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 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 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

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要让学生很好地走进毛主席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激情,又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用心解读文本。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主席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

2.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紧扣文中的描写进行教学。语言描写,如“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岸英!岸英”。动作描写,如“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神态描写,如“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3.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在进行人物刻画时,要求学生不要忽略心理描写,其实心理描写就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流露。

11 军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25

3.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运用随文识字的策略识记生字,写字时关注易错字的指导。 2.阅读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少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从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语言运用

通过课后的第四题,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再进行以课文中人物的口吻讲一讲故事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完成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关云长刮骨疗伤”。(视频播放“关云长刮骨疗伤”)

2.教师相机小结:东汉末年,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军神》。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军神)

26

3.教师引导: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学生自由交流) 4.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 5.生质疑,师梳理小结: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6.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类似的视频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让学生注意到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答疑解惑。

(1)谁是军神呢?(刘伯承)谁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因为刘伯承不打麻醉剂做眼球割除手术,还数出了手术一共七十二刀)

2.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刚刚的问题串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了当时任川东支队将领的刘伯承同志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眼球割除手术的事。在手术过程中,他因惊人的表现而被德国医生高度称赞为军神)

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这篇课文是围绕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做眼球割除手术来写的,全文还可以怎么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4.请同学们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分法,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先指名学生说,再课

5.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学生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龄”“衷”和“慈”三个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7.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七十二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设计意图】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块三 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27

1.教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6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2.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学生边读边画)

(2

(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4)教师小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①刘伯承受重伤;②刘伯承做右眼眼球摘除手术,但拒绝使用麻醉剂;③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5)这是大家通过对话读到的信息,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指名学生说)

(6)生质疑,师梳理小结:①刘伯承为什么要说自己叫刘大川?②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刘伯承是川东支队的将领,他一开始为什么说自己是邮局职员?③刘伯承为什么说自己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7)这些问题文中没有给答案,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找到答案。 课件出示

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中旬,为支持云南护国军在川南战斗,24岁的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克丰都城。战斗中,刘伯承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经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悬赏追捕护国军将士,刘伯承在年底才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临江门外德国医生沃克开的诊所。

(8)教师引导:因为当时护国军将士遭到追捕,刘伯承在不知道沃克医生是敌是友的情况下,只能隐瞒姓名和身份。

(9)此时此刻,你心中对军神刘伯承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仰、肃然起敬)请大家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读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体会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内心想法。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为完成课后第四题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好准备。

板块四 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