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诊断标准》WS 27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梅毒诊断标准》WS 27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 血清标本和吸收剂按1:5~1:20稀释,混匀后置有盖湿盒内于35~37℃孵育30 min; d. 将系列稀释的血清分别加到抗原片上(每孔不少于30μL),放入有盖湿盒内,置35~37℃孵育30 min;

e. 用0.01mol/L的PBS冲洗抗原片,用磁力搅拌器低速以0.01mol/L PBS溶液洗涤抗原片,每5 min更换PBS液1次,共3次。最后一次用蒸馏水冲洗一遍,冷风吹干备用; f. 抗原片每个圈内加30μL荧光抗体(荧光抗体稀释为工作液),放湿盒35~37℃孵育30 min。重复步骤5的洗涤和吹干;

g. 抗原片加固封剂(甘油缓冲液)1滴,覆以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h. 试验对照:每批次试验包括下列对照。

──── 4+阳性血清和1+阳性血清对照,血清用PBS液和吸收剂分别按1:5~1:20稀释。

──── 非特异血清对照。

──── 染色对照:用0.01 mol/L PBS和吸收剂分别替代荧光抗体。 A.2.2.2.4 结果

梅毒螺旋体均匀地发出中等或高强度的苹果绿色荧光 阳性 梅毒螺旋体均匀地发出弱苹果绿色荧光 弱阳性 梅毒螺旋体呈微弱黄色光或观察不到荧光 阴性 A.2.2.3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A.2.2.3.1 原理

该试验是用经纯化及超声裂解处理的梅毒螺旋体为抗原包被固相板条,加上梅毒血清和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抗人IgG抗体,利用酶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采用特异的梅毒螺旋体重组蛋白作为抗原,使试验更加敏感、特异。 A.2.2.3.2 材料

a. ELISA试剂盒:含包被梅毒螺旋体抗原的反应板(96孔);标本稀释液;洗涤液,使用前按说明书要求稀释;酶结合物;底物液(A液和B液);反应终止液;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

b. 其他:酶标检测仪;洗扳机。

A.2.2.3.3 方法

a. 取标本稀释液100 μL加到反应板孔内,再加入待检血清10 μL,同时作阳性和阴性对照,置37℃孵育30 min。

b. 洗涤液洗板5次,拍干;

c. 每孔加酶结合物100 μL,置37℃孵育15 min;

d. 洗涤液洗板5次,拍干;

e. 每孔加底物液A液、B液各1滴(各50 μL),37℃避光孵育15 min; f. 每孔加终止液1滴(50 μL)终止反应; g. 置酶标检测仪450 nm波长测定光密度(OD值)。 A.2.2.3.4 结果判定

临界值(cut off)=0.10 + 阴性对照平均OD值(阴性对照OD值<0.05时按0.05计算)。标本OD值 < 临界值时,结果为阴性。标本 ≥ 临界值,结果为阳性(或按各诊断试剂要求判定结果)。

A.2.2.3.5 注意事项

a. 试剂盒置4~8℃保存; b. 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 c.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

9

d. 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A.2.2.4 临床意义

A.2.2.4.1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一期梅毒的敏感性为70%~100%,二期梅毒达100%,三期梅毒95%~98%,特异性94%~100%。

A.2.2.4.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多用作证实试验,特别是隐性梅毒及一些非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阴性而又怀疑为梅毒的患者。但不能用于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 A.2.2.4.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偶可出现生物学假阳性反应。

A.3 梅毒的组织病理

梅毒的基本病理变化:a.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与增生。b.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二期梅毒晚期和三期梅毒常见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组成的肉芽肿性浸润。 A.3.1 一期梅毒

硬下疳:

a. 损害边缘表皮棘层肥厚,海绵形成,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外渗。

b. 近中心表皮变薄,出现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病损中央可出现表皮缺损。

c. 真皮乳头水肿,真皮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增生、闭塞,周围有多量浆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常混有中性粒细胞。

d. 银染色在真皮血管周围和表皮中可见梅毒螺旋体。 A.3.2 二期梅毒

斑疹、丘疹和丘疹鳞屑性皮损:

a. 表皮增生,海绵形成,基底层空泡改变,淋巴细胞外渗,海绵状脓疱,角化不全。 b. 真皮乳头水肿,真皮血管扩张,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症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

c. 银染色约1/3的病例可见梅毒螺旋体。 扁平湿疣: 除上述表现外,有明显的表皮增生,表皮内微脓肿形成,含大量梅毒螺旋体。 A.3.3 三期梅毒

真皮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构成的肉芽肿性浸润,其中含血管较多,并常有多核巨细胞存在。

结节型:浸润限于真皮,肉芽肿较小,干酪样坏死不广泛,甚或缺如。 树胶肿型:浸润侵及真皮和皮下组织,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病损中央有大块凝固性坏死。病变处弹性纤维被破坏,炎症愈重破坏亦愈重。 A.3.4 内脏梅毒

病理变化为树胶肿性及弥漫性间质性炎症。

A.3.5 胎传梅毒

无一期梅毒硬下疳的局部病变,其余皮肤病变与获得性各期梅毒相同。其不同者为早期胎传梅毒可有水疱-大疱病变。

a. 其水疱顶部为1~2层疏松幼稚表皮细胞。

b. 疱液内含多少不等单核及多形核白细胞及脱落表皮细胞。

c. 真皮呈弥漫性急性炎症浸润,浸润细胞为多形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无浆细胞。 d. 银染色可在疏松的组织间隙中及疱液内可发现大量梅毒螺旋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