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策划建议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策划建议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业合作组建企业冠名订单班,共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订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共编教材、共同参与考核,校企合作共育人的机制基本形成。

3.师资建设有成效

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修订完善分配、管理与激励政策,实施“三定一聘”和绩效津贴改革,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教学名师评选”、“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培训”、“兼职教师管理与提高薪酬”等制度,搭建“校企融合,专兼协作,动态优化”的教学团队建设平台。现有教师560人,专任教师320人,兼职教师165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73人,占总数的70%,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169人,占总数的68.4%。建有市级以上创新学术团队2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市级以上优秀教师22名, 60名教师受聘企业、行业或上级部门成为技能鉴定专家,初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共育共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4.内涵建设有突破

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着力点,以成果质量为关键,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广州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国家专利7项,省、市级各类奖项190项。主持承担市级以上教学改革与横向技术课题66项,出版教材(著作)105部,公开发表论文752篇。现建有市级示范性(建设)专业9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1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9门、院级精品课程及精品建设课程44门,启动并建设55门院级网络课程。

5.技术服务创品牌

学院搭建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院校科研信息等三个管理平合,助推教师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近年,教师主持承担市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53项,

完成校企合作横向科技项目13项,开展应用技术咨询与服务项目37项,新技术推广项目5项,科技攻关项目3项,为中小企业开发机械零件工艺10项,2009年与广州中车轨道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城市轨道车辆机电一体化变频空调机组”的研制项目已投入重庆市地铁二号线使用。

6.人才培养高进优出

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0%以上。2007以来学生先后在国家、省、市各类大赛中获奖90项。其中,2008、2009年我院学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广东赛区选拔赛上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决赛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随着轨道交通产业迅猛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和学院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考生踊跃报考,五年来招生第一志愿上线率平均达200%,新生报到率平均为89%,连续五年成为广东省高考考生报考热门的十所高职院校之一。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9.45%,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就业对口率高达85%以上,其中,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轨道交通类专业就业对口率达90%以上。2006-2009年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率均在97%以上,平均起薪达 2000元以上。

7.辐射能力强,社会反响好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铁路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是广东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点、广州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州市“双转移”定点培训机构、铁道部机车司机培训基地、铁道部客运列车长培训基地、铁道部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基地、广州市红十字会培训基地等。近四年,为区域经济社会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培训达4万人。良好的培训质量与服务态度,获得了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人民网”、《人民铁道报》和《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此报道,被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予“特种作业培训工作优秀奖”、广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授予“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表扬单位”、广铁集团授予“优秀职业技能鉴定站”等。

学院将春运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服务春运,练岗位技能、强职业素养,连续十年累计选拔16860名大学生参加春运社会实践,连续四年被评为“广州地区春运工作先进单位”,赢得铁道部和省、市领导、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副部长胡亚东、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团省委、团市委领导曾多次慰问我院春运志愿者。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广州日报》等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纷纷聚焦学院春运志愿者,多次报道他们在春运岗位上忘我奋战的感人情景。学院《春运社会实践育人成果》获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及全国高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优秀成果特等奖,春运服务已成为学院服务社会的一大“品牌”。

学院对外开放实验实训场所和网络教学资源,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1000多名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与交流,先后与罗定职业技术学院、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和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粤西高职院校签订对口交流合作协议,举办教学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6场,课程建设专题培训2场,培训管理干部和教师208人次,并在实习实训、科研攻关、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受到对口院校的好评。

8.领导班子成为学院事业发展核心

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锐意改革,具有较强的科学决策与战略思维能力,能总揽全局整合资源服务学院人才培养;敢于面对新情况,正视新问题,采取新举措,带领全院教职工攻坚克难谋发展。2006年,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谋略,抢抓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大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机遇,全面推进院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行人才强校战略和内涵发展战略,整合广州朝阳工业园、花都新华工业区资源拓展办学空间,短短5年时间,在校生规模扩大4倍,为国家轨道交通大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闯出了一条强内涵、重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并于2009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

工作评估。班子集体励精图治、共谋发展、科学决策的精神和能力,得到了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和省评估专家组的高度好评。《南方都市报》专版刊登《探索职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模式——从“订单培养”到“教学工厂”》的文章,高度肯定学院在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与行业分离不分家、互动共赢、共育人才的系列做法,《中国教育报》专版刊登《从“订单培养”到“教学工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闯新路》的文章,全方位报道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铁路电视台、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州地铁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我院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五)项目建设保障措施到位

为切实做好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该院参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2号)等文件要求,成立了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领导机构,并在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专项管理制度,同时根据“产教一体、寓学于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重点建设与完善校企合作管理、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等,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1.政策保障。广东省委、省政府把职业技术教育列为全省“十项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7〕11号)明确指出,2010年前,启动建设 8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粤教高〔2007〕102号)明确提出要选择20所左右办学理念新、办学条件好、特色鲜明、改革成效大、教育质量高、社会认可程度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级示范性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力争有8-10所学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从2006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将安排1亿元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项经费,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