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广安市有多种兽类、鸟类、鱼类以及昆虫类,野生植物约有194种,虽然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但是对于整个四川省来说,生态保护方面仍起着积极的作用。 3、水能资源丰富

广安市境内河流属长江的支流——嘉陵江,境内有渠江、大洪河、白水河、芭蕉河水系,河流纵多,水系发达。其中,嘉陵江在境内全长102公里,流域面积大于5000公顷,渠江境内全长134公里。全市水能储量为11.42万千瓦,水能资源较丰富。 4、自然保护区

广安市属于川中丘陵地带,具有特殊的地貌类型和优越的自然条件,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使全市的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的保护。 5、风景名胜区

广安市有着众多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有邓小平故居、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

二、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广安市位于川东低山丘陵区,地处长江上游嘉陵江和渠江河畔,山高坡陡,暴雨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这是生态环境主要问题之一,从水土流失程度分析,广安市强度以上水土流失的面积占流失总面积的30%以上,中度以上水土流失的面积则占了流失总面积的将近一半。生态环境问题之二是农田污染较为严重。据调查统计,农田径流中氮的浓度为1-70mg/l,磷的浓度为0.05-1.1 mg/l,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已对水环境构成危害。同时,广安市石漠化现象也很严重。由于石灰岩山地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甚至丧失,就会出现以裸岩和石砾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全市石漠化总面积为114466.67公顷,主要集中于广安区、邻水县和华蓥市山区。 三、未来挑战

规划期内是广安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规划期末广安市总人口将控制在501万人内,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15.82%提高到48%。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急剧变化,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节 环境协调性分析

一、《规划》与相关法律与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规划》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土地复垦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并将“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以及“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广安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作为重要参考。 二、《规划》拟解决的环境问题

本轮规划修编将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任务,在前期专题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广安市的生态环境现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目标:一是力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确保耕地红线。促进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施“金土地工程”。做好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二是提高环境安全水平,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改善土壤质量,防止耕地

质量退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沃土工程”。三是积极保障生态性用地需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工程等生态林建设。四是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壤污染防治。五是提高生态性用地的比例。规划期内林地、园地、牧草地等生态性用地规模都有适当提高,其中,至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75%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81%以上。

第三节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

一、规划目标评价

《规划》编制中切实贯彻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了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所提出的一系列环境治理目标有利于广安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二、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评价

从耕地调控指标看,2020年耕地面积比2005年略有降低,减少了3905.11公顷。不同的耕作方式和施肥结构会对水资源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的耕作方式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规划期内通过大力实施耕地地力建设,使项目区耕地的基础地力提高1—2个等级,肥料和水的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通过土地整治、“沃土”工程等措施可以改善耕作方式和施肥结构,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功能,进而弥补耕地建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从建设用地来看,《规划》适当增加了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规模是在综合考虑广安区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从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的基础上确定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确定2020年广安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0m2 以内,将建设用地增长的重点放在城乡用地合理布局上,有利于减轻建设用地扩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

从其它农用地来看,规划期内林地面积增加了10000公顷,增幅达到0.88%;园地面积增加了5567公顷,增幅达到1.59%。这些生态用地面积增加将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从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看,《规划》保障了合理的生态功能用地规模比例。规划期内,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地类占总面积的比例增加到24.39%,比2005年上升2.47%。农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由2005年的81.68%降到2020年的80.55%。这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用地保障。 三、土地利用布局评价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结合全市的实际情况,分为两个土地利用区:东部川东平行岭谷土地利用区和西部川中丘陵土地利用区。针对不同的利用区,东部川东平行岭谷土地利用区区域内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比较优势,《规划》提出加大华蓥山地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保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用地配置,大力加强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川中丘陵土地利用区要以嘉陵江-渠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为重点,实施小流域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些措施的实施即可以充分利用区域的资源优势,又可以防治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四、重大工程影响评价

《规划》在基础设施方面的重大工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统筹整合交通运输用地,构建广安市“六环、十横、十三纵、六支”的综合交通枢纽。各类交通用地安排都是以提高交通用地自身利用率为基础,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和其它农用地为原则规划,《规划》

同时提出各类线形工程应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区、水土保持区等环境敏感区造成破坏,从而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合理安排水利设施用地,在规划期内将建设升钟水库二期工程、亭子口灌区工程、七一水库、龙滩水库、观音桥水库等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开展渠江的水系综合整治,这些水利项目的实施既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也能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稀释污染物,从而缓解污染的压力。三是保障能源产业用地,提出以电力为中心,水电为重点,天然气稳步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效补充的方针。这些措施有利于减少能源产业用地,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

规划期内将大力开展“金土地”专项土地整理工程和“沃土工程”。通过土地平整、坡改梯、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综合建设,对农村细碎、分散的农业用地整理合并,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复垦整理工程有利于修复区域自然生态功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工程实施不仅能够增加耕地面积,全面恢复耕地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可以改善水土结构和局部小气候,减缓水土流失,营造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

第四节 主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一、科学规划布局交通线路,坚持“设计上最大限度的保护、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和建设中最大程度的恢复”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将环保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养护全过程,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恢复生态原貌,使道路交通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 二、加大对水电、石油化工、天然气等大型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减少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生态学理论和措施,保障大型工程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开展全省土壤污染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依法调整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四、在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依法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建设区,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以区域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力分析为基础,确定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各类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

第十二章 相关问题说明

第一节 与相关规划衔接说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规划,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部门的不同意见,必须做到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本次规划在编制之前就充分考虑了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借鉴了相关部门相关规划的先进经验,力争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面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

一、与《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衔接

《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征求意见稿)是制定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贯彻和落实了省大纲中相关规定,严格保持了指导思想、原则上的一致,完全服从省大纲中下达的各类约束性指标和用地布局要求,根据省大纲的指标进行了指标的分解,保证了省大纲的落实。 二、与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衔接

纲要指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10年达430亿元,人均突破10000元。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2 :43 :35,城市化率达到30%,城镇聚集人口达到120万以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0年力争比2005年翻一番。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之路,大力培育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扩大工业总量,提高工业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到2010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23%以上。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超过 85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努力建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力争到2010年,全市年接待游客达到7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本规划大纲确定的2010年经济发展目标,与此纲要进行了衔接。

三、与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衔接

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实施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和近期、远期的安排,是广安城市建设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本次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参考了此规划,在城市用地安排中与此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 四、与交通、水利、工业集中区规划的协调

与交通、水利、工业规划是经过反复的协商、推敲,定夺,重点工程项目由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其近期用地项目、范围、位置由相关主管部门确定,每个项目用地面积也由主管部门核定。在本轮规划中,对于交通、水利及工业部门的用地需求进行了重点考虑,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的同时,尽量满足其余的用地需求。 五、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旅游规划等) 针对其它相关国民经济部门的规划,在充分尊重各部门意愿的同时,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做到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土地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