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精选3份合集】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中考一模化学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 小静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解析:B 【解析】 【详解】

小静同学的过程是设计实验来验证该金属是铁还是铝,故该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B。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实 验 方 案 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 将Fe和Ag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 B.B

C.C

实 验 目 的 B.设计实验

C.操作实验

D.得出结论

证明该气体为氢气 B C D 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D.D

A.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内壁上出现无色液滴,不能证明该气体一定是氢气,因为甲烷燃烧

也能够生成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利用碳酸钠可以区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Fe和Ag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该选项说法正确。

3.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解析:C 【解析】

B.属于金属元素 D.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能带g,故错误; B、硼的汉字结构含有石字旁,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C、由图可知,硼原子的原子序数是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核电荷数是5,故正确;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故错误。故选C。 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析: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 5.通常情况下,不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解析:B

【解析】A、微粒之间有间隔,1体积水与1体积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体积,不符合题意;B、1克酒精加1克水中,酒精完全溶解形成溶液,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符合题意;C、通常情况下,在1克食盐中加1克水,食盐不能完全溶解,得到食盐的水溶液的质量小于2克,不符合题意;D、食盐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小于2克,不符合题意。故选B。 6.利用下表中的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该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将a试管充满二氧化碳,b试管加入紫色石蕊溶液(K处于关闭状态) ②密闭下,用针筒将a试管中部分二氧化碳抽出 A.用针筒将部分二氧化碳抽出,a试管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B.打开K,b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红 C.打开K,导管E内液面上升 D.打开K,发生反应:H2O+CO2==H2CO3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将部分二氧化碳抽出,二氧化碳减少,试管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A项正确;

B、a装置中压强减小,打开K后,E管液面上升,在E处的石蕊能够变红,b试管中的溶液不能变红,B项错误;

C、a试管中的二氧化碳变少,压强减小,打开K后,E管液面会上升,C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H2O+CO2==H2CO3,D项正确。 故选择B项。

7.2.2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6.6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对该物质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元素

C.肯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解析:A 【解析】 【详解】

6.6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6.6g×3.6g×

12×100%=1.8g,3.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441?2×100%=0.4g,生成物6.6g二氧化碳和3.6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8g+0.4g=182.2g,2.2g=2.2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故选A。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本题难度稍大,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8.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4NH3+5O2( ) A.N2 解析:B 【解析】 【详解】

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4NH3+5O2B.NO

C.NO2

D.N2O

催化剂Δ4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催化剂Δ4X+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

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则:反应前的原子为:氮原子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10个,反应后的原子为:氢原子12个、氧原子6个,则4X中含有氮原子4个、氧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B。 【点睛】

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4NH3+5O2元素守恒可知,则X的化学式可求出。

催化剂Δ4X+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