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电子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电子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题: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第1课时 总序第15教案 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让学生理解长株潭三市的批注: 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沙、株洲、 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4、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难点: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用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挂图和投影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图7-40、7-41设问导入课题。 二、指导学生读图7-40、7-41 (问)长株潭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具体指哪三个城市? 学生读图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 长沙、株洲、湘潭、韶山、洞庭湖、湘江 (问)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位置和交通关系特点 学生读图分析-小组交流-代表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三、指导学生读图7-42,结合文字,指导学生分析: 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发展有哪些差异? 分析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确定发展不同方向的原因? 学生读图文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29

五、课堂作业 1、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湖南省 1.城市群概况: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_______东部,三 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 湘江 路和_____相连。 2.三市的发展差异: 城市 发 展 差 异 ①_____;②城市规模较大,_________便利 省会 交通运输 ;③教育、科技、文化较发达;④_____ 国家 _____________ 历史文化名城 ①_____枢纽;②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 铁路 金和化学工业基地;③建有大型服装市场, _______发达 物流业 ①_______和旅游业相对发达;②主要工业 部门有_____、机电、农产品加工等;③所 制造业 辖的_______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钢铁 韶山市 教学(后记)反思: 30

课题:八年级《地理》全册总复习 第 1 课时 总序第29教案 课型:复习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 ,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 。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 洲东部、 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 带,南部少部分位于 带,没有 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仅次于 和 。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 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 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个,分别是 、 、 、 、 、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海、 海、 海、 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 、 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 亿,人口特点是 、 。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和 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 更大, 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 省 市到 省 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 省,面积最大的 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 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 部和 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 、 、 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 、 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 、 、 、 等。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 、 、 为主,东部则以 和 为主,地势的特征 。 22、第一阶梯 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 。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 、 、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 、 、 、 。 24、四大高原是 、 、 、 ,

31

四大盆地 、 、 、 , 三大平原 、 、 。 25、黄土高原的特征 ,内蒙古高原的特征 ,青藏高原的特征 ,云贵高原的特征 。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 。 2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 建设。 28、山区包括 、 和 ,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 ,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 。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 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 、 、 。 3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 、 、 、 、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 。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 37、一个地方的 和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 、 。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 、 、 。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 ,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 、 、 。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 。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 。 45、黄河发源地 ,注入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 ,中下游的分界是 。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 ” 49、黄河在流经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