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补充要求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无源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补充要求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类无源医疗器械产品 注册申报补充要求 (征求意见稿)

该补充要求应与《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配合使用。随着对无源医疗器械产品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我们的要求也将随时调整。

境内产品注册申报资料

一、技术报告(正文应编写页码,涉及到的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参考文献文本等可作为附件提交)

1、 产品介绍:产品的国内外动态分析情况(包括国内外同类产

品的上市情况及与申报产品工作原理、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等相关的对比情况)。产品名称及其确定依据,产品分类及分类依据、产品用途等;

2、 详述产品作用原理,预期与人体接触的部位(组织)、接触

方式、作用时间(包括多量次产品的积累时间),可接受的最长接触时间的确定依据及相关研究资料;注明是否可降解材料,若是则提供降解周期和降解产物的相关研究资料; 3、 详述产品所用原材料(包括涂层、染料等)。公认的材料化

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材料理化特性信息(如:分

子量、分子量分布、旋光性、玻璃转化温度、熔点(程)/沸点(程)、密度和溶胀等);商品名、材料代号、质量标准、成分与配方等,明确原材料供应商并附其资质证明文件和供销协议;化学分析报告;有关标准。 若产品供货状态是在保存液中,应提供保存液的详细成分及含量信息,以及制定其配方的依据和相关安全性评价资料;

4、 详述产品性能、结构(相应图示)与组成;明确预期与人体

接触的组成部分和材料;明确产品规格型号间的异同点(同一型号的产品应具有材料、性质、结构上的同一性); 5、 详述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包括各种加工工艺、各种加工助剂

的使用情况,对残留单体或小分子残留物的控制情况等; 6、 详述保证产品安全有效的性能要求、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的

确定依据,提供涉及到的研究性资料、文献资料和/或标准文本;

7、 无菌产品需提供有效期的确定依据(包括对包装材料的选择

要求);活性产品需提供产品有效期的确定依据及产品稳定性验证资料;明确产品有无使用寿命的限制,并说明理由,若有限制的使用寿命需提供其确定的依据;使用前灭菌(消毒)的产品及可重复灭菌(消毒)的产品需提供产品对推荐的灭菌(消毒)方法耐受性的支持性资料,及所推荐的灭菌(消毒)方法确定的依据;

8、 生产者认为应在技术报告中提交的证明产品安全有效所必

需的其它材料。

二、 风险分析报告

根据YY/T0316-2003《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对产品原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产品包装、灭菌、运输、贮存、使用等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详述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 注册产品标准

除依据国家已颁发的关于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标准外,强调:产品标准中,对于无源医疗器械,应将产品使用原材料、组成成份、含量明确列入标准;有材料牌号的,应明确其材料牌号;根据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需要,应在产品检验规则中制订产品出厂检验项目。已修订的注册产品标准,应提供修订说明,明确修订的内容。如果企业在补充材料过程中提交了新版的注册产品标准,则需提交单独的文件说明新旧标准的变更对比情况。在重新注册时,新版注册产品标准中应给出相对于旧标准的修订说明及修订内容。 四、 临床试验资料

应根据《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提供临床试验方案与报告。此外,强调:依据审评要求,应提供临床试验统计报告(详见附件1);在临床试验报告中,应明确试验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所对应的试验病例,结论中应明确试验产品的临床适应症、禁忌症与并发症,注意事项。临床适应症应仅限于进行了试验并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的

病种。

五、 产品说明书

除执行《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外,特别强调:临床适用范围,包括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应与临床试验报告保持一致。有效期限、使用寿命限制、从人体取出的期限、已采用的灭菌方法、推荐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等应同产品技术报告中所述一致。

七、产品质量跟踪报告(重新注册)

1、

根据临床适应症,详述已注册各型号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包括销售量;

2、 3、

根据产品销售量,详述产品上市后临床随访情况; 产品上市后所有不良事件、投诉发生情况,对不良事件、投诉原因分析与处理情况;

4、

与前次注册产品相比变化情况,包括:材料及材料供应商、加工工艺、产品结构、预期用途,包装材料、灭菌方式等任何涉及产品技术性的变化。若有变化,则需提交该变化是否会带来新的临床风险的详细分析论证材料。

注:若无上述变化,且上市后临床随访数据详实,有统计学意义,无产品本身所致的不良事件报告,考虑重新注册时,免除生物学评价。若有不良事件,则需分析该不良事件是否可能与产品生物相容性有关,若不能排除其相关性,则需要重新进行生物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