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五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物体所占空间多少的不一样,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步步相扣,层层推理,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以学生天天相见,日日接触的抽屉、书包为学习素材,学生学习亲切,又好奇。熟而不能再熟的身边事物也有值得讨论和学习的问题,自然这样的学习是学生最愿接受学习方式,也最易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学习目标:

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 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创设精准的问题情境,探索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深化理解物体的体积概念。

师:“物体占空间多,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大,物体占空间少,那个物体的体积就小。”

师:“拿出你们的书包或新华字典,摸一摸它们的大小,感觉一下自己书包或新华字典体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你能用手比划着告诉你的同桌,你的书包或字典有多大吗?试一试。”

学生活动后,点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比划着告诉大家自己的书包或字典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他们的书包有多大了吗?”

师:“谁能用打电话的形式告诉我,他们的书包有多大?”

师:“想出办法来了吗?其实我们不是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家议一议,找到方法了就告诉老师一声。” (设计意图:其一、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出学生的问题情境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认识了体积概念后,用直观形式来描述物体体积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用手势比划一个物体的大小,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用电话的形式来告诉老师物体的体积,对没有学习体积单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描述物体的体积需要个标准,而这个标准便是体积单位,因为学生没有这个标准,所以学生完不成用电话

的形式告诉别人物体的体积,也因为需要,学生的探究欲也越强,此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其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解决问题的结果,他们需要的是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方法,指导阅读教材,学会自主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鼓动性和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和同伴合作交流,让学生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大家对“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用到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都是描述物体大小的体积单位。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找出来,并说一说。”

观察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然后再用手势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进行学习。

学生自由活动,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全班交流自己探索学习的情况。

师:“1立方厘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师:“1立方分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师:“1立方米是怎样规定的?用手势比划一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师:“1立方米,大家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来做。我这儿有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用这几把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师:“大家不站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同学进去了,发现没有,1立方米的空间还真不小,整整一个小组的人都能挤进去,大家明白1立方米了吗?现在大家再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而操作

性的体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形成新概念的效果。对像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这样的规定性知识虽然不需要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但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活动方式(如读一读、说一说、估一估、比划比划等)去解读知识和理解概念,体验概念是必要的。〕 四、随堂小测:

一)师:“你们能用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吗?试一试估计一下身边物体的大小。”

学生交流尝试用体积单位描述身边物体的大小。在学生估时,问:你是怎样估计的?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这三种体积单位的大小相差很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懂得选择正确的体积单位。

师:测量录音机应该用哪个体积单位较合适?(游泳池、大货车、钢笔??) 小结:一般情况下,表示体积小的物体时,使用立方厘米作单位,表示体积大的物体时,用立方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道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使学生清楚表示大物体的体积应用大单位,表示小物体的体积应用小单位。) 2、书第2题。

在横线上填出适当的体积单位。

小结:要考虑填什么体积单位的时候,首先联系实际,想想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要联系数字。

(设计意图:这一题与第1题虽然是有些像,但层次与要求有所提高,不但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同时也要结合已给出的数字,一起来表示物体的体积。 ) 3、师:大家这节课学了很多内容,有哪些呀?

预设:什么是物体的体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在生活中能估一估物体的体积,并能正确地使用体积单位??

师:对了,在生活中要正确地使用各种单位名称,否则,可能会闹出很多笑话的。下面请看小军写的一篇日记:

师:为什么笑呢?你发现什么吗?

预设:新房子的面积应该说120 m2,应该是面积单位;车厢约有20 m3 那么大;DVD的体积是2 dm3;每颗汤圆的体积大约是1cm3 。

小结:在使用各种单位名称时,首先要考虑是表示物体的什么,是长度、面积、体积,再考虑物体的大小,正确地使用各种单位才不会出笑话!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别人的错误,使自己引以为鉴,从“笑一笑”中无形地给自己上了精彩的一课,同时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 14、书第1题。

重点强调:体积相等,但形状不相同这一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这题的练习,更好地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体积与形状无关。)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觉得很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你还想知道有关体积的哪些知识?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还应关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回顾和反思,这一环节缺失的课是不完整的课。反思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感悟学习过程,体会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同时在学习反思中,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课后观察操作,深化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师:“今天大家的学习很投入,也学了不少有关物体体积的知识,我也很高兴。其实学习不单是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课外学。比如今天学习后,大家就可以去观察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如一枝钢笔大约有20立方厘米等。”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比较一下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我相信同学们的课外学习会比课堂上更认真,更投入,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