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练习七语文试题 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阶段练习七语文试题 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 18题。

留白之美

李娟

①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留白处是天空、云朵、大海、皑皑的积雪,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意蕴深长。

②欣赏齐白石老人的一幅画《几树寒梅带雪红》,这是老舍先生给老人出了一道难题,用诗人苏曼殊的一句诗来作画。画中两截黝黑粗壮的枝干忽然间断了,和其他枝干没有连接,几乎显得很突兀。几枝红梅在严寒中怒放,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隐隐还有暗香袭来。再一细想,这两截树干没有画下去,空白的地方不就是皑皑的积雪吗?千朵万朵压枝低,不画白雪,只画树干几枝,留白处就是白石老人笔下的雪,漫天大雪,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令人拍手称奇。这就是中国画的神韵,也是古老东方的意境之美啊。

③爱情也要有留白。沈从文先生写过:爱情是半开的花朵。说得多好。半开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盛开,含苞待放,欲说还羞。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是女子的豆蔻年华,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等到花儿全开了,就没有了悬念,没有了猜测和遐想,更没有了悠长的回味。

④其实,婚姻里也要留白,再亲密无间的一对夫妻,一定要留出两人精神世界的空间来。夫妻间容易做到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但是,能做到比翼双飞、举案齐眉的很难很难。胡适先生谈到夫妻相处时,曾说过一句格言:久而敬之。所谓敬,就是尊重对方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她是你的妻子,但是,她永远是一个独立人。是的,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才是有魅力的人。夫妻之间只有相互欣赏、相互体谅,精神世界里才能做到琴瑟相合、肝胆相照。比如,作家钱锺书和杨绛先生,一代名士张伯驹和妻子潘素。

⑤读书也要有留白,留得闲逸和散淡。一卷书在手,随读、随记、随忘,那是读书的另一个境界。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看来,不求甚解,乃是读书的真趣,也是读书时的留白。初读书时囫囵吞枣,忘乎所以,过些日子,再翻开书来细读,一瞬间,柳暗花明又一村。留白,就是留下思考和回味的时间。

⑥风动荷花香的季节,我在苏州园林里流连。恍然明白,苏州园林的建筑处处讲究留白。苏州园林,是中国文化对季节最敏感的诠释。见拙政园里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一处水榭,一座亭台,一扇花窗,一条回廊,仿佛一阙宋词,一首唐诗,诗情和画意痴痴缠绕。移步换景,人如行走春夏秋冬间,有清风明月相伴。园林里没有一处荷塘、回廊、亭榭是对称的,处处有留白。留园里有一座小亭,名可亭。意思是可以停下来,静静欣赏山水的小亭,可亭夏可赏荷,冬可观雪。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可心、美好吧。

⑦有些美一直藏在意念里,不可说,不可诉,仿佛一开口就意味尽失。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美,艺术的美,爱情的美,文字的美。

⑧佛家言: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你不禁要问,世间为何要有遗憾?因为,遗憾就是留白,没有遗憾的世界,给你多少幸福和圆满,你也会感受不到。再美好的东西,都要有留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好文字不会写得太满,也不可以把话说尽。

⑨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人只有渐渐年长,才要懂得节制、自省,也懂得了留白之美。

(选自《2013中国随笔年度佳作》,有删节 16.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留白之美”的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阶段练习七参考答案

1答案:C。A.fù/bì juǎn/juàn zhì;B.sù lù/lòu dòng/chōng;C.huì/guì yīng/yìng shé/zhé D.jù xiào/xiāo pō

2.C 3.A 4.D 5.B 参考答案

6. 指:指称,称 回:答理 持:约束 屏:退避 7.C

8.①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②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颖有意同他保质了距离。③欧阳颖升迁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而不是丁晋公的提携。(3分) 9.(1)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4分) (2)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3分)

(3)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3分)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颍,字孝叔。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上了进士,开始担任峡州军事判官,因为有治理的才能而名声远扬,就被州中任命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担任建宁县知县。不到半年时间,峡路转运使薛颜巡视检查到万州,撤消那些不称职的官吏,认为要替代那些不称职的官吏没有那些能力特别突出的官员是做不到的。因而上奏朝廷从建宁县派遣欧阳颖前往担任。到任后又因为治理得力而闻名,从万州担任州级长官连续九次担任州级长官并且都治理得很不错。一迁再迁而到那叫做鄂州的地方,他两次推辞没有到任:第一次是安排在彭州,因为母亲老夫人年岁太老,没有真正到任;最后安排在嘉州,因为年岁已老,而告老还乡,也没有到任。真正治理的是七个州,大州繁杂宽广,小州民俗恶劣而奸窄,都是世人所指的难于治理的地方。其中特别历害的是歙州,这地方的百姓都熟悉法律令法,本性就喜欢诉讼,家家户户自备有簿书,凡是闻听到别人的一点点阴私,日常的行坐起立的句言片语,慢慢的都记录下来,等到有诉讼的时候就拿出来作为证据。他们把进入监狱戴脚镣手铐,就好象戴帽子束腰带,在竹席上睡觉一样,泰然着啊。有强盗把当地百姓董氏杀死在大街上,捕捉了三年还是没有捉到,州太守一到,就把这强盗逮捕了并将他按法律处置了。又有一富家有盗贼夜晚进入他家仓库偷盗东西,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想要尽快捕捉到,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到苦恼。欧阳公说不要追捕和悬赏捉拿,只是召来了富家的两个儿子,把他两人戴上刑具关进监狱,审讯他们。州里的官吏百姓都说“这两人一贯是好孩子呀”,感到非常奇怪,还有的疑虑弄错而相互到欧阳颖公处谏劝。欧阳颖公坚持没有答理,审讯更加急迫,这两个富家儿子认罪服法。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等到在某处所取出他们所偷盗某些物件时,大家才认为欧阳颖公是对的,然后欢呼着说:“欧阳颖公,真有如神明啊。”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能)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想而知道了。

欧阳颖公刚毅果断很有气质,外表严厉内里聪明,有不可侵犯的气质,分是凭这些来治

理地方政务,也是凭这些来洁持他的本身。当初,曾祖父颖以侍郎的身份担任许田县县令,当时丁晋公尚且年少,客居在曾祖父治理的县内。曾祖父见到丁晋公,认为他有贵人的气质,就让欧阳颖公与丁晋公交游,给予丁晋公的帮助非常多。到欧阳颖公治理峡州的时候,丁晋公推荐欧阳颖公,于是任命为著作之职。自这以后,丁晋公担任非常显赫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天下的士人往往因为攀上丁晋公而得到荣显的地位,但欧阳颖公却退避不与丁晋公过多接触。所以欧阳颖公在仕途上,从担任著作佐郎开始、到秘书丞、到太常博士、到尚书屯田、到都官、到职方三员外郎、到郎中,都是凭借着年年岁岁考核评价,按次第升迁,担任万州、峡州、鄂州、歙州、彭州、岳州、阆州、饶州、嘉州的知府,都是他劳绩所应当得到的。到丁晋公败落,其他士人大多不免受到牵连,惟独欧阳颖公没有牵连到。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因为年老乞求到陪都任职,在荆南有田产,于是就告老归乡。在景祐元年(1034)正月二十六日在家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三。 10.(1)刘诗 友人远去,诗人还在江头独自伤心,而无情的流水却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 “水自流”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许诗 通过“水急流”的描写,使小舟载着友人迅疾离去的情景宛然在目。 “水”后着一“急”字,暗透出诗人“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反衬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相同点:都运用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不同点:刘诗用“猿啼”、“暮色江头”、“流水”“孤舟”等意象构成悲凄的画面,以哀景写哀情,笔法自然相承。许诗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是以乐景写哀情,后联以风雨凄迷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是以哀景写哀情,笔法富于变化。 11、略

12、①“木然”表现老人身心疲惫,陷入了绝望;“不再对着我讲了”,表现老人不再期待“我”为他分忧。 ②“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后句中的 “只是”二字意味深长,交织着“怨”“冤”之情,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4分,每点2分)

13、①小动物是老人的精神寄托,这样写体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与素朴美好的人性;②弱小生命被战争摧残与扼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4分,每点2分)

14、①交待故事的结局;②点明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③渲染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④以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15、①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小说的内涵。②小说选取的是一幅画面、一段对话的微小格局,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使读者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③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包蕴丰富的内容。(共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6、①绘画之中给人以无限遐思的意境之美;②爱情之中增添猜测和遐想的悠长的回味之美;③婚姻之中懂得相互敬重和相互体谅的人格之美;④读书之中留有思考和回味时间的赏析之美;⑤园林之中饱含空白意味的艺术之美;⑥留有遗憾却能使人感受到人生幸福和美满的人生境界。(6分,每点各1分)

17、首先提出婚姻也要留白的话题;接着引用胡适的话语强调夫妻只有相互尊重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才能真正做到比翼齐飞、举案齐眉;最后以两对名夫妻为例进一步说明婚姻中相互欣赏和相互体谅的“留白之美”。(6分,每点各2分)

18.①最后一段强调人生的“留白之美”和怎样才能真正懂得“留白之美”;②紧承上段,又照应开头,点明题旨;③由艺术、生活的“留白之美”引申到人生的“留白之美”,深化了文章主旨。(6分,每点各2分)

语文附加题(第七次阶段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文后问题。(10分)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东坡志林》)

20、请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4处)(4分)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并举一成语佐证。(2分)

工: 成语: 22、“欧阳文忠公”是谁?他写的中国第一部诗话作品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段中苏轼推崇的写作之道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宝玉挨打后,“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宝钗具有封建正统思想,对宝玉素日不合正统的行为也不赞成,所以继续劝宝玉改过。她对宝玉有感情,但表现得羞涩而含蓄。 B、《三国演义》中,善于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如写孔明的出场,先写庞统、徐庶的推荐;写三顾茅庐,也先写前两次的不遇,借崔州平等人的言论、卧龙岗的山林景色重重烘托。

C、黛玉从傻大姐口中得知宝玉与宝钗成婚的消息,往宝玉处问询,二人相见,宝玉自诉病因。黛玉想自己“这病日重一日”“自料万无生理”,并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焚毁。 D、贾赦之女迎春的丫鬟司棋与表兄潘又安有私情,一日私会,被鸳鸯无意撞见,潘又安慌忙之间将绣春囊遗落在大观园中。粗使丫头傻大姐拾得香囊,被邢夫人看见,王夫人知道后,大怒,遂生抄检大观园之意。

E、董卓战败,火烧洛阳,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出一枚玉玺。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归江东,另谋大事。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他离开洛阳,袁绍写信给荆州刘备,叫他拦截孙坚,讨要玉玺。 25、简答题(10分)

(1)、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定三分隆中决策”。请简要概括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与提供的战略构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探春理家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不同目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上海滩上还滋生着“洋场恶少”。鲁迅说他们虽是文人,但在文学论争中从不说出“坚实的理由”,“只有无端的诬赖,自己的猜测、撒娇、装傻”,这就颇有些流氓气了。鲁迅曾这样刻画上海滩上的流氓:“和尚喝酒他来打,男女通奸他来捉,私娼私贩他来凌辱,为的是维持风化;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剪发女人他来嘲骂,社会改革者他来憎恶,为的是宝爱秩序。但后面是传统的靠山,对手又都非浩荡的强敌他就在其间横行过去。”可见上海流氓也是既以传统为靠山,又以洋人的“章程”为依托的,而其最基本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