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分子、原子、离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分子、原子、离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① ② ③ ④

三、实验题

16.氨分子扩散的实验:

现象: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烧杯酚酞溶液不变色;

分析:C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先进入大烧杯的空气中,然后进入A烧杯的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 结论:

(1) ; (2) ; (3) 。

B烧杯的作用:作 实验。

(4)水蒸发的微观解释: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运动 ,间隔不断 ,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 变化。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气体体积的压缩是分子间的距离缩小,分子的体积没变。 2.【答案】C

【解析】铜由铜原子构成,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3.【答案】D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粒子的一种,除分子之外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的原子中没有中子,如氢原子就不存在中子;故选D。 4.【答案】C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共有的性质是:体积、质量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永不停息的运动等。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分子之间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5.【答案】A 【解析】

A、海绵能吸水是因为海绵有无数的细小孔隙,当置于水中时,水会充满这些孔隙,但不是进入海绵粒子的间隔.这是宏观概念,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B、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隔,在受压的条件下体积会缩小.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C、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能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D、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当二者混合是分子之间相互穿插渗透,因此总体积会减少.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选A。 6.【答案】D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丙不是氧化物;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会改变;三种物质的基本微粒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选D 7.【答案】C

【解析】甲中圆圈内的核电荷数为8,核外电子数是10,该离子是阴离子;乙中圆圈内的核电荷数为10,核外电子数是10,乙图表示的是氖原子。由于二者的核电荷数不同,所以是不同种元素。甲是氧元素,乙是氖元素,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 8.【答案】B

【解析】此题通过微粒模型图考查物质的分类。A图表示的是两种单质分子,属于混合物;B图表示的是两种化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C图表示的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属于纯净物;D图表示的是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 9.【答案】B

【解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不是一切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质子和中子,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所以A,C选项错误。对于D选项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确实不可以再分,但在其他变化(如核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对于B选项来说,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因此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由质子数决定,即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整个原子呈电中性,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因此,对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答案】C

【解析】此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

11.【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2)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解析】

(1)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

(2)钢轨主要成分是铁,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铁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12.【答案】(1)丙 甲 乙 (2)催化

【解析】(1)分解水是构成水的水分子分裂为单个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单个的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2)氮化镓--锑合金在反应中改变物质反应的速率,所起的作用为催化作用。

13.【答案】(1)3 (2)26 (3)阴

【解析】从元素名称上区分,带“金”字旁的属于金属;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铁和锌,非金属元素是碘;铁原子质子数为26,核外电子数为26;硒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14.【答案】(1)①34 ②非金属 机物

③Se2- (2)Se+O2 SeO2 (3)194 有

【解析】(1)图中X是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硒属于非金属元素,离子符号为Se2-。

(2)硒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e+O2 SeO2。

(3)咖啡因(C8H10N4O2)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是12×8+1×10+14×4+16×2==194。

15.【答案】(1)8 (2)①

【解析】(1)M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则M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的核内质子数8,故x=8;

(2)①表示的是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8,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去电子,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能与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

16.【答案】(1)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着的 (2)浓氨水遇酚酞变红

(3)氨水显碱性 对照 (4)加快 增大 物理

【解析】氨水显碱性,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可得出结论。

(1)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着的; (2)浓氨水遇酚酞变红;

(3)因为碱性溶液能是酚酞变红,故氨水显碱性; B烧杯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

(4)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速度加快,间隔不断增大,当达到一定距离,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其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