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邻水县 广安区 221.00 858.00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与分解落实

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2020年我国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任务的完成以及对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给四川省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是513.73万公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实际情况,将指标分解到各地(市、州),而下达给广安市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是248100.00公顷(见表6-3),本轮规划中将增加1446.83公顷进行保护,即规划期内广安市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49546.83公顷,其主要用途是用于不能确定具体区位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指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应该划为基本农田并进行最严格保护的耕地面积。在确定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时,必须完成省级规划下达的任务,同时,各县(市、区)必须完成市级规划下达的任务。在进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分解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要按照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应不低于上轮规划确定的保护面积减去规划实施以来已经国务院批准占用或经国土资源部认定确实不宜再作基本农田的余额。

二是在考虑技术进步趋势前提下,基本农田规模应能保障未来口粮生产产能稳定甚至逐步提高,确保辖区范围内口粮供应保障能力与消费需求增长相协调。

三是对于辖区范围内的优质耕地,除因城镇发展或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规避需要预留用作建设空间外,其他优质耕地都应纳入基本农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

依据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目标任务书中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为依据分配各市州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广安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249546.83公顷(见表6-3),各县(市、区)到2020年的基本农田保护率介于80%~93%之间,其中,广安市基本农田保护率最高的县是武胜县,其基本农田保护率是92.52%,其次是岳池县,其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8.29%,第三是邻水县,其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4.63%。

表6-3 广安市基本农田指标分解表

单位:公顷 行政辖区 广安市 华蓥市 岳池县 武胜县 邻水县 广安区 上轮规划基本农田 256836.38 10922.61 64375.40 52475.00 64193.70 64869.67 四川省下达指标 248100.00 9379.77 63106.35 51010.82 62888.97 61714.09 规划至2020年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49546.83 9380.00 64140.88 51060.82 63093.76 61871.37 第四节 其他农用地规模分时序指标的确定

根据四川省省厅下达给广安市到2010年、2020年的园地指标将分别达到20162.46公顷、23254.51公顷,相比2005年末的园地面积分别增加2474.98公顷和5567.03公顷;全市到2010年、2020年的林地指标将分别达到112158.00公顷、118158.00公顷,相比2005年末的林地面积分别增加3999.79公顷和9999.79公顷。园、林地规模是指按土地过渡分类标准划分的相应类型用地面积。在规划中园、林地等其他农用地指标的分解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要立足园、林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与相关行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合理预测园、林地的未来需求。

二是对于林地和牧草地,除关注其经济性需求外,还要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需求,把用地规模与改善气候、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等生态环境目标结合起来,加强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面的衔接,特别是要加强嘉陵江和渠江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

三是要落实法律法规对森林和草场资源的保护要求,严格限制城乡建设和土地开发对现有园地、有林地、优质草场和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农用地的占用。

四是当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而需要把部分园、林、牧草地转用为耕地用途时,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安全情况下,应服从优先保障耕地的目标。

五是适当调整华蓥山地区的园、林地的面积,以满足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发挥华蓥山的生态功能。

在分解其他农用地指标时,主要考虑的是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历年其他农用地变化增减规律以及2005年各地类的比例结构,优先考虑华蓥山生态建设和嘉陵江、渠江沿岸的生态保护。广安市各县(市、区)其他农业用地指标分解见表6-4。

表6-4 广安市其他农业用地指标分解表

单位:公顷

园地指标 林地指标

行政 2010年园地 2020年园地 2010年林地 2020年林地 辖区 指标 指标 指标 指标

(预测) (预测) (预测) (预测)

广安市 20162.46 23254.51 112158.00 118158.00 华蓥市 1115.09 1283.09 23881.21 24983.21 岳池县 4137.05 4771.94 8773.15 9242.48 武胜县 1040.14 1199.77 5314.82 5599.14 邻水县 5046.25 5820.67 62088.89 65410.40 广安区 8823.93 10179.03 12099.93 12922.78

第五节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首先,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各地、各部门要以规划为龙头,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基础工程来抓,把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贯穿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全过程。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定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规模,限制城市、村庄和集镇的盲目扩展。加快建立“供给引导需求”的土地资源配置的新机制,严格控制用地总量,合理安排土地投放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新增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最重要的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全面推行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管理,实施具体建设项目用地供应定额控制、出让最低限价、土地集约利用考核机制,建立以用地类型或行业必要用地量、土地利用强度、投资强度等为核心的控制指标体系,从源头上管好土地。加快制定供地环节及后续管理制度,规范供地程序及行为,对新上项目实行跟踪监督。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双控指标标准,对土地利用率低、盘活存量不力的地方,要控制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第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市场机制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在动力,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最有效的方式。要坚定不移地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改革非经营性用地的供应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提高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 二、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利用的水平 全市除了要在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和建立集中投入制度上下功夫;还将开展动态监测,定期通报耕地与基本农田变化情况;探索新机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规定,对全省行政辖区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从2006年起,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成果列为省级政府第一责任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积极开展土地整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土地整理不仅是农田整理,实际上还涉及水、林、路、村的综合治理,土地整理对于提高粮食生产、农业生产能力的强有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国土资源部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国土资源工作的一大亮点。

四、切实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做好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基础工作

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是按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原则,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和方法,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与被占用耕地等级挂钩并进行折算。实现耕地占补数量与质量平衡。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应立足于“占一补一”,提高补充耕地等级;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补充耕地等级无法达到被占用耕地等级的,须按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

五、加强耕地的生态建设,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耕地保护的内涵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的三方面保护。因此,耕地保护必须要有生态观念,只有通过不断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通过生态退耕、大江大河治理、地质灾害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林、防护林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耕地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如洪灾、涝灾、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能力,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才能保住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的质量,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七章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

一、优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二、统筹安排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

三、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核心,协调发展,和谐共赢; 四、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第二节 生态建设工程的安排与布局

一、天然林保护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是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除了管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外,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生态公益林建设,包括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广安市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华蓥山区,包括华蓥山国家森林公园、金城山森林公园。天然林保护区域与森林公园范围基本一致,面积约为12381公顷。另外,根据《广安市石漠化治理规划》,将治理石漠化面积36466.6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4666.67公顷、封山育林11800公顷。因此天然林保护工程总计约需要12400公顷。 二、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退耕还林工程内容包括退耕地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

广安市在上轮规划期间退耕还林取得了巨大成效。本轮规划期间,应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除按照国家原计划的退耕还林外,不再进行安排退耕还林指标。

三、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