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育婴师培训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初级育婴师培训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初级育婴师培训讲义

1、 职业道德相关知识

(1)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 、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职业道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的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具有促进人们的行为规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3) 企业文化的功能。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对于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和企业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发挥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企业文化的功能包括:自律功能、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激励功能。

(4)职业道德对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的作用。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是协调职工同事关系的法宝,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干不好任何工作;职业道德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每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6)文明礼貌地具体要求。文明礼貌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遵循文明礼貌地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

在职业交往活动中,仪表端庄的具体要求是:着装朴素大方,鞋袜搭配合理,饰品和化妆要适当,面部、头发和手指要整洁,站姿端正。

在职业交往活动中,语言规范的具体要求是:职业用语的基本要求:语感自然、语气亲切、语调柔和、语速适中、语言简练;要用尊称敬语,不用忌语;说好“三声”,即招呼声、询问声、道别声;讲究语言艺术。

在职业交往活动中,举止得体的具体要求是:态度恭敬、表情从容、行为适度形象庄重。

在职业交往活动中,待人热情的具体要求是:微笑迎客、亲切友好、主动热情。 (7)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

(8) 对诚实守信基本内涵的理解。诚实守信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实现利益最大化。

从业人员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是:一是忠诚所属企业。诚实劳动、关心企业发展、遵守合同契约;二要维护企业信誉。树立产品质量意识、重视服务质量、树立服务意识;三要保守企业秘密。

(9)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要做到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

公平公正的具体要求是:按照原则办事、不徇私情、不怕各种权势、不计个人得失。

(10)勤劳节俭的现代意义。勤劳节俭是人生美德,其现代意义在于它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企业增产增效,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11)企业员工遵纪守法的要求。职业纪律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劳动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等基本纪律要求以及各行各业的特殊纪律要求。它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一定的强制性的特点。

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是职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任何单位要维持正常的生存秩序,就必须要求每个成员遵守劳动纪律,即在劳动过程中要求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企业职工违反职业纪律,企业应视情节轻重,做出恰当处分。

(12)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遵循团结互助的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做到平等待人、尊重同事、顾全大局、互相学习、加强协作。

平等尊重,是指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职业活动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工作性质有多大差别,都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它包括上下级之间平等尊重、同事之间平等尊重、同事之间平等尊重和尊重服务对象。 (13)创新的道德要求。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

开拓创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优质高效需要开拓创新;服务争优要求开拓创新;盈利增加仰仗创新;效

益看好需要开拓创新;

②事业发展依靠开拓创新。创新是事业快递、健康发展的巨大动力;创新是

事业竞争取胜的最佳手段;创新是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如何开拓创新:一是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二是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强 化创造意识的内容是:创造意识要在竞争中培养;要敢于标新立异(其具体内容是:要有创新精神,要有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有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善于大胆设想。

2、 基础知识

(1)个体发展新特征的获得。婴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上出现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等变化,其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婴儿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等。

(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儿童期的界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儿童期定位0~18岁。

(3)婴儿期的界定范围。0~3岁统称婴儿期。

(4)婴儿期的三个阶段。婴儿期可分为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

(5)婴儿鼻塞的表现。由于婴儿面部颅骨发育不完全,鼻腔相对短小而窄,位置较低,直至4岁左右下鼻道菜完全形成。婴幼儿鼻粘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小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烦躁不安及呼吸困难和抗拒吮乳。

(6)乳牙的数量。婴儿4~10个月时开始出牙,2岁左右长齐,共20颗。

(7)婴儿乳牙的生长顺序。乳牙的生长一般是从中间的上下两颗开始长出,然后是两侧萌出。

(8)1~3岁婴儿走路不稳易摔跤的原因。婴儿出生时脑干、脊髓已发育成熟,但小脑发育较晚。3岁左右时婴儿小脑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1~3岁左右的婴幼儿平

衡能力差,走路不稳,动作协调性比较差,容易摔跤。

(9)婴儿眼睛的发育特点。一是眼睛发育不良。5岁前的儿童由于眼睛发育不良,眼球前后径短,物象往往落在视网膜后面,造成儿童的生理性远视。二是眼睛调节能力强。婴幼儿晶状体的弹性好,调节能力强。尽管是生理性远视,对于较近的物体仍能看得比较清楚。三是眼睛容易近视。婴幼儿由于远视,看近物时需要收缩睫状体使晶状体突出。长时间看近物,容易造成睫状体疲劳,眼睛协调能力下降,晶状体突度增大,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前,看远物不清。 (10)婴儿1~3岁产生的思维类型。1~3岁阶段婴儿产生的是人类的低级思维形式,即感知动作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

(11)注意的种类。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地服从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为了保持这种注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12)不同年龄段婴儿注意的时间。据天津和平保育院的调查,对有兴趣的事物,1岁半的婴儿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的婴儿能集中注意3~10分钟;2岁的婴儿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两岁半的婴儿能集中注意10~20分钟。

(13)0~3岁主要发生的交往关系的种类。孩子的人际关系有一个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首先发生的是亲子关系,然后是玩伴关系,再后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群体关系。0~3岁阶段主要发生的是前两种交往关系。

(14)婴儿认识自我的途径。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即关于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关于人我关系的意识。例如,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它的发展是人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婴儿1岁左右,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自我感觉逐步认识作为生物实体的自我。

(15)人类基本情绪的种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情绪,大约有8~10种。他们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随着个体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的,其诱发因素也各不相同。包括痛苦、厌恶、微笑反应、兴趣、愉快(社会性微笑)、愤怒、悲伤、惧怕、惊奇、害羞等。

(16)婴儿动作发展的两个方面。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是动作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动作发展包括大动作发展和精细动作发展两方面。

(17)婴儿肌肉发展的顺序。婴儿肌肉遵循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的发展规律,首先是头部、躯体、双臂、双腿的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等。

(18)婴儿大动作发展的顺序。婴儿大动作发展的顺序为: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

(19)生物体的能量来源。生命现象由持续不断的能量供应而维持。生长发育是儿童期特有的现象,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生物体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和周围环境。 (20)营养素包括的类别。营养素是指维持人类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一般来说包括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21)目前已知的营养素数量。目前已知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约41种:必须氨基酸9种;必需脂肪酸2种;糖类和水各1种;必需维生素14种;必需微量元素8种;矿物质6种。婴儿必须另有营养素牛磺酸和肉碱两种。不同的营养素起着不同的作用,而不同食品含有的营养素也不一样。

(22)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蛋、奶、瘦肉、鱼、豆制品及小麦、大米、干果、玉米等食物中。多样化的膳食结构对于均衡摄取各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及氨基酸是非常重要的。

(23)脂肪的食物来源。植物油含必需脂肪酸较动物脂肪丰富,花生油、豆油、麻油、干果、玉米等食物中。多样化的膳食结构对于均衡摄取各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及氨基酸是非常重要的。

(24)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谷类、根茎类食物及食糖。蔬菜、水果中也含有少量果糖、果胶和纤维素。动物类食物含糖量极低,动植物油类不含糖。

(25)钙的主要来源。服用奶及奶制品是补充钙最自然的而有效的途径,且吸收率也高。海产品,如虾皮、紫菜等,豆类、蔬菜中的叶菜类钙含量很高。

(26)铁的主要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如肝脏血和瘦肉内含铁是血红素铁,含量高,而且最容易被人体吸收。豆类、绿叶蔬菜、蛋中铁含量也很高,但属非血红素铁。乳类最低,但人乳中铁的吸收率高达50%-80%,对婴幼儿十分有益。

(27)锌缺乏的影响。锌缺乏会引起食欲减退、口味异常、生长迟缓,出现矮小症、性功能发育不良、伤口愈合差,影响智力发展。还可导致异食癖,如吃土、吃纸等习惯。

(28)碘的主要食物来源。海产品中碘含量高,如紫菜、海带和海盐等。缺碘地区应供应碘化食盐。

(29)维生素的主要种类。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

(30)维生素A缺乏的表现。维生素A缺乏易引起干眼病、夜盲、角膜溃疡、皮肤干燥、毛发枯干、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31)维生素A中毒的表现。维生素A中毒,表现为四肢疼痛、过度兴奋、生长停滞、脱发、婴儿囟门隆起,颅压增高。

(32)影响维生素B1吸收的因素。维生素B1易溶于水,蔬菜煮熟后,大部分溶于菜汤中。米不宜过分淘洗、浸泡。

(33)维生素C缺乏易引发的疾病。婴儿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症。

(34)促进牙齿和骨骼生长的维生素类型。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及磷的吸收和骨中钙的沉淀,有利于骨的钙化,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

(35)维生素D缺乏易引起儿童疾病的名称。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儿童佝偻病的主要原因。

(36)水过量的影响。摄食水分过多可稀释消化液,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饭前、后不宜大量饮水。过量水分进入人体可发生水中毒。

(37)2-3岁婴儿每日需水量。2-3岁婴儿每日需水为100-140毫升。

(38)合理营养的意义。合理营养是指每天有规律地让婴儿按照适当比例摄取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提供婴儿从事各种活动、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热能。缺乏某种营养素或者营养比例失调,都会影响身体健康。合理的营养能够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助于预防急慢性疾病,促进婴儿身心潜能的发展,提高机体应激光器能力。

(39)成人期动脉硬化、冠心病与儿童期有关疾病的名称。成人期动脉硬化、冠心病与儿童的单纯肥胖症有关。

(40)平均数衡膳食的含义。平衡膳食一是指各类食物的平衡;二是指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平衡膳食是由多种食物构成,不仅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机体正常的需要,而且还能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利于它们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

(41)合理膳食应遵循的原则。合理膳食应遵循热卡适宜、营养素均衡、自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