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知识点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用“0”补足。如1缩小到原来的1/10是0.1。②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如250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2.5。 三、生活中的小数

例1:为解决以上问题,教材提出把学生的身高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引出例1,由此教学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是教学的重点。教材以一个“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呈现了两种改写的方法:一种方法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如,1厘米=1/100米,80厘米中有80个1/100米,所以80厘米=80/100米=0.80米;另一种利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再联系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说明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就行了,如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除以100可以直接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80厘米=0.80米,并根据小数的性质最后得出0.80米=0.8米。

教材通过“你是怎样想的?”“你喜欢哪种方法?”说明不管学生用的

是哪一种方法,只要有道理,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改写的方法,即“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也可以通过小数点向左移动来实现”。

例2 :为解决排队问题,教材提出还可以把学生的身高数据改写成以厘米作单位的数,引出例2,由此教学把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

教材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呈现了两种改写方法:一种是直接根据小数的实际含义进行改写,如,0.95米表示9分米5厘米,9分米5厘米合起来就是95厘米;另一种是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如,1米=100厘米,0.95米=(0.95×100)厘米,再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乘1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出最后结果0.95米=95厘米。同样,学生用哪种方法改写都可以,只要有道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将像1.32米这样的小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改写,留出探索的空间。

在引导学生归纳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先分清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怎么计算;②要清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③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右移动,移动几位。 四、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例1: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利用“求豆豆身高近似数”这一问题,介绍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并结合豆豆身高的数据依次说明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完成上述环节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保留整数”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总结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例2:这部分内容是教学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材通过呈现木星与太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木星的直径及其与太阳的距离。结合图片中提供的具体数据,从算理入手,介绍改写的方法。在完成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后,教材进一步要求将改写后的数保留一位小数。一方面巩固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区别。

在改写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改写和省略尾数混淆,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加以区别:一个数省略尾数是把指定单位以下的数四舍五入,这样求得的数是一个近似数,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是改变原数的单位,得到的是一个精确数。教学时,可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改写后的数7.7833亿千米和其近似数7.8亿千米两个数的区别,以加强对一个数的近似数和将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特征

例1:《三角形的认识》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居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围成”的意思。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例2: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例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也要让学生利用小木棒进行相应的操作。而且,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探索活动,用多种方法来证明,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二、三角形的分类 例4: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

例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四、图形的拼组

例6: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例7: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例1: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通过父子二人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全过程,自然而然地引入小数加减法。教材用表格呈现我国运动员和加拿大运动员在第一、第二轮动作后的得分情况,呈现父子二人在知道得分后兴高采烈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111.60分”、“现在领先12.6分”……父子二人的对话促使学生思考:“3.6分、111.60分、14.6分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样,为了解决这一个个的实际问题,小数加减运算便产生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一知识经验,设计好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计算、合作交流的过程。

①先教学减法。出示例1中上面一部分内容时,不出现小数减法的竖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两个数据发问:“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或者根据父子二人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提出问题:“这3.6分是怎么得来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小数减法,同时让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学生计算后,应引导说一说:如何列竖式?(突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如何计算?(突出退位的过程。)竖式中的结果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有区别吗?(突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结果简化。)

②再教学加法,并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例1中下面一部分内容的情境是上面一部分的继续,是故事往下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学时,同样不要出现加、减法竖式,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表中数据或父子二人对话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111.6分和12.6分是怎么得来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

●怎样求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用加法笔算)计算的结果“111.60”还可以怎样写?为什么?

●要求中国队第二轮后领先多少分,怎么解答? 学生中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例2: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总结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小数加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不要求学生记忆,只要理解就行,教材组织学生应用交流的方式,共同总结出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通过交流,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使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理解如果得数的末尾有0,就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0去掉,使小数的书写简洁。

提醒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两位小数加减法,计算容易出错。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提醒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除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检验,还应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检验,帮助提高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

例3:(1)以学生的家庭生活(观看环城自行车赛)为背景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本例创设的学习情境类似例1,它来源于学生的家庭生活。通过观看环城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随比赛的进程而产生的,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要解决“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的问题,教材呈现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尽管这三种思路的思维水平处于同一个层面,但它显现的意义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当思维的角度不同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3)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本例通过一家三口计算自行车运动员未完成的里程数,塑造了一个热爱学习的家庭榜样。通过本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会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时也让学生产生和爸爸妈妈共同学习的向上愿望,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建议:(1)继续让学生自主阅读题意。与例1的学习类似,先让学生自读题意,再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尽可能创设让学生表述的空间,如同桌互说、自愿上台说。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分步骤呈现例3。

①可利用课件或教学挂图先出示例3的上面一部分,即问题部分。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让他们自主解答“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②在学生自主解答的基础上,再出示例3的下面一部分。先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请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台自己书写解题算式,自己向全体学生解说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三个不同的综合算式,从中发现算式483.4-(39.5+98.8)与算式483.4-39.5-98.8是相等的。

(3)使学生懂得使用计算器进行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混合计算。让学生用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