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分析及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县级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分析及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说起桐庐分水的制笔、横村的针织服装以及皮件箱包、医疗器械等等,大都耳熟能详。2012年前后,受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萎缩和代工市场向东南亚转移等各种因素影响,企业的市场空间、利润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生存很被动。

桐庐追寻原因,要破解这些难题,既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更要有很长的培育周期。 就在苦苦寻求破解之道之时,电子商务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闯进人们的视野。它凭借其“开放性、平等性、知识性、虚拟性、快速性”的特征,完全区别于传统商业营销模式,能够帮助企业以更低廉的成本、更快捷的速度获取国内外市场信息、宣传推广自有品牌,实现与全国甚至全球消费者的无缝对接,从而迅速打开销售市场。 自此,桐庐开始驶上电子商务 “一切皆有可能”的道路。 A

电商发展三步走

启动阶段: 2012年8月至2013年底,桐庐实施了“启蒙计划”,主要是给理念、给氛围、给信心。

起初,干部和企业普遍不懂电子商务,干部心中没底气,企业“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样的僵持一度使发展电子商务陷入僵局。桐庐一方面通过考察,开设培训班,引导干部企业去深入了解,一方面营造发展电商的氛围,让大家了解到电子商务不仅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既有市场,也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市场,更是一个无限广阔的机会市场,如此半年下来大家形成了共识,也有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光靠自己摸索跑不快,必须“靠大树”,“借大脑”。 2013年8月,桐庐县委副书记、县长方毅多次带队与阿里巴巴对接,终于成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达成十方面合作意向,并共同举办了首届桐庐县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和阿里巴巴“中国产业带”巡回论坛。县政府还聘请了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在内的6位电商领军人物作为电子商务发展顾问,高起点、高标准谋划电子商务发展。与阿里巴巴结亲后,不仅使桐庐在发展电子商务上走上快捷道,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升了桐庐对做好电子商务的信心和决心。

有了信心和决心,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异常重要。桐庐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培养电商人才、整合平台建设、加快示范培育等八个方面全方位、系统

化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整合了政策资源,设立专项资金,2013年兑现507万元,2014年兑现1500万元。

初步发展阶段:2014年,桐庐实施“1234计划”,主要是给支撑、给配套、给服务。 杭州屹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桐庐汉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随着15家耳熟能详的企业相继入驻,凤川街道电子商务孵化园发展已初具规模。凤川街道电子商务孵化园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配套仓储10000余平方米,可容纳20余家企业创业。

杭州水晶运动机械有限公司在卢水晶的带领下一直做传统外贸,这几年传统外贸基本保持在7000万元左右,没有增长,而且利润越来越低,从15%降到约5%。但他儿子卢毅通过网络拓展内销市场,2012年做了900万元,2013年做了2700万元,去年做了将近7000万元,而且利润也比传统外贸高得多,大约有30%,目前他们在澳大利亚建了海外仓,正准备做跨境电商。

随着电商的起步,各类发展需求摆在政府面前,比如人才、平台、政策等等。桐庐在谋划2014年工作时,决定把重点放在构建长远发展的支撑体系上,包括规划体系、政策体系、人才培育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等。为此,拟定并较好地实施了“1234计划”。 编制一套规划。通过规划编制,明确桐庐电商发展的方向、模式和近远期目标,同时研究确定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时序安排、节点设计、支撑项目和实现手段等。

推进“两大中心”建设。一个是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一个是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中心。 加快三大园区建设。

突出“四大平台”建设。分别是“阿里巴巴·桐庐产业带”,淘宝网“特色中国·桐庐馆”, “一马平川”公共文具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安厨鲜活农产品电商平台。

提升发展阶段:2015年,桐庐拟定了“燎原计划”,主要是抓扩面、抓提质、抓突破。 有良好的开端,但要行进得更远。为此桐庐不断到先进地区去考察学习,去寻找差距,去探索经验。

电商发展的基础面还不够广、扎得还不够深。有了这番思考之后,桐庐决定今年实施“燎原计划”。 “燎原计划”的核心是“扩面提质”。

桐庐明确今年农业生产组织、旅游企业和规模工业企业电商应用面要达到75%以上;电商发展要融入每一个行政村;电商服务要覆盖50%以上的农村家庭;产业园区、电商平台、仓储物流、人才培训、网络品牌、协会组织等支撑体系要全面优化提升;同时,还要打造8类电商龙头示范70个、推进6家电商企业上市培育。

要实现“两个突破”,主要是指向下突破发展农村电商和向外突破发展跨境电商。桐庐正在建设跨境电商孵化中心和海淘买手街等支撑平台,已引入2家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商,实施600家企业负责人的培训计划,跨境电商应用企业要突破500家。 B

农村淘宝在桐庐

“农村也有创业平台,回家乡既能照顾父母,又能做自己的事业,农村淘宝还能给村里人带来便利??”说起为什么从大城市回到小乡村,桐庐瑶琳镇何宋村农村淘宝服务站负责人严俊瑜感触地说。

何宋服务站于今年1月27日正式开业,作为一个“80后”的创业者,严俊瑜原本就是一个初级电商,拥有一家淘宝店,正因为了解电商、看中电商发展势头,果断加入了农村淘宝事业。

现在他全职做淘宝,每天骑电瓶车当“快递员”,把寄到他店里的包裹一一送到村民家中。

桐庐是阿里巴巴全国首个农村发展战略试点县,“农村淘宝”项目的第一个县级运营中心和“农村淘宝”第一单就产生在桐庐。

2014年10月29日启动运营农村淘宝,它的基本运营模式比较简单,在县城建立运营中心,在每个行政村选择一个点作为服务站,明确代购员为村民通过网上农村淘宝平台购物,由于目前物流不能通达农村,所以农民所购物品先在县运营中心集中,再由农村淘宝解决送达村点的物流问题。

阿里巴巴作为项目主体,发挥资金、人才、平台、运营、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主要负责县运营中心的建设运营人员培训以及各种技术支撑等。桐庐县政府作为项目配合单位,发挥组织资源和信用优势,主要负责免费提供县运营中心的场地以及整体的组织推动工作等。

桐庐与阿里巴巴于2014年10月15日签订试点协议,10月29日县运营中心和4个村站点启动运营,前后仅半个月时间,被誉为“桐庐的互联网速度”。到今年6月底,桐庐实现全县183个行政村农村淘宝的全覆盖。

随着试点的深入推进,桐庐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实行合伙人制,把“农村淘宝桐庐模式”从以选址为核心的1.0版本向以选人为核心的2.0版本升级,5月6日在桐庐举行了2.0版本的全国首发仪式。目前,桐庐正在向 “农村淘宝桐庐模式”的3.0版本摸索迈进。

截至6月底,桐庐已建成“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1个、仓储物流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点183个,吸引了241位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累计为村民网上代购商品118400单、1647万元,其中6月份成交25247单528万元,各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C

县域模式看桐庐

各地发展状况不同,特点也不一样。有的地方电商发展首先是草根创新、群众效仿,形成一定的规模,政府及时把握机遇,介入推动。这种被专家称作“顺水推舟”模式,而桐庐县政府推动县域电商发展,相对于“顺水推舟”模式,可以算作是“无中生有”模式。 在2012年以前,桐庐与当前的大部分县域一样,民间自发形成的电商发展基础十分薄弱,氛围几乎没有。面对这种状况,桐庐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立足生态,从无到有,全面谋划,系统推进”的原则,在建立机制、转变理念、营造氛围、编制规划、出台政策、寻找资源、设计载体、搭建平台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步一步推动电商发展。 追寻桐庐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步伐,我们发现它有着“四大法宝”。

法宝一:“政府主导”。政府先于企业思考一步,主动作为,在建立机制、转变理念、营造氛围、编制规划、出台政策、寻找资源、设计载体、搭建平台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一步一步推动电商发展。

法宝二:“生态理念”。桐庐发展农村电商,不局限于打造几个“淘宝村”或“电子商务示范村”,而是紧紧抓住制约农村发展电商的“物流”和“人才”这两个主要“瓶颈”去考虑顶层设计问题,着眼于整体改变农村的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去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全力打造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