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2016)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2016)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5.3 变电站规划

5.3.1 110千伏变电站布点以负荷分布为依据,兼顾电网结构调整要求和建设条件,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具体要求如下:

1)变电站布点既要满足负荷供电或电源升压送电需要,还应兼顾电网结构发展。要按照地区用电远期规模、网架远期规划考虑变电站合理布局,近期选择变电站站址时侧重满足地区负荷发展需要及安全可靠供电要求,同时注重与远期后续新增变电站布局上的协调。

2)110千伏变电站供电范围应综合考虑负荷密度、空间资源、中压配电网供电半径和整体经济性等各方面因素。

3)变电站馈出线路的额定载流能力宜按最大限度一次改造到位,供电回路元件如开关、电流互感器、电缆及架空线路干线等的载流能力应匹配,不应因单一元件限制线路可供负荷能力及转移负荷能力,避免反复增容改造。 5.3.2主变压器

1)A+、A、B类供电区宜采用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

2)C、D类供电区宜采用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也可根据当地电网特点采用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

3)同一规划区域中,相同电压等级的主变压器单台容量规格不宜过多,同一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宜统一规格。

4)规划新建的110千伏变电站,可根据当地负荷发展情况,近期可采用低一级容量的主变,优先采用闲置主变。各类供电区110千伏变电站变压器规模配置见表5-2。

表5-2 110千伏变电站变压器规模配置表

110/35/10千伏、110/10千伏 供电分区 A+、A、B类供电区 C、D类供电区 终期数量(台) 3 3 63 40 单台容量(MVA) 终期 63、40 40、20(闲置主变) 近期 5.3.3变电站新建和扩建

1)变电站首期投产主变台数根据负荷需要确定,且A+、A类供电区变电站首期投产主变台数不应少于2台,并应满足变电站投产后3年内不扩建主变的要求。

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2)原则上在变电站原有主变负荷超过额定容量50%的前提下才考虑新增主变容量项目,若该变电站原主变台数为2台及以上,宜考虑通过新增变电站布点以增加主变容量。

5.3.4 110千伏变电站出线规模应按表5-3选择。

表5-3 110千伏变电站出线规模

电压等级 110千伏 出线规模 根据变电站主接线型式配置2~4回。有电厂或大用户接入的变电站根据需要可增加1~2回 每台63MVA主变配10千伏出线不少于15回;每台40MVA主变配10千伏出线不少于10回。 35千伏(三卷变) 每台主变配2~4回出线。 10千伏 5.3.5各类供电分区110千伏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推荐见表5-4,建设型式宜按表5-5选择。当110千伏线路回路总数达到4回及以上时,110千伏侧可采用双母线接线。户外布置的变电站应优先采用常规设备,当用地条件限制时,经专项论证后方可采用GIS设备。

表5-4 110千伏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推荐表

供电分区 电压等级 110千伏 35千伏 10千伏 A+类 单母线分段 单元 内桥 A类 单母线分段 单元 内桥 B类 单母线分段 单元 内桥 —— 单母线分段 单母线四分段 C类 单母线分段 内桥 D类 单母线分段 内桥 —— 单母线分段 单母线四分段 单母线分段 单母线分段 单母线四分段 表5-5 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型式表

供电分区 A+类 建设型式 全户内布置 A类 全户内布置 半户内布置 户外布置 B类 全户内布置 半户内布置 户外布置 C类 半户内布置 户外布置 D类 户外布置 注:本表中A+类供电分区的变电站型式选择不包括工业园区。对负荷密度达到A+类供电分区条件的工业园区,其变电站型式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5.4 线路规划

5.4.1同一个规划区的导线选型应标准化、系列化,应统筹考虑远期负荷发展状况和线路全生命周期成本选定导线类型及截面,同一线路上不同类型导线截面应注意载流量匹配。其推荐值如表5-6所示。

1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5.4.2单回110千伏供电线路长度不宜超过60千米。

表5-6 导线截面推荐表

架空线 电缆线路 A+类、A类、B类 630、400 1600、1200、800、500 C类 400、300 1200、800、500 D类 400、300 注1:承担电厂送出任务或特殊用户专用线路供电的110千伏线路,其导线截面应结合电厂装机容量、用户负荷及其接入系统情况综合考虑。 注2:A+类、A类、B类供电区中,导线截面500 mm2的电缆线路作为T接线选用。 供电分区 导线截面(mm2) 6 35千伏配电网规划 6.1 整体原则

6.1.1在远离220千伏、110千伏规划网络的地区,为满足小水电送出或中低压配电网供电安全质量需要,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35千伏进行供电。 6.1.2 35千伏变电站宜采用简易站建设模式,线路以电杆架设方式为主。 6.2 接线形式

同一地区的35千伏配电网网络接线方式应标准化。其目标接线推荐方式见表6-1,典型接线图见附录B。

表6-1 35千伏配电网网架结构接线推荐表

供电分区 单回辐射 T接 过渡接线 目标接线 单侧电源单回链 双侧电源单回链 单回辐射 C、D类 6.3 变电站规划

6.3.1各类供电分区35千伏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和型式宜按表6-2选择。

表6-2 35千伏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推荐表

供电分区 主接线 变电站型式 全户外布置 箱式布置 C类 D类 单母线分段、单母线、桥型 全户外布置 箱式布置 6.3.2主变压器

1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

1)宜采用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

2)同一规划区域中,主变压器单台容量规格不宜过多,同一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宜统一规格。

3)各类供电区35千伏变电站主变压器终期规模配置见表6-3。

表6-3 35千伏变电站主变配置表

供电区 C、D类 35/10千伏 数量(台) 2 单台容量(MVA) 8 6.4 线路规划

6.4.1 同一个规划区的导线选型应标准化、系列化,应统筹考虑远期负荷发展状况和线路全生命周期成本选定导线截面。35千伏线路一般采用架空线路,在同一个电网内,相同接线的同类分区宜采用相同的导线截面,导线截面选择150 mm2、240mm2。

6.4.2 35千伏单回线路不宜超过30千米。 7 中压配电网 7.1 网架结构

7.1.1中压配电网应根据上级变电站的布点、城市规划、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需要,结合地理环境,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分区配电网应有明确供电范围,不宜交叉和重叠。

7.1.2中压配电网宜采用闭环接线、开环运行的网络结构。

7.1.3每回中压电缆线路的环网节点不宜超过6个,负荷应沿线路各环网节点均匀分布,除经过技术经济及运维管理综合论证的高供电可靠性要求地区外,不应通过环网节点馈出线形成分支环网。

7.1.4每回中压架空线路主干分段数不宜超过6个,分段设置要综合考虑运维管理需要及负荷分布特点,较长的分支线路可适当配置分段开关。

7.1.5联络线路应优先来自不同的110千伏电源,不具备条件时,应来自不同的10千伏母线,变电站10千伏站间联络线路及可转供负荷数量应按能满足高压配电网安全运行水平进行校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