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诊疗规范2011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胃癌诊疗规范2011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随访。随访目的为监测疾病复发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估改善营养状态等。随访应当包括血液学、影像学、内镜等检查项目。

随访频率为治疗后3年内每3 -6月一次,3 - 5年每6月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内镜检查每年一次。对全胃切除术后,发生大细胞性贫血者,应当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附件:1. 胃癌病理学报告标准模板 2. 胃肿瘤组织学分类 3. 胃癌TNM分期标准

4. 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标准

5. 胃癌放射及化学治疗疗效判定基本标准

附件1

胃癌病理学报告标准模板

胃、贲门癌标本大体检查常规 描述记录

(全胃、胃大部或残胃)切除标本:大弯长 厘米,小弯长 厘米,附幽门环/十二指肠/食管下段,长 厘米 ; 于(贲门/胃底/胃体/胃窦; 小弯/大弯侧) 见 型(早期和进展期)肿物(包括外观描写) :距上切缘 厘米,距下切缘 厘米,大小 × × 厘米,切面性状 ; 浸润深度至 ; 累及/未累及幽门环/食管下段。肿物旁或肿物周围食管粘膜/肌壁内检查所见(糜烂/粗糙/颗粒状/凹陷/斑块//必要的阴性所见)。大弯找到淋巴结(数/多/十余/数十余)枚,直径 至 厘米;小弯找到淋巴结 (数/多/十余/数十余)枚,直径 至 厘米。大网膜,大小 × × 厘米,有无肿瘤和淋巴结。 胃癌病理诊断报告内容 1. 肿瘤 (1)组织分型 (2)组织分级 (3)浸润深度

(4)食管或十二指肠浸润(如果切取) (5)脉管浸润 (6)神经周围浸润

2. 切缘 (1)近端 (2)远端 3. 其他病理所见 (1)慢性胃炎 (2)肠化 (3)不典型增生 (4)萎缩 (5)腺瘤 (6)息肉

(7)幽门螺旋杆菌 (8)其他

4. 区域淋巴结(包括小弯、大弯、大网膜及单独送检淋巴结) (1)总数 (2)受累的数目 5. 远处转移 6. 其他组织/器官

7. 特殊的辅助检查结果(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有困难的病理提交上级医院会诊(提供原始病理报告以核对送检切片的正确减少误差,提供充分的病变切片或蜡块,以及术中所见等)。

附件2

胃肿瘤组织学分类 上皮性肿瘤

上皮内肿瘤-腺瘤 8140/0 癌

腺癌 8140/3 肠型 8144/3 弥漫型 8145/3 乳头状腺癌 8260/3 管状腺癌 8211/3 粘液腺癌 8480/3 印戒细胞癌 8490/3 腺鳞癌 8569/3 鳞状细胞癌 8070/3 小细胞癌 8041/3 未分化癌 8020/3 其他

类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8240/3 非上皮性肿瘤

平滑肌瘤 8890/0 神经鞘瘤 9560/0 颗粒细胞瘤 9580/0 血管球瘤 8711/0 平滑肌肉瘤 8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