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回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如:1、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其关键知识点、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

标。

2、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具、多媒体、模型等的使用。 3、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具有特色的教授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启发方法、点拨关

键等。

4、举例的特点作用与教授内容的配合。 5、每一个知识点的学时分配。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五、作业布置及参考资料(用小四号黑体)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六、教学后记(用小四号黑体,课后再写,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而及时补

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总结,以便下一次改进)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第十九章 井底车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井底车场的组成、调车方式与线路布置、井底车场硐室,掌握井底车场的不同形式及其正确选择应用。

本章重点:井底车场的不同形式

本章难点:井底车场的调车方式与线路布置

授课内容:井底车场的组成部分、调车方式、线路布置、井底车场硐室,固定式矿车、底卸式矿车、斜井、小型矿井等井底车场的类型及其选择时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井底车场调车方式与线路布置

井底车场的组成包括巷道及硐室(图19-1)。 一、井底车场调车方式

顶推调车、专用机车调车、甩车调车、顶推拉调车(图19-1) 井底车场的构成:巷道线路、硐室、

存车线——主井、副井空、重车线、材料车线。 行车线——绕道回车线、调车线。

主井硐室——翻笼(或卸载坑)、煤仓、箕斗装载室、清理井底撤煤斜巷。

副井硐室——中变、水泵室、人车场、充电室等。 二、井底车场线路平面布置及存车线长度

井底车场线路平面布置及存车线长度见图19-2、表19-1。 三、井底车场线路坡度

井底车场线路坡度见表19-2。

第二节 井底车场形式及其选择

井底车场可分为环形式、折返式两大类,固定式矿车运煤时,两大类都可用,底卸式矿车运煤时,一般为折返式井底车场。 一、固定式矿车运煤时井底车场形式 1、环形式井底车场

立井环形式井底车场

卧式(图19-3) 斜式(图19-4) 立式(图19-5) 刀式(图19-1)

斜井环形式井底车场(图19-6) 2、折返式井底车场

立井折返式井底车场

梭式车场(图19-7)

尽头式车场(图19-8、图19-9) 斜井折返式井底车场(图19-10) 二、底卸式矿车运煤时井底车场

底卸式矿车卸煤原理(图19-11) 尽头式车场(图19-12a、b、c) 梭式车场(图19-12d、19-13) 三、小型矿井井底车场形式

1、小型立井井底车场形式 环形式(图19-14) 折返式

梭式车场(图19-15a)

尽头式车场(图19-15b) 2、小型斜井井底车场形式 甩车场(图19-16) 平车场(图19-17、19-18) 四、大巷胶带机运煤的井底车场

大巷胶带机运煤的井底车场(图19-19) 五、井底车场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井田开拓方式 大巷运煤方式 地面布置及生产系统 分运分提要求

第三节 井底车场硐室

了解井底车场硐室的内容(图19-1):

主井系统车场硐室 副井系统车场硐室 其它硐室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用小四号黑体)

如:1、一个教学单元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其关键知识点、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

标。

2、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教具、多媒体、模型等的使用。 3、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具有特色的教授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启发方法、点拨关

键等。

4、举例的特点作用与教授内容的配合。 5、每一个知识点的学时分配。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五、作业布置及参考资料(用小四号黑体)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六、教学后记(用小四号黑体,课后再写,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而及时补

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总结,以便下一次改进)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第二十章 矿井开拓延深与技术改造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矿井的采掘关系、矿井开拓延深方案与技术改造内容,能够正确选择矿井开拓延深方案与技术改造方式。

本章重点:矿井开拓延深方案与技术改造内容 本章难点:矿井开拓延深方案的正确选择

授课内容:矿井的采掘接替计划,不同的矿井开拓延深方案、选择原则与要求,技术改造内容与意义。

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采设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与内容、矿井开采设计方法及评价准则,掌握方案比较法的内容、步骤与注意事项,能够正确应用方案比较法进行矿井开采设计。

本章重点:方案比较法的内容、步骤

本章难点:正确应用方案比较法进行矿井开采设计

授课内容: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与内容,矿井开采设计方法及评价准则,方案比较法的内容、步骤与注意事项。

第一节 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与内容

地勘、矿井设计和建井施工是采矿工业基建战线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矿井设计的依据

设计任务书:包括十点主要内容,具有法律性,不能自行修改,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

精查地质报告(表21-1):是矿井设计的基本资料,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为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其成果要满足选择井筒、大巷位置,划分阶段或盘区的需要。

国家方针、政策、规程、规范:《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环境保护法》等

经过批准的上阶段设计确定的原则。

二、矿井设计的程序:矿井设计程序就是矿设工作阶段开展工作的顺序。矿设分为以下几个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