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基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静压桩基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颍河治理项目中市办集中安置区桩基施工方案

坐标反算,求出各方格网点的放样数据,采用支导线或极坐标法在现场初步定出各方格网点,然后埋设永久性砼预制桩。绘制点标记。 (2)建筑方格网的精测和归化改正 ① 外业观测

等埋点稳定后(一般在埋点后7天),对建筑方格网进行观测,精度等级按国家一级导线的要求进行。角度采用测回法和方向法观测两测回,距离采用对向观测,取四次平均数。 ② 内业计算

先对外业成果进行检校无误后,利用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各网点的坐标。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求出改正值。在现场进行归化改正。通过归化改正后,对建筑方格网重新进行观测、归化改正,直至最弱点归化改正值少于1cm为止。 (3)高程控制

① 水准点的测设采用三等闭合水准线路,往返观测,并在联测的基础上统一平差计算。 ② 三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前后视距≤60m,前后视距差≤3m,全长累计视距差≤5m,闭合差fh≤12√L(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6mm。进而求得各水准点高程,达到对整个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

③ 水准点选在坚实稳固、不受施工过程影响的地方,且便于寻找、保留和引用。

④ 埋设水准点要用混凝土浇筑加固,钢筋头磨成半球形且略低于地面,上部用木板或其它板加盖保护,埋设至少7天方可测设。

⑤ 所有的点统一编号,测设完毕将其成果与编号标注在板盖上,以便于施工引用。

二、引孔工艺

1、本工程投入2台长螺旋钻机,钻杆直径400mm,负责引孔作业,2台800T静压桩机进行φ500管桩施工。

2、长螺旋钻机引孔施工方法

(1)施工前,严格按图纸放设基准点、控制轴线、轴线、桩位,并用300mm长的ф6钢筋系上红线打入土层内作为桩位标识,或点上白灰,撒出桩外皮轮廓线,以便于对位。轴线桩位经监理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引孔前在桩位标识外7~10米处引两点作为固定点监测其是否偏位,同时设两垂线监测其垂直度,引孔机就位,旋钻引孔至地表面下20米左右位置,回钻退出的同时清理泥浆至场外,然后用小挖掘机将旋钻出的土方回填入引孔内,余土用自卸汽车外运,最后重新对整个场地进行平整,进行二次轴线、桩位放线。 3、压桩工艺

第9页

颍河治理项目中市办集中安置区桩基施工方案 (1)、定位:压桩机就位,管桩吊入压桩机的夹桩器内夹紧,以确保桩的正确定位; (2)、校正桩的垂直度:当桩尖进入土层500mm后,用两台夹角成90°的经纬仪或吊垂线调整桩机桩架处于垂直位置,然后再调整首节桩的垂直度(经纬仪一般架设在距桩机15m以外),使桩架与桩身保持平行,其精度误差小于桩长的1%(首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即可打桩,并在打桩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指挥桩架保持其精度。如果超差,必须及时调整,但需保证桩身不裂。

(3)、压桩:夹桩器夹紧桩身,启动压桩油缸,使桩慢慢压入土中。在压桩时,如进入含卵

石砾砂层应当加快压桩速度,以保证桩尖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本工程送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桩顶被压至地面需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合格后立即送桩,压送作业应连续进行; (4)、接(驳)桩

① 采用焊接接桩法:管桩的接长可采用桩端头板沿圆周坡口槽焊接,下节桩桩头须设导向

箍,上下节桩段偏差不宜大于2mm。焊接前应先确认管桩接头是否合格, 上下端板应清理干净, 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油污铁锈清除干净。焊接前先在坡口圆周对称点焊4~6点,接头的焊缝宜为三层, 每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焊缝厚度6mm,焊缝须饱满,不得出现夹渣或气孔等缺陷,焊剂采用1.2mm的CO2气体保护焊丝。施焊完毕须自然冷却8分钟后方可后方可继续施压。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即沉桩。管桩接桩处外露法兰盘和金属构件均应涂刷油漆或沥青防腐。

② 下节桩施工压后露出地面0.5~1.0m时即可接桩,并注意避免桩尖在砂层中进行接桩。

接桩时,上下桩节中心偏差≤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0.1%,且不得大于20mm;

第10页

颍河治理项目中市办集中安置区桩基施工方案

③ 本工程的管桩单桩长度约为30m~35m、15m~20m不等,各桩施工前应根据地质资料,预

估桩长,合理选择桩节,尽可能减少接桩的次数,同时避免浪费。

(5)、终压稳定:当桩端进入持力层,压力达到终压值要求时,应保持终压值的压力,适当

稳压;

(6)、施工时必须对每根桩做好一切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桩的节数、每节长度、静压终压

值、复压次数、每次时间等,并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及时提交有关部门检查及验收; (7)、遇下列情况之一应暂停压桩作业,并及时与设计、监理等研究处理: ① 压力表读数骤变或读数与地质报告中的土层性质明显不符; ②桩难穿越具有软弱下卧层的硬夹层; ③ 实际桩长与设计桩长相差较大; ④ 桩入土深度小于5m; ⑤ 桩身混凝土出现裂缝或破碎; ⑥ 土中桩身出现破裂声等异常现象; ⑦ 桩头混凝土剥落、破裂; ⑧ 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⑨ 夹持机构打滑或压桩机下陷;

⑩ 邻桩上浮或位移,地面明显隆起、附近房屋及市政设施开裂受损。

三、 静力沉桩施工

1、沉桩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 1)测量定位控制

① 为避免测量误差增大,采用精度更高的全站仪进行测量。

② 控制点的数量以八个为宜,为防止车辆碾压,控制点应用水泥墩予以保护,并设立明显

的标志。

③ 每天都对控制点进行复核,以免控制点移位造成重大的损失。

④ 沉桩时还必须布设控制或参照线,以便沉桩班组及时检查,复核桩位点。

2)桩身垂直度控制

① 压桩机就位时,启动平台支腿顶升油缸校正平台处于水平状态。

② 桩入土至50cm时,用走机方式移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保证桩的纵横双向垂

直偏差不超过0.5%。

③ 稳定之后,将桩徐徐压下,并记录下双向垂直偏差最大者。

第11页

颍河治理项目中市办集中安置区桩基施工方案

3)终压标准控制

① 桩尖进入桩端持力层,同时终压力应不小于单桩设计承载力的2.3倍控制,

② 终压力控制采用“双控”施工方法: a、以桩机液压力表的读数控制;

b、用桩机自身重量控制(抬机控制),保证每一根桩所受的终压力一致,桩端置于相同的持力层上,不会产生不均沉降。

③ 达到终压力时还必须稳压三次,终压稳压的贯入度不能依次递增,且最后稳压的贯入度应小于10mm方可作为终压条件。同时终压力值在3000KN以下时,稳压时间不宜超过10s,大于3000KN时稳压时间不宜超过5s。

4)挤土效应处理,沉桩顺序控制

在粘土地基中沉桩时如施工进度过快,不但会显著增加孔隙水压值,而且会显著地增加地基土体的变位值。我公司将在施工中,从现场压桩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改变施工顺序和调整压桩速度。沉桩顺序为沉桩时按先深后浅、先密后疏、先长后短的原则依次进行。具体沉桩顺序详见沉桩顺序图。

a、当桩间土为低压缩性土、或者群桩少于6根且桩距≥4d(d为桩的边长),群桩可按逐排沉桩(单向沉桩)、由内向外沉桩和由外向内沉桩三种沉桩方法之任意一种沉桩施工流向进行施工。

b、当桩间土为高压缩性土或者群桩多于6根且桩距<4d(d为桩的边长),群桩按由中间向外沿沉桩施工流向进行施工。以避免因桩间土向上隆起、浮桩或者对邻近建筑物造成破坏等情况。

另根据压桩的实际情况有必要时采用预钻孔取土的施工方法来减少挤土效应的影响,并起到导向的作用。

C、本工程地质情况异常复杂,人工填土①层建筑垃圾多,孤石直径大,桩基础持力层以北云质灰岩⑥作为桩端持力层,基岩岩面高差起伏校大、岩面多见刀砍状及岩溶作用。针对以上两点,建议施工前清除承台位置孤石以免造成偏桩、断桩。

2、预制管桩的吊运与堆放

1)桩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桩采用两个吊点,吊点位于距离桩端0.207倍桩长处,保持平稳,避免碰撞;

2)桩的现场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