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四年制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本科护理四年制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年制本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健康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健康评估 授课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72(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6学时),3.5 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健康评估是从护理的角度研究诊断病人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生理、心理及其社会适应等方面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在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课程之后,为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课程学习而先期开设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评估的目的在于识别病人的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以及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教学大纲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实验课重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拓宽思维,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进度表 顺序 1 2 3 4 5 6 7 合计 教学内容 绪论 问诊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 健康评估记录 学时分配 学时 见习、录像、讨理论 论 1 1 12 9 3 19 7 12 12 12 22 4 18 5 2 3 1 1 =SUM(ABOVE) =SUM(ABOVE) =SUM(LEFT) 36 72 36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掌握:健康评估的内容。 熟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

问诊(9学时)

掌握:问诊的方法、技巧及问诊内容;常见症状问诊要点。

熟悉:发热、疼痛、水肿、脱水、皮肤粘膜出血、咳嗽与咳痰、咯血、发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呕血与黑便、便血、腹泻、便秘、黄疸、抽搐与惊厥、意识障碍病因及临床表现。

了解:问诊的目的。

体格检查(7学时)

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全身状态、皮肤、浅表淋巴结、头部、颈部、胸部、周围血管、腹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熟悉:肛门、直肠和生殖器、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体格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检查(12学时)

掌握: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血液一般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尿液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肾功能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临床常用生化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熟悉:痰液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粪便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浆膜腔积液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了解:现代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在健康评估中的应用。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内分泌激素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病原微生物和医院感染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心电图检查(4学时)

掌握:心电图的测量方法、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熟悉:异常心电图的基本图形。 了解: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影像学检查(2学时)

掌握:X线、CT、MRI检查前病人的准备、临床应用。

熟悉:超声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及超声检查在临床的应用。核医学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及在临床的应用。

了解:X线、CT、MRI检查基本原理。 健康评估记录(1学时) 掌握:健康评估记录格式与内容。 熟悉:健康评估记录书面记录的基本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记录的目的和意义。 三、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验课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 实验一 问诊 实验二 胸部检查 实验三 胸部检查 实验四 腹部、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五 全身检查 实验六 心电图操作 实验七 正常心电图 实验八 异常心电图 实验九 异常心电图 实验十 异常心电图 实验十一 异常心电图 实验十二 X线检查 操作项目 临床见习:问诊 肺部检查 心脏检查 腹部、神经系统检查 全身检查 心电图操作 正常心电图分析 异常心电图分析 异常心电图分析 异常心电图分析 异常心电图分析 X线阅片分析 学时数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临床护理教研室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 授课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32学时,均为理论课,2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护理学导论》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系统而全面地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为使学生能在其专业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大纲所列的理论课内容都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自学、课外作业等。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工作,第三级为了解内容,要求学生对此内容有一初步的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之间。 教学进度表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程内容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健康与疾病 人的基本需要 人的成长与发展 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决策 护理程序 文化与护理 护理理论 护理伦理 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 健康教育 总学时 总学时 2 2 2 2 2 2 2 2 4 2 4 2 2 2 32 理论讲授 2 2 2 2 2 2 2 2 4 2 4 2 2 2 32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2学时) 掌握:护理专业特征及工作范畴。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熟悉:理解不同历史阶段有关护理的概念。 了解:西方及中国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护士的特征要求,资历要求及分类。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健康与疾病(2学时) 掌握:健康的概念、生存质量的概念及影响健康的因素。角色的概念及病人角色(难点)。预防疾病的措施。 熟悉: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疾病的概念及疾病发生的原因。患病行为及心理。 了解:健康测量的指标。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医疗卫生方针及保健体系。 人的基本需要(2学时) 掌握: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