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四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四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四章 婴幼儿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从今天开始,胎儿出生,新生儿即婴儿开始。我们来了解生物系统、心理系统、社会系统在婴儿时期的作用。

婴儿期指的是从0岁开始到2岁这段发育和生长情况。两岁以后的儿童一般要进入托儿所,由此开始进入丰富而有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婴儿期异常重要,不仅在于这个锦缎婴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更重要的还在于,婴儿期为此后人的一生所无法脱离的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3岁看大,7岁看老。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期是建立信任的阶段。婴儿出生后总是依赖他们的照顾者。为了培养起一种安全感,他们必须接受适当的和可持续的照顾。被人们用一种温暖的和有教养的方式使其需要得到持续满足的婴儿了解到世界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人们是可以依靠的。他们学会了信任,这种信任使婴儿对他们照顾者发展出了积极的情感链接或社会依恋。那些被忽视、拒绝和没有得到持续性照顾的婴儿对他们周围的世界学会了怀疑和恐惧。这些婴儿形成了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会组织或者延迟认知的发展,并且阻碍婴儿向其他阶段的发展。一个婴儿也必须发展出一种自我意识,形成和照顾者的依恋,获得知识。

所以本章的重点,我们在对婴幼儿身体、心理系统变化有所的了解的同时,了解依恋对其发展的影响。

《为何要说“3岁看大,7岁看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 ,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婴幼儿的发展概述 一、婴幼儿的发育特征

(一)新生儿的特征 1、一般生物特征 其中,一般特征为:

呼吸:(P107)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当人用力吸气,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约为2500-3500毫升。

循环、消化、排泄、体温、皮肤。

过去认为新生儿只会睡、哭和吃奶,实际上新生儿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能力。新生儿会看、能听,有嗅觉、味觉和灵敏的触觉。不过这些能力和新生儿的状态有密切关系。新生儿有六种状态:

(1)深睡:眼闭合,身体平静,呼吸规则;

(2)浅睡:眼虽闭合,但面部表情丰富,有微笑、皱眉、噘嘴等,身体有少量自然活动,呼吸不规则;

(3)瞌睡:眼可半张半闭,眼睑(jiǎn)闪动,有不同程度的躯体运动; (4)安静觉醒:眼睁开,显得机敏,活动少,对视、听刺激有反应; (5)活动觉醒:眼睁开、活动多,不易集中注意力;

(6)哭:对感性刺激不易引出反应。新生儿在不同状态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新生儿状态和成人相似,但每种状态持续时间不同。如新生儿每天要睡18~20小时。

2、神经反射

(1)觅食反射:轻触新生儿上唇,则有撅唇动作,呈觅食状,若触及一侧面颊,头即转向该侧。此反射一般在生后3~4个月消失。

(2)吸吮反射:将乳头或其他物体放入小儿口中,即可引起吸吮动作。一般在生后4个月消失。

(3)握持反射:小儿手心一旦触及笔杆等物,立即握住不放。生后3个月消失。 (4)拥抱反射:让小儿仰卧,托稳其头颈,突然放低头位,使头向后倾下10~15度,这时小儿会两臂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此反射在生后3~4个月消失。

(5) 娃娃眼反应——当将婴儿头缓慢向一侧转动时,两眼球运动慢于头的运动,似乎眼的转动方向与头转动方向相反,常见于最初2周内,后渐消失。

(6) 踏步反射——用双手支持婴儿腑下,将其抱直,使两脚步接触桌面,婴儿会轮流举起左、右脚,似踏步状,约2个月后消失,此反射并不表示会早走路。

(7)颈紧张反射——婴儿仰卧将头转向一侧,同侧上下肢伸展强直,对侧上下肢呈屈曲状,约3~6个月时消失。

3、心理状况

(二)周岁内婴儿的生理发展(P113)

如何抱孩子:

6个月之后:搂抱的时间可适当减少。这时候,搂抱宝宝的时间就要适当减少一些。如果还是一味地搂他在怀里,这会使宝宝产生依赖性,影响他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坚韧性的发展。 4—5个月:抱腰为主,逐渐过渡到竖直抱。 当宝宝长到4-5个月时,能自己支撑头部了,可以抱腰为主,逐渐向竖直抱方向发展。这样可以为宝宝提供身体和头部自由转动的余地,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自主活动的可能。 2—3个月:以托扶为主。 宝宝颈部肌肉功能尚未发展,一般情况下,以托扶为主。一手扶着宝宝的头部和颈部,另一只手扶在他的背部和臀部之间,以使宝宝感觉稳妥、舒适和安全。

(三)1-3岁幼儿的生理发展

二、婴幼儿的动作发展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行走跑跳等全身动作的发展,被称之为大运动的发展。二是手的运动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展的基本原则(P118)

1、头尾原则(即婴幼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从头部开始,由上至下,逐渐进行到脚部的原则)

2、远近原则(即指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从身体中央部位开始,然后逐渐进行到外围部位的原则)

3、简单复杂原则(即指婴幼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二)婴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过程(P119) 3-4个月,婴儿在俯卧位时,头能抬高90度; 4个月左右,能从仰卧位翻身到俯卧位; 5-6个月,能从俯卧位翻身到仰卧位;

6个月能坐———6个月时,能双手支撑在身体前面端坐; 7个月时,能双手支撑在身体两侧坐; 8-10个月,开始不用支撑而自由坐; 1岁-1岁半时,能开始行走。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意义(P121)

婴幼儿的动作的发展,或者说运动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这意味着婴幼儿心理也在发展。具体来看,婴幼儿运动发展有以下几点意义:

(1)接触和认识的方式增多了

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加,婴幼儿的全身的感觉器官都调动起来,从而来感知这个世界,接触东西会越来越多。

(2)接触和认识的范围增大了

当婴儿躺在妈妈爸爸的怀抱里时,接触到的仅仅是一个平面世界,当他能够站立起来,并能够运用超出视觉的感觉器官观察这个世界时,范围大大增加了。

(3)心理变化

婴儿始终对这个位置世界充满惊奇,运动能力的发展满足了他的惊奇感,同时,有进一步扩大了他的惊奇感。而且,站立和行走本身就会给婴儿带来骄傲和自豪感,从而使婴儿在心理上进一步丰富起来。

(4)社会交往的增加

运动能力的发展如,行走使婴儿有可能突破家庭的范围,除了父母和家人之外,结识更多的同龄群体或其他亲朋好友,从而加强社会联系,进一步促进社会化的展开。

(5)智力的增加

运动能力的发展一方面本身就可以刺激和促进智力的发育,另一方面,由于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导致的心理、认知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深入、复杂和多样化,必然会从多方面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生物生理因素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动作发展迟缓的判断依据及早期干预 动作发展迟缓的判断依据及其干预

根据观察和研究,婴儿动作的发展依照这样的顺序发展:抬头、翻身、坐、从仰卧状态到翻身坐起,爬行或腹部触地爬行,从坐到爬到坐,扶物站立、单独站立、巡游(扶着家具边缘移动),行走。

动作技能 仰卧时抬头90。 翻身 支撑坐 独立坐 支撑着站立 支撑着行走 单独站一会 单独能站好 走得好 走上台阶 向前踢球 年龄(月) 50%的婴儿已经掌握的技能 2.2 2.8 2.9 5.5 5.8 9.2 9.8 11.5 12.1 17.0 20.0 90%的婴儿已经掌握的技能 3.2 4.7 4.2 7.8 10.0 12.7 13.0 13.9 14.3 22.0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