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策划建议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策划建议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企业达120家(目前已有92家行业企业签署加盟意向书);撬动政府对学院的支持,建立支撑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学院的新模式。

(2)互派共育“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明显增强学院基础能力。在岗专业教师未具备双师素质的,每年安排30%到企业锻炼实践,将教师服务企业工作量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并占总工作量的30%,新进专业教师都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300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一个100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库,从行业企业引进26名有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各专业都有专业双带头人(学校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30个教师工作室,形成教师主动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建立专兼职教师从引入、准入到考核的系列评价体系。另外,校企合作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或生产车间18个,合作共建省级以上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建成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2个。新建 “厂校一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个。

(3)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显著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一是建强“三个基地”(即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含高速动车)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珠三角现代运输与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广东省大功率机车制造与检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建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4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辐射带动群内10个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按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成7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18门网络课程。二是建好“三个中心”(即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广州地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中心), 多形式为区域内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共100项,完成培训与鉴定40000人次。三是建优“三个平台(即志愿服务平台、对口支援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大学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达2.42万人次以上,新开辟16个志愿服务新基地,在海南、新疆地区新增2所高职院校开展对口交流与合作,

与国外2所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招收60名以上境外人员来校学习或进修,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解决广州春运难题、创建海南“国际旅游岛”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做出突出贡献。

(二)建设方案设计合理

学院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精神,结合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分析学院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制订的建设方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得当、保障有力,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各项目建设要点如下。

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

(1)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以培养轨道交通车辆、高速动车组、电力机车驾驶与检修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主动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轨道交通大发展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依托机车司机学院与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加强与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完善“校企联动、双元培养”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列车驾驶和检修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重构课程体系,以培养列车司机和检修技师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专业课程,以驾驶与检修任务为驱动组织课程教学,校企一体优化“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功能互补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企业参与的评价与考核体系,为企业“量身定做”轨道交通车辆驾驶、检修及制造方面的专门人才。建成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车辆与高速动车组驾驶、检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车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广东省轨道交通车辆职教资源共享中心,把专业建成引领同类专业发展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三年建设,校企“双主体”共同育人,实现90%以上学生进入订单班学习,到订单企业对口工作,毕业生的企业评价满意率90%以上,优秀率在30%以上;建成6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7门网络

课程,出版3部工学结合教材,建成完善的专业网站与课程教学网站1个;建成一支拥有3名专业带头人和6名骨干教师,22名企业兼职教师,总人数达42人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90%以上,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建设5个由专业群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命名的教师工作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与群内专业形成专业集群优势,每年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500名以上司机和检修专门人才;建成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所,每年完成6项以上技术开发服务项目;建成轨道交通车辆及高速动车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铁路、地铁和城际轨道企业提供超过2000人次的员工培训服务;建成轨道交通车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的窗口,与香港地铁、英国APEX2000等境外公司进行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

(2)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以培养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依托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优势,紧抓《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本专业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急迫需求,依托职教集团和校企合作铁道电气化学院,与广铁集团、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等企业合作,推进“项目导向、能力递进”订单培养模式改革,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双师型”教学团队、高速电气化铁路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构筑高速电气化铁路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技术服务基地和师资培训点,建成国家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打造引领国内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辐射带动专业群发展。通过三年建设,深化与广州供电段等大型企业合作,校企共建10个示范性“教学工区”,可满足本专业200名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新聘任培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1人作为专业带头人,建立2个教师工作室,与广州地铁及广铁集团共同培养6名(其中1名企业人员)专业骨干教师;建立2个专任教师挂职顶岗实习基地,有计划送6~8名教师到企业学习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建立一支40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库,每年至少

18位兼职教师到校任教,承担50%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按项目导向理念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门、网络课程8门、教材5部,校企共建共享式学习型专业网站1个;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带动专业群3年完成员工培训共7600人次、技术服务20项,对口支援阳江、罗定、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等不少于6次;接收10名境外学生到校学习,选送部分优秀学生到香港地铁和国外铁路工作,可为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企业每年输送400多名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全国电气化铁道技术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做出示范。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培养面向轨道交通(含高速铁路)运输生产一线,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服务技能的轨道交通运输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依托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主,校企合作共建的现代运输学院,遵循“工学结合,强化技能,注重素质,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以培养站务类岗位职业技能为重点,全面实施校企共育的教学改革;以校企共建为途径,做优师资和实训基地等专业办学基础条件;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的优势带动专业群发展,形成运输服务专业群优势,建成珠三角地区现代运输与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成为轨道交通类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通过三年建设,建设优质核心课程5门,网络课程8门,校企合作开发出版教材3本,校本教材4本;在现有1名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再选拔1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聘请1名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数达到6人,建成总人数达45人,能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兼(“教师”与“师傅”)结合的市级以上优秀教学团队;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负责人分行车、客运方向成立2个教师工作室,培养省市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2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90%以上,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