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电子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电子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题: 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 1课时 总序第1教案 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2、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的位置; 3、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注: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分区的三条边界线 教学用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练习 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在图5-1中,找到秦岭-淮河 ,由“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引入秦岭-淮河线。 读图P75,图5-1“秦岭-淮河线示意图”: ① 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②秦岭-淮河线通过省级行政区有哪些?(甘、陕、豫、皖、苏) ③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是: A 湖北 B 河北 C 山东 D 江西 E 浙江 通过P75、76两篇阅读课文、了解秦岭-淮河线的重点。尤其是淮河: 淮河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成为洪涝、干旱俱全的河流。 分析淮河容易成灾的原因、污染的原因: 工业废水注入、数百家造纸厂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加之本身河流径流量不大,自净能力差。 黄河夺淮入海带的大量泥沙,提高了淮河河床、使中游河槽变成了“地上河”加之下游河道 入海口淤塞。 采取的措施有: ①上游山区修水库、水土保持、控制洪水; ②中游利用湖泊、洼地修建蓄洪工程; ③下游整治入海口入江口水道,开辟新入海口,以利河水下泄,加固河堤疏通河道. 我国面积广大,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习惯有明显的差异,区域之间地理特征有较强明显的差异,作为区域之间地理界线,多为自然界线,比如:山脉、河流、等降水量线等。秦岭-淮河就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通过“活动”了解秦岭,分析秦岭淮河 的地理差异: 1月0℃等温线,以北纬度位置高,气温低,受冬季风的影响大;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以北是半湿润地区,以南是湿润地区。;由于气温、降水差异。所以河流结冰期、植被、耕地、作物及其熟制、林木、运输方式的不同. 引导学生逐一分析以上区别,以及P77的表.小结: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 以北是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半; 华北冬小麦,二年能熟三; 秦岭淮河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二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期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 河水汛期长,冬季无冰显;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 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800等降线; 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引导学生阅读P78四大地理分区图,注意四大区域的界线: 阴山 太行山 秦岭 横断山 大兴安岭 通过阅读P79图,了解4-6分析: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不界,将中国分为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种植农业区,主要为耕地.西部为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分布草原.荒漠区,为农牧业区.我国的四大区域分界线即以秦岭-淮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也就是第一级界梯和第二级界梯的分界线>,划分以下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六.教学小结: 教学(后记)反思:

2

课题: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 1课时 总序第2教案 课型:新授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以及批注: 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河流半岛的分布; 2、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业区及森林资源的分布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北方地区 的农业生产和主要的农作物的分布,以及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3、了解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临海洋的分布对经济的发展有利的一面; 4、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家产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及有关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 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南北方农作物的差异.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用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北方地区 〖导入新课〗 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是哪一条线?它的南北方两侧各是哪两个区域? 挂出”北方地区”地图,指出该区的范围和位置: ①学生阅读P81第一段,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面积.人口等概况; ②教师结合”北方地区”图指出位置范围及主要的地形区.山脉; ③找出北方地区省级行政单位,全部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在图上找出北京.天津.和位于本区的省会城市. ④引导学生完成读图题1.27 ⑤让学生结合地图,小结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分析了本区的位置和范围后,分析本区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引入自然环境内容.: a,学生认真观察本区图,思考:本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应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重要的农业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以及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指出汾渭平原的范围. b学生阅读81’黑土地”文字,了解东北平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历史; c.学生阅读P82中的问题,思考阅读后的问题. 由于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历史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开封等. 3

回忆复习: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从干湿地区来讲,属于哪一类地区?这种干湿状况,对北方地区的农产品,耕地类型有着深刻的影响. ①学生阅读P81的第三段的文字,思考:北方地区生产有何特征?有哪些农产品?列表比较: 长城以北 长城以南 本区地形除了以平原.高原为主外,山地面积也较为广大,这些山区为我国森林资源宝库.结合以有知识分析当地的森林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关于温带水果及特产: ①引导学生观看”北方地区”的地图的图例,处出北方地区的主要的矿产及工业基地. ②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北方地区的煤.铁.油田.矿产地的分布.小结本地的主要矿产特点. 阅读教材中的P82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 .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黄土源于哪里? 2、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有一定的道理,中游的大部分为黄土高原地区,绝大部分为黄土分布区,夏季雨水集中,尤其是暴雨冲刷黄土,使河流变成了泥流,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泥沙在下游地区沉积下来,形成了冲积平原,即华北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海河,淮河也起了作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根本是植树造林.造林种草,实现土不下坡,清水长流.此外,在山坡修水平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 小结: ①指图说明北方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②北方地区的农作物和水果特点. ③主要农业区和农产品以长城为界的分布规律. ④工业矿产.特产的重要特征以及工业区的分布. [小结巩固] [作业布置]基础训练.填充图册.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二年三熟 春小麦.玉米.高粱 冬小麦.玉米.棉花. 旱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暖温带 主要的农产品. 耕地类型(水果以苹.梨.桃.柿为主.洛阳牡丹等. 旱地.东北平原中温带 教学(后记)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