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习题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习题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物流成本?在分析过程中,人们应该从哪些不同角度理解物流成本的含义? 根据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 2001),物流成本可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物流成本进行观察和分析,分析和考虑的角度不同,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也就不同,物流成本的含义也就不同。在本书中,按照人们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不同角度,把物流成本分成社会物流成本、货主企业(包括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三个方面。其中,社会物流成本是宏观意义上的物流成本,而货主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是微观意义上的物流成本。不同角度的物流成本有着不同的含义。

2.如何理解日本和欧美国家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从欧美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一般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物流成本认识阶段 (2)物流项目成本管理阶段

(3)引人物流预算管理制度的阶段 (4)物流预算管理制度确立阶段 (5)物流业绩评价制度确立阶段

日本著名物流研究专家菊池康也教授为在《物流管理》一书中,认为日本物流成本管理发展可分为下述5个阶段:

? 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认识); ? 物流成本核算(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 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的标准成本管理和预算管理); ? 物流收益评估(评估物流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

? 物流盈亏分析(对物流系统的变化或改革做出模拟模型)。 从菊池康也教授的观点来看,他认为日本目前初与第三和第四个层次上面。观察我国目前物流成本的研究和管理现状,目前还处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上。

3.从微观和宏观上看,物流成本管理有何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

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从微观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

(2)物流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增强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利用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并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从宏观的角度讲,降低物流成本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对于一个地区的行业来说,可以提高其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

(2)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会对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消费物价的稳定,相对提高国民的购买力。

(3)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节省资源消耗的目的。

4.什么是“物流成本冰山说”?

这一理论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的。它的含义是说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总体内容并不掌握,提起物流成本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里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成本的主体部分。西泽修教授指出,企业在计算盈亏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项目所列支的“运费”和“保管费”的现金金额一般只包括企业支付给其它企业的运费和仓储保管费,而这些外付费用不过是企业整个物流费用的冰山之一角。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的财务统计数据中,只能看到支付给外部运输和仓库企业的委托物流费用,而实际上,这些委托物流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确实犹如冰山的一角。因为物流基础设施的折旧费、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工人进行包装、装卸等自家物流费用都计入了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科目中。一般来说,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头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从现代物流管理的需求来看,当前的会计科目设置使企业难以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全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实践表明,企业实际物流成本的支出往往要超过企业对外支付物流成本额的5倍以上。

5.物流系统中有哪些物流成本交替损益规律?这些规律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有何启示? 物流成本交替损益(Trade-off)规律又称为物流成本效益背反规律、二律背反效应。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

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服务的高水平必然带来企业业务量的增加,收入增加,同时却也带来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即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然伴随着高水平的物流成本,而且,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

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各项功能活动处于一个统一且矛盾的系统中,在同样的物流总量需求和物流执行条件情况下,一种功能成本的削减会使另一种功能的成本增多。因为各种费用互相关连,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

这些现象说明,要实现物流成本的削减,不能仅仅关注个别物流成本的控制,而要从系统成本的角度来管理,掌握好物流成本各构成项目之间的关系。即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要有全局观念。物流系统就是以成本为核心,按最低成本的要求,使整个物流系统化,它强调的是调整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物流总成本最小。

6.简述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的构成。 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另一部分是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统。

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就是指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经济管理方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算、物流成本性态分析以及物流责任成本管理、物流成本效益分析等。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分成三个层次,即物流成本核算层、物流成本管理层以及物流成本效益评估层

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系统就是指在物流运营过程中,通过物流技术的改善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来降低和控制物流成本。具体地说,物流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提高物流服务的机械化、集装箱化和托盘化;改善物流途径、缩短运输距离;扩大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提高共同运输;维护合理库存、管好库存物资、减少物资毁损;等等。

第二章

1、简述美国社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其统计方式。 美国物流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物流总成本 =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其中:存货持有成本=利息+税、折旧、贬值、保险+仓储成本 运输成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油料管道运输

+航空运输+货运代理相关费用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订单处理及IT成本

+市场预测、计划制定及相关财务人员发生的管理费用

美国存货持有成本的构成内容包括存货的保险费、仓储费、税费、运输费、搬运费、存货贬值、存货占用资金的利息、存货过时的费用等。存货持有约占存货价值的25%左右,每年进行物流成本测算时,可以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对每项成本项目占存货价值的百分比进行调整。

运输成本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国际国内空运费用、贷代费用、油气管道运输费用与货主费用等。公路运输包括城市内运送费用与区域间卡车运输费用,货主方面的费用包括运输部门运作及装卸费用。运输成本的数据是基于伊诺运输基金会出版的《美国运输年度报告》。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应该包括订单处理、IT成本以及市场预测、计划制定和相关财务人员发生的管理费用。由于这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很难进行真正的统计,用4%乘以存货持有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作为物流行政管理成本数据。

2、简述日本社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其统计方式。 日本社会物流成本也是由运送费、保管费和物流管理费三个部分。日本估算社会物流总成本的公式中的一些比例和比率需要由专家估计。

社会物流总成本 = 运送费+保管费+物流管理费 其中:运送费=营业运送费+企业内部运送费

营业运送费=卡车货运费+铁路货运费+内海航运货运费+国内航空货运费+货运站收入

保管费=(原材料库存余额+产品库存余额+流通库存余额)

×原价率×库存费用比率

物流管理费=(制造业产出额+批发、零售业产出额)

×物流管理费用比例

在运送费方面,又分为货主企业支付给各种运输机构的营业运送费及自家运送费两种,营业运送费又分为卡车运送业、铁路货运业、内航海运业、国内航空货运业、货车站业等多种。而自家运送费用是以营业车平均行走一里的原价为基础,将自家卡车的行走里数、实际一日一车行走里数比、自家用卡车装载率比相乘而得。

保管费是将经济企划厅编制的《国民经济计算年报》中的国民资产、负债余额中原材料库存余额、产品库存余额及流通库存余额的合计数乘上日本资材管理学会调查所得的库存费用比例而得。保管费=(原材料库存余额+产品库存余额+流通库存余额)×原价率×库存费用比例,其中,库存费用比例=利率除外的库存费用比例+利率

物流管理费用无法用总体估计的方法求得,所以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年报》中的《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