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10. 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①细胞因子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15~30kD)的分泌性糖蛋白;②天然的细胞因子是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分泌;③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可为双体或三体形式;④细胞因子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也无MHC限制性;⑤细胞因子具有极强的生物学效应,极微量的细胞因子就可对靶细胞产生显著的生物学效应;⑥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具有多源性和多向性;⑦细胞因子作用时具有多效性、重叠性以及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从而形成复杂的网络;⑧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及内分泌形式在局部或远处发挥作用。 11. 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 ★★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 如IFN、TNF等。②免疫调节作用,如IL-1、IL-2、IL-5、IFN等。③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④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IL-1、IL6、TNF等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12. 简述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

细胞因子共分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共分五个家族:

①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IL-1、IL-6、M-CSF、SCF、FGF等受体属于此类。

②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又称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家族或造血因子受体家族。IL-2~IL-7、IL-9、IL-11、IL-13、IL-15、GM-CSF、G-CSF受体属于此类。

③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这类受体是干扰素的受体。

④ I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又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是TNF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⑤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这一家族是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

13. HLA复合体的结构及产物:根据HLA复合体各位点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将HLA复合体分为三个区域,即I类基因区、Ⅱ类基因 区和介于I类与Ⅱ类基因区之间的Ⅲ类基因区。

(1)I类基因区内含经典HLA的A、B、C基因位点和新近确定的非经典 HLA的E、F、G、H等基因位点。HLA的A、B、C各位点基因编码 HLA I类抗原分子的重链(α链),与β2m结合共同组成人类的 HLA I类抗原。

(2)Ⅱ类基因区包括HLA的DP、DQ、DR三个亚区和新近确定的HLA的DN、DO、DM三个亚区。HLA的DP、DQ、

DR三个亚区编码相应的HLA的DP、DQ、DR抗原的α链和β链,组成HLA Ⅱ类抗原。

(3)Ⅲ类基因区位于I类与Ⅱ类基因区之间,内含众多编码血清补体成分和其他血清蛋白的基因,主要基因产物为 C4、C2、B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热休克蛋白70等。

14. HLA 的多态性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①复等位基因:HLA复合体的每一个位点均存在为数众多的复等位基因,这是HLA高度多态性的最主要原因。②共显性:HLA复合体中每一个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从而大大增加了人群中HLA表型的多样性。

15. MHC 抗原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 :

(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器官或组织细胞移植时,同种异体内MHC抗原可作为异己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

(2) 抗原提呈作用。在抗原提呈细胞内,MHC分子通过抗原肽结合区与胞浆内加工处理过的抗原肽结合,形成MHC-抗原肽复合体,经转运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可被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识别结合,完成抗原呈递,启动免疫应答。

(3) 制约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即MHC限制性。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时,只有当二者MHC分子一致时, T细胞才能被激活,即细胞间相互作用的MHC限制性。CD4+Th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MHCⅡ类分子的制约,CD8+Tc细胞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受MHC I类分子的制约。

(4)诱导胸腺细胞分化。MHC分子参与胸腺细胞(前T细胞) 在胸腺中的分化和发育。通过阴、阳性选择后,胸腺产生对自身抗原无反应性的T细胞,形成天然自身免疫耐受;同时亦产生对非己抗原具有应答作用的T细胞,T细胞对非已抗

原的应答作用受MHC分子制约。

16. HLA I 类和Ⅱ类抗原的结构、组织分布、功能及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特点: HLA抗原类别 肽结合 结构域 表达特点 组织

分布 功能 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特点 Ⅰ类(A、B、C) α1+α2 共显性 所有 有核 细胞

表面 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8结合,对CTL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Ⅰ类抗原凹槽两端封闭,接纳的抗原肽长度有限,为8-10个氨基酸残基,锚定位为P2和P9 Ⅱ类 (DR、DQ、DP) α1+β1 共显性 APC 及活 化的 T 细

胞 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辅助受体CD4结合,对Th的识别起限制作用 Ⅱ类抗原凹槽两端开放,接纳的抗原肽长度变化较大,为13-17个氨基酸残基,锚定位为P1、P4、P6和P9

17.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生物学作用有:⑴参与细胞生长、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⑵参与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相互识别,免疫细胞抗原识别、活化、增值和分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发挥⑶造血细胞的分化和造血过程的调控⑷参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