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格心理学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具有意志的儿童:自我抑制和自由选择。 (三)主动对内疚

年龄段:3-6岁 特点:主动性增强、想象 养育方式:肯定和鼓励主动行为 品质:目的 有目的的儿童:富于想象和主动性,具有追求价值目标的勇气,不怕失败和惩罚。 (四)勤奋对自卑

年龄段:6-12岁 特点:入学、竞争意识 教养方式:正确引导 品质:能力 有能力的儿童:满怀信心地承担任务,获得成就感 (五)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年龄段:12-20岁 特点:生理变化、自我意识高涨 教养方式:正确引导 品质:忠诚 积极、混乱、消极(不符合社会要求) (六)亲密对孤独

年龄段:20-25岁 特点:成年早期 任务:发展亲密关系 品质:爱(消极解决:混乱的两性关系) (七)繁殖对停滞

年龄段:25-65岁特点:成年期、安家乐业 任务:关心下一代 品质:关心(消极解决:自私) (八)自我整合对失望

年龄段:65岁至死亡 特点:老年期、退休 任务:回忆往事、自我整合 品质:智慧(消极解决:绝望和无意义感) 3 评价

主要贡献:既强调人格发展的心理基础,也强调生理基础

将心理性欲发展阶段扩展到了人的一生,并指出各阶段的主要问题 认识到人们既展望未来也看重过去

批评: 发展是否一定按固定顺序发生?不同时期的发展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不同领域和范围的发展可能有不同的速度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 难以验证

六 霍妮等人的社会文化论

1 霍妮的三种交往风格的神经症患者 (一)趋向他人(moving toward people)

靠强调自己的无助感来应对焦虑,对被爱和被接受产生强烈需要。

不加选择地依附于身边的某个人,不会爱,只会依附;不会付出,只会索取;不会分享感情,只会要求感情。 (二)反对他人(moving against people) 应对焦虑的方式是战斗。攻击和敌意行为

控制别人,利用别人,给自己带来好处,好斗但输不起,努力工作但不真爱工作,压抑感情,不愿为感情“浪费时间”。

(三)逃避他人(moving away people) 避免焦虑的方式就是简单地避免参与。

不喜欢人际交往多的职业,普遍回避喜欢、爱、同情和友谊。对情感体验麻木不仁。 2 霍妮关于神经症的自我理论

自我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自我意象(self-image) 三种基本形态:

真实自我(可能的自我):个体的潜能 理想自我(不可能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形象 现实自我: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

神经症形成: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现实自我产生冲突。“应该专制”(tyranny of should) 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同时也跟别人过不去

3 弗罗姆的社会精神分析论 (一)逃避自由

现代民主的兴起使人们不再禁锢于封建制度的壁垒,从而获得了自由感。 极端的自由意味着大量个人责任,人变得隔离、孤独 〃克服孤独的两条途径:

逃避自由:渴求逃避日益增多的自由而回到一种较为安全和依从的状态之中。 崇尚“积极自由”:充分地个性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充分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喜欢自己,

并按照自己的真实本性行事。

〃逃避自由的三种手段:

权威主义:寻求顺从和寻求统治。双重权威主义

破坏: 对生活中令人恐惧的情境,试图通过破坏它来战胜它。无意识支配,常用信仰、责任或是爱国

精神来证明他们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的作为是正当的。

自动舒适装臵:寻找安全的职业和生活方式,成为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 (二)社会性格论

(1)社会性格:是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

特征: 它是群体心理,有时指一定的民族或阶级的心理。

社会性格是一个群体在共同的处境下,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激发一个群体的行为的共同内驱力。

(2)性格类型

〃按照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取向是否具有生产性: 非生产性取向 接受取向:被动接受所需

剥削取向:通过暴力或狡诈得到所需 囤积取向:通过囤积与节俭得到所需 市场取向:随市场和老板要求而行动

〃生产性取向:关心潜能实现

按照社会化过程中的取向及其与同化过程中的取向的联系: 受虐狂 施虐狂

破坏性适应:害怕囤积被侵犯而主动去破坏

机械地自动适应:放弃个性,根据市场效应自动与他人保持一致

具有接受取向的人 看不到自身的力量,认为一切好的东西来源都在外面

性格特征:在爱的方面是被动的:接受爱、不去爱;在思想方面是被动的:听众、不发表意见;依赖性强

对喂养的人,一方面感激涕零,另一方面提心吊胆怕失掉喂养;忠诚于许多人;不仅依赖权威,而且也依赖于平民 ;最大的爱好是吃喝 。嘴唇经常是油汪汪的。

具有剥削取向的人 需要的一切都要在外面寻求,自己不能创造任何东西

性格特征:在爱的方面是强求伴之于笼络;在思想和学术上善于剽窃;在物质方面,坚持“偷来的水果最甜”的

座右铭;有一张刻薄的嘴,经常对别人评头品足;缺乏信心和乐观精神,猜疑、挖苦、妒忌和刻薄

具有囤积取向的人 对于自己之外的东西没有兴趣 ,安全感完全建立在囤积和节省的基础上,把消费、花钱看

作是威胁 。

性格特征:吝啬是多方面的(物质、思想、爱等);留恋往事,抓住过去不放,沉浸于已往的情感和经验的记忆

之中;脸部特征嘴唇紧闭,一副偏拗固执的姿态;在家里东西的安放上有条不紊,放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不能忍受东西放得乱七八糟。

具有市场取向的人 把自己当作商品,并以交换价值作为个人价值的性格心向

性格特征:依赖;符合需要就乐意;讨人喜欢,这种人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幸福而是自己如何卖出去;我就是你所

需要的;无核心;无固定人格。真正健康的人是具有生产性性格的人,是具有理性和爱的能力的人,是以生命的存在来决定其生活方式的人。健康的人应该体验到的情感包括淡泊或不贪、温柔、同情和神入、兴趣、责任心及整合感。

七 新精神分析的评价

贡献: 大多强调社会因素在人格形成和改变中所起的作用;有些人对整个一生中的人格发展进行了考察;

对人类的认识持乐观主义态度;重视自我的积极功能;引入了一些新概念:出生次序、原始意象等; 架起了与后来的人格理论之间的桥梁

批评:立论根据有问题;来自病人的结论被用来解释或应用于正常人;简化或忽视了一些重要概念,工作不完整,

或者对人格和人类行为只作了有限说明,没有一个人像弗洛伊德那样对很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第四章 特质论

一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1 特质及其特点

〃特质:一种概括化的和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具有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的能力,具有激发和引导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一致的(等同的)形式。 特质是一种神经生理结构

特质除了应答刺激而产生行为外,还主动激发和引导行为使一个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 通过特质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起来,并且反应也具有了一致性。 〃特质的特点 ①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

②特质不是习惯,它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 ③特质是动力的

④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证明 ⑤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仅是相对独立的 ⑥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是同义的

⑦特质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任何特质都是独特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⑧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的不存在。

〃特质的种类特质的种类(举例应用)

个人特质(individual trait) 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那些特质。

首要特质:个人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占优势的特质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

共同特质:许多个体共有的那些特质 2 人格动力

机能自主(或功能独立):指那些成为独立的动机,即这些动机与它原先赖以产生的需要已没有依赖关系。换言之,过去的动机与现在的动机并没有机能性的联系,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的动机是机能自主的。 3健康成熟的人格六项标准

自我扩展的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自我接纳能力和安全感 ; 实际的现实知觉;自我客观化;统一的人生哲学 4评价

积极方面: 使人格的数量化研究成为可能

批评:被指责为不科学的 ;过分强调意识从而忽略了无意识 ;

机能自主的概念否认了发展,否认了早期经验和人格发展的关系

二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1 人格结构

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

特质: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某种行为方式和一致性。 特质的种类 独有特质(个人所独具的特质 );共同特质(一个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表面特质、根源特

质;体质性特质和环境养成特质 ;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

特质的种类1 独有特制:个人所独具的特质

共同特质:一个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特制的种类2

表面特质:一群看上去是关联的特征或行为,或者说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表面特质不是一种解释的概

念,而是一种观察。

根源特质:指行为特征间相互关联的内在倾向性。它是单一的、独立的人格维度,是人格的内在因素和行为的最终

根源。

二者关系 :根源特质是表面特质的原因,它控制着表面特质聚集的变量,控制着一个人所有的惯常行为。一种根

源特质可以影响多种表面特质。而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来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

特质的种类3

体质性根源特质:由内部的生理状态或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 根源特质(如,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 ) 环境养成特质: 由后天经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根源特质(如独立性、有恒性等 ) 特质的种类4

能力特质:有些特质是决定一个人处理问题或事情的成效的

气质特质:由遗传决定的,它表现为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速度。

动力特质:一种启动人格的特质,也是人格的动机因素。它使个体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趋力、态度和情操。 2 人格的发展

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约2/3取决于环境,1/3取决于遗传;遗传造成的差异与环境造成的差异呈负相关; 早期生涯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7岁前基本形成;随年龄增长,人格趋向稳定。 3 人格研究方法

归纳—假设—演绎螺旋式法

因素分析法 (factor analysis) 从大量的相关变量中抽取出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并加以分析的统计方法

R方法:对许多被试的许多变量进行测量并探寻其相关的因素分析法,一般用来测量许多人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P方法:在不同场合下对同一个体的几种特质维度进行追踪研究的因素分析法。用来评定个人独特特质结构。 资料来源 生活记录资料 (Life record-data 简称 L资料)

问卷资料(Questionnaire-data 简称Q材料)

客观测验资料(Objective test-data 简称OT资料)

4 评价

贡献:把人格分析应用于人格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定量研究做出巨大贡献

考察了特质的决定因素和其发展,重视环境和遗传的相互作用

质疑:人的心理活动和经验能否数量化?表面特质经过数学处理为何就得到根源特质?

因素分析的命名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

三 大五人格因素研究与应用(论述)、大五人格的内容(简答) 麦克拉和科斯塔(McCrae & Costa ,1992):五因素模型(FFM) 外向性 (extraversion):表示热情、自信和有活力,善社交 神经质(Neuroticism):表示情绪的稳定性 宜人性(agreeableness):表示利他、友好、富有爱心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表示克制和严谨(成就意志、工作纬度) 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对经验持开放和探求的态度 〃大五因素结构理论

一致性(性别、年龄、文化);生物遗传性;差异相似性;稳定性(成年后) 麦克拉和科斯塔(1999)构建了五因素理论(FFT)

关于人格心理学所涉及的5种人格变量的分类,并由此建构的人格心理学知识架构模型: (1)基本倾向(basic tendencies),包括个体的先天遗传倾向、生理特征、生理驱力、人格特质、认知能力和心

理障碍易发点等;

(2)特征适应(characteristic adaptations),各种心理特点,即胜任感、态度、信仰、目标和人际适应等; (3)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自我、认同和自我叙述的人生故事等; (4)客观传记(objective biography),即一个人真实的生命过程(输出); (5)外部影响因素(external influences),即发展、历史、文化、特殊情境和社会影响等 观点:人格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收入、产出和一个已确定的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