年,从小学到大学,哪个当老师的不写板书呢?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到了信息时代的今天,还死守着效率低下的板书,是不是也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呢?

是啊,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PPT就是其中一种。与传统板书相比,它速度快,信息含量高,可以反复使用,老师用不着那么辛苦了,也不用整天跟粉笔灰打交道。PPT成为大学课堂的标配,甚至有学校将采用PPT视为现代化教育的一项指标。不仅大学课堂是这样,在一些大城市,连小学生课堂,幻灯机也是标配了。在这个什么都要拥抱新技术的时代里,板书笨重的教学方式显得很落伍,不合时宜。

可是在得到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速度快了但学习的效率却未必高了,以前盯着老师板书的过程,其实也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而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是一闪而过的PPT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得的效果。相反,因为PPT信息过于集中,学生反而容易走神。板书的过程是将速度放慢,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可是老师一旦养成对PPT的依赖,往往会发展成对着PPT照本宣科。板书的过程也是老师匠心独运的过程,上课是一门艺术,好的老师应该围着学生转,而不是围着PPT转。

见不到老师在黑板前奋笔疾书的样子,也闻不见粉笔灰味道的大学课堂里,充满着现代化的味道,PPT一页页翻过,一切按部就班,可是有谁关心过真正的学习效率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刘老师认为,板书改成PPT,感觉不一样,思维有断层,与多媒体相比,手写的板书,更注重数学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老掉牙的板书意外在这个时代受到追捧,从根本上说是对传统师道精神的肯定。必须承认,教学从根本上说还是一门传统手艺,跟科技有天然的代沟。教学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必须与学生的心理合拍,必须与学生亲密互动,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什么时候该重复,要不然都改成网络授课得了。

这几天,浙大也有一位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网红老师受到了热捧。浙大老教授蒋克铸已经是84岁高龄了,但仍然“倔强”地站在三尺讲台前。跟财大的刘老师一样,蒋老用的也是全板书。在黑板上画非常复杂的构造图。在他看来,老师在写题画板书的时候,学生同时在动脑。这样的课堂效率才是最好的。

第页

15

在这些老学者身上,有着一脉相承的朴实严谨的治学态度。蒋老认为现代教育有个遗憾:一代人离开后,实实在在的经验没留下来,现在的年轻人要重复我们以前走过的弯路。

蒋老的话点中了时弊,技术只能是帮手,是辅助,课堂里的教与学有自己的学问。也许,应该坐进蒋老课堂里的除了学生,还应该有老师,那些年轻的老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对所给材料的总体把握,大学教授火的原因是:其将传统板书做到了极致,其恪守传统和发扬传统的那份执着,考生可以根据对教授火了的原因立意为:传统的坚守、工作的严谨、兢兢业业等角度进行立意。从高速发展的今天来看,人们对教授的质疑也可以立意为,课堂应该融入现代的元素,不要一味的恪守传统而丢掉了与时俱进,以上也是考生可以立意的角度。考场作文的立意虽然体现的是开放,但是考生要注意有最佳立意,例如本题的最佳立意就是站在赞扬教授的角度。

点睛:时评类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把握材料的中心,同时要注意社会对现象的反响和评价,考生同时也要从自己的理解对材料有一个中心性的评价。总之,考生首先是要立意精准,其次要注意写作时候的评价要深刻,最后要注意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社会的现实,向更深层次去挖掘论题,这样才能体现出作文的深度。

第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