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2014杭州)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2014杭州)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2 天目添梦 实习地区Ⅱ:临安西天目山景区

§2.1 实习区环境及路线

§2.1.1实习区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况

西天目山位于杭州市临安西北31公里处,东经191?24’11”~191?27’11”,北纬30?18’30”~30?21’37”,面积4284km2,由多个景点组成。临安到杭州没有铁路,杭徽高速02省道有48km;有临安通向西天目山景区的公路;西天目山景区内也有公路可以上山。

西天目山气候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东南沿海丘陵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并受海洋湿气的影响: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均气温为14.8℃~8.8℃。仙人顶年均气温为8.8℃,山麓禅源寺平均气温为14.8℃。常年一月为最冷月,气温为3.4℃~-2.6℃,极低(77年)为:-0.5℃~-6.3℃;七月为最热月气温为28.1℃~19.9℃,极高(78年)为:29.9℃~21.4℃。西天目山南坡年雨日为159.2~183.1天,降水量1390~1870mm,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年雨量最多地区在新茅蓬一带,1900mm,最少在山麓,1200左右。呈双峰型分布(6、9月最多)相对湿度为76%~81%。年蒸发量从平原到仙人顶大致为1150mm到820mm。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是中国中亚热带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区系上反映出古老性与多样性。有苔类植物70种、藓类植物240种、蕨类植物110种、种子植物1570种,有多种重点保护动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保护区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独特,区内生物多样性突出,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是一块具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的独特宝地,是一座“物种基因库”和“文化遗产宝库”。

天目山在地质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钱塘凹陷褶皱带。3.5亿年前,该地区为一广阔海域。下古生界连续受巨厚硅质-碳酸质-沙泥质复理式建造。奥陶纪末,褶皱断裂隆起呈陆状态。在距今1.5亿年的燕山期,火山活动剧烈,喷发出大量酸性和中酸性岩浆,形成了天目山的主体。保护区的地层主要为一套灰-深灰-紫灰色的陆相火山岩。岩石种类很多,主要有流纹岩,流纹斑岩,石灰岩,灰岩,页岩,砂岩等。这些岩石都可以在保护区内看到。除了这些典型的岩石,观察的主要内容有太子庵下O1y断层,浮玉山庄∈3h与闪长玢岩侵入、滑坡体形成醉汉树和马刀树的现象,开山老店至仙人顶的晶屑熔结凝灰岩,张公石至八面峰的流纹斑岩及崩塌岩洞,天目山自然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西天目山没有发展工业,在禅源寺东南约2.5公里的溪西弯金山,有多金属矿,曾经在明嘉靖间(1523~1566)开采过银矿。有个体农业,但没有大规模的农田。有林场。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21

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2.1.2天目山地区的地质研究简史

? 1925年前后,植物分类学家,林学家秦仁昌、钟补求、郑刃钧,钱崇澍等多次来天目

山考察。

? 1927年,植物学家陈焕镛馆据秦仁昌所采标本,命名天目铁木。 ? 1933年前后,地质学家李四光多次登天目山考察,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川’

等论文。提出天目山区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论点。 ? 1934年秋,地理学家竺可桢来天目山考察冰川地貌。

? 1953年夏季,杭州大学王日玮.项斯端、陈启瑞等对西天目山南坡森林植被进行了调

查。

? 1983年7月,浙江省林业厅组成。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考察组。,用1年半的时间,对天

目山自然保护区作了调查,撰写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编入浙江省自然保护区。

§1.1.3 天目山地质实习路线

22

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2.2 地层

————————寒武系————————

上统华严寺组∈3h:以中薄层条带状灰岩为主,白云岩、夹硅质页岩、炭质页岩和泥质页岩次之。条带状灰岩层间普遍含炭沥青,厚度为136米左右。古生物化石主要有三叶虫、球接子类。

上统西阳山组∈3x:下部以深灰色泥质页岩、中薄层条带状灰岩夹钙质炭质页岩、小饼状灰岩、炭质硅质岩等;上部以泥质灰岩、小饼状灰岩为主,夹瘤状灰岩、大饼状灰岩透镜体、钙质页岩等。

————————奥陶系————————

下统印渚埠组O1y:为海相钙、泥质夹碳酸盐岩沉积。下段为钙质泥岩、页岩与瘤状灰岩互层;中段为钙质泥岩、钙质页岩;上段为钙质泥岩、夹瘤状灰岩。 ~~~~实习区未见 O2—S 地层~~~~

宁国组O1n黑色页岩夹薄层状粉砂岩,硅质岩;胡乐组O1-2h薄层硅质岩和页岩;砚瓦山组O2y灰黑色微晶灰岩夹钙质页岩,瘤状灰岩;黄泥岗组O3h砖红色页岩沿线岩粉砂岩;长坞组O3c灰绿色页岩,钙质页岩(浊流沉积)。

安吉组S1a石英长石粉砂岩;大白地组S1d泥岩与细砂岩互层;康山组S2k长石石英岩屑砂岩;茅山组S3t细砂岩夹泥砾岩,为一套陆源碎屑建造。

§2.2.1 上寒武统 华严寺组(∈3h)

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条带状灰岩, 其中条带系由厚2—15cm较纯灰岩与厚1—3cm泥质灰岩组成, 夹中—厚层状灰岩, 球砾状灰岩。产丰富三叶虫化石Glyptagnostus雕球接子,Agnostus球接子,及腕足类化石。厚度67~238m,分布于天目山山麓。(上寒武统华严寺组命名于常山天马山华严寺,现归并为碓边组O1d)。

§2.2.2 上寒武统 西阳山组(∈3x):

下部以深灰色泥质页岩、中薄层条带状灰岩夹钙质炭质页岩、小饼状灰岩、炭质硅质岩等;上部以泥质灰岩、小饼状灰岩为主,夹瘤状灰岩、大饼状灰岩透镜体、钙质页岩等。

§2.2.3 下奥陶统 印渚埠组(O1y)

为黄绿色钙质页岩、瘤状泥灰岩,顶部见紫红色页岩。产大量化石,包括三叶虫Euloma(美丽饰边虫),舒马德虫Shumardia,栉壳虫Asaphopsis等;笔石:Adelograptus匿笔石,枝笔石Clonograptus,对笔石Didymograptus等。厚58米,与下伏华严寺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原命名地点为临安于潜南面的印渚埠。

§2.3 岩石:

由于实习区极少见到各种侵入岩体,只有西天目山书院下公路边见有:

花岗斑岩/英安玢岩岩脉侵入于华严寺组(∈3h)或印渚埠组(O1y)地层中,沿断裂呈串珠状侵入。

§2.3.1 花岗斑岩(霏细岩)

矿物成分与相应的深成岩--花岗岩相同,不同的是它具有花岗斑状结构。酸性火成岩的浅成相岩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与花岗岩相当。色肉红或灰白,具全晶质斑状结构。花岗

23

地学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斑岩的斑晶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为石英和长石,有时也有黑云母和角闪石。石英斑晶往往呈六方双锥状。钾长石为正长石或透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有时可见暗化边。斑晶通常被基质熔蚀,基质呈微花岗结构。

出露地点:出露于天目山书院附近。

§2.3.2 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 是中性浅成、超浅成岩,其矿物成分与深成岩闪长岩相同。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明显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基质呈隐晶质或玻璃质。常呈岩床、岩脉、岩墙产状。

出露地点:天目山庄后。

§2.3.3 流纹岩

流纹岩是一种相当于花岗岩(granite)的火山喷出岩。 大多数流纹岩都具斑状结构。多数流纹岩的结晶作用期都比较短,所以这种岩石主要由含有少数几个斑晶的微晶质基质或部分玻璃质基质组成。基质有时呈微文象状或花斑状。玻璃质流纹岩当中有黑曜岩、松脂岩、珍珠岩和浮岩。灰白色或浅粉红色、褐红色。常见有流纹构造和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构、球粒结构、霏细结构等。斑晶常为石英、碱性长石,有时有少量斜长石;基质一般为致密的隐晶质或玻璃质。产状多为岩丘、岩席。脱玻化明显的流纹岩称为流纹斑岩。

分布于倒挂莲花一带。

§2.3.4 流纹斑岩

流纹岩的基质已发生明显的脱玻化,则称为流纹斑岩。是次火山岩的一种,成分与流纹岩相当,是一种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并与火山岩系同源的浅成和超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同喷出熔岩的外貌十分相似,具有下列特点:(1)在时间上,与火山活动同期或稍晚;(2)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火山岩地区;(3)在成分上,与火山岩相似;(4)在岩石特征上,与火山岩相似。斑晶含量一般为15—20%,主要为石英和碱性长石,有时也有黑云母和角闪石。石英斑晶往往呈六方双锥状。钾长石为正长石或透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有时可见暗化边。斑晶通常被基质熔蚀。基质呈隐晶质或玻璃质。

§2.3.5 强熔结晶屑凝灰岩

火山灰流说(ash flow):即高粘度的富含挥发分的酸性,中酸性熔浆,上升到近地表处,由于外界压力骤降,膨胀起泡,犹如牛奶沸腾一样。气泡壁愈来愈薄,最终发生爆炸,泡壁破裂,熔浆被粉碎,并大量涌出火山口,呈炽热状态悬浮于气体之中,形成沿山坡流动的火山灰流或火山碎屑流堆积形成的岩石。然后火山灰流迅速堆积,在热力和重荷的影响下,玻屑受挤压变形,彼此熔结而成。熔结凝灰岩比凝灰岩粗,斑晶含量可达50%,但斑晶多破裂。火山碎屑流的上部富气层呈涡流状,而下部呈层流状流动。晶屑含量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晶屑形态不规则,粒径在0.1—5毫米之间,以0.2—4毫米的居多,岩石成分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还有微量角闪石和辉石,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和磁铁矿。

分布于开山老殿至仙人顶一带。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