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影响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

(2)“踌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犹豫不决的样子。)透过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毛主席的内心情感吗?(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是伟人,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

(3)过渡:毛主席知道,一签字,就意味着自己永远也见不到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

(4)课件出示填空,与学生互动:

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他还是________了,还是______了,因为这一落笔,就意味着______________。

(5)小结:这支握在手中无数次的笔,这支做过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决策的笔,此时竟是那么沉重,老人提不起,更放不下。

句4: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你用手中的笔为我们重现那个漫长的夜晚。

(2)学生完成练笔后,指名反馈。

(3)小结: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此时,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震撼: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设计意图: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感悟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既有常人的情感,又有伟人的宽阔胸怀。安排了小练笔,在学生揣摩语句后展开合理想象,把对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品析变成合理再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理解诗句,升华内心情感 1.出示填空题,学生口头作答。

毛主席多么想( ),多么想( );但是,作为主席,他不能( ),不能( )。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 )的。

2.课件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在深入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后,请你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谈一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点拨总结:“忠骨”指忠臣的遗骨,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骨。“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骨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两句诗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安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3.引读诗句,总结全文。

师:尽管不舍,尽管悲痛,但毛主席克制了自己的情感,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广的胸怀和深深的父爱——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毛主席是平凡的父亲,但他更是伟大的领袖——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课文内容,深入剖析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后,再来理解这两句诗,更深切敬佩毛主席那宽广的胸怀。创设不同形式的引读,在朗读中体会情感,抒发情感。

五、总结全文,明确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

2.总结:相信同学们都被毛主席的情怀深深地感动了。作者正是对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了描写,所以才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在阅读时要关注细节描写的语句,在习作中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总结文章写法,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板书设计

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噩耗?紧锁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青山处处埋忠骨

???

?

抉择?无限眷恋

?很快被打消

强忍悲痛

? 何须马革裹尸还 ??

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方法引领,先是指导学生品析描写毛主席丧子之痛的语句,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品析抉择部分的相关语句。

注重资料的引用。为了课文的理解和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了解毛主席。课堂上我注重恰当地引用资料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我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是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注重朗读指导。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通过读可以表达出来。本课教学,我始终以读为主线,特别是学生交流了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后,对学生加强朗读指导。同时,还有精心创设情境的引读,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毛主席的情感,在读中升华认识。

9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中的三首古诗分别是边塞诗《从军行》、爱国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课标理念,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悟理”来进行。教学设计中,注重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联系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