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精品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精品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略者无比的痛恨。

目标导学二:品读环境描写,体悟作用 1.请同学们找出第1-6段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①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②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公文逼迫人们不得不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教室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目标导学三: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

1.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明确: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明确:这个句子表现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说明他领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将对母语的热爱与对祖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

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明确:鸽子咕咕叫,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小弗郎士却因它产生了联想,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禁止教法语的讽刺与蔑视。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明确:这里运用了两个破折号,表示韩麦尔先生心情的沉重,虽然嘴里有千言万语,但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正是因为如此,这里的留白就化作了最后几个沉重的大字,“法兰西万岁”!

目标导学四:拓展提升,学习“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探究:本文为什么要以一个小男孩儿的口吻叙述故事,选取一名反侵略的英雄人物表现爱国主题不是更好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明确:选取一位英雄人物表现爱国主题,未必能达到本文的效果。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一个调皮贪玩的小男孩儿作为主人公,通过他稚嫩的口气以及心理变化,反映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眷恋。同时,孩子的视角无疑更加纯真感人,容易打动读者。这也表明,表现重大主题,未必一定要依赖大人物的视野,小人物、小事件也可以表现宏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本文正是巧妙地选取儿童叙述视角,并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爱国”这一重大主题的。

三、板书设计

韩麦尔先生严肃、柔和、惨白(外貌、神态描写)

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语言描写) 哽住、说不下去(动作描写)爱国主义 环境描写路上:晴朗,画眉歌唱(环境衬托)

教室:安静、严肃(渲染气氛)

1.能够紧扣小说文本特点进行教学,并且课堂组织有序,学生对小说这个文体的学习有了方向。 2.紧扣本文的重难点,凸显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重视在具可取之处 体语境下的品词评句,通过评析来赏析人物。 3.小组合作运用较成功。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1.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不够明确,让学生有一种模棱两可的不足之处 感觉。 2.任务安排还不够合理,对重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加上年龄特点,学生对爱国情感的体会不够深刻,无法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