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重庆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3)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4)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9年级(初三年级)

第十一章 熔点与沸点

第一节 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一节 熔点与沸点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

a. 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b. 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 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所装液体为水银。

体温计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a.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内,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① 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②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2)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1)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①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b. 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c. 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a. 影响蒸发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b. 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c. 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1)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2)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3)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2)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3)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1)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2)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固体 吸热 放热 非晶体 固体 吸热 放热 不断升高 不断降低 无 持续吸热 状态 熔化过程 凝固过程 相同点蒸发和沸腾 蒸发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同点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凝固条件 有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共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剧烈程度 缓慢 不同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温度不变 体温度下降 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速度 压的大小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 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 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 内燃机

第四节 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温度与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3)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4)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1)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2)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4、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5、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①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②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③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 做功:

a.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b.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c.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d. 解释事例:

(a) 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