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RSS: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的技术,也叫聚合内容。

3)Wiki: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是一种超文本系统。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维基百科)

4)Tag:Tag也称标签技术,是用来描述信息内容分类标识,一般一个标签就是一个自然语言词汇。(豆瓣)

5)SNS:SNS(Social Network Software),即社交网络服务,它是为了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Web2.0典型应用服务,其主要作用是为拥有相同兴趣和活动的人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网络社交平台。(Facebook) 6)P2P( peer-to-peer,对等网络)

7)IM(Instant Messenger,即时通讯)(微信) 3、Web2.0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 1)信息源主体的改变 传统的、精英的社会大众

2)信道的多渠道和反馈机制的复杂化 3)信息交流中的信源由个体走向群体

社会网络形态的信息交流模式

第四章 信息分布

第一节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一、马太效应的表现和作用形式

在社会信息流的产生、传递和利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信息及其相关因素常常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

核心趋势(信息生产者努力造成的核心趋势):高产作者群体的形成(核心作者)、期刊信息密度增大(核心期刊)、高频词汇的确立

集中取向(社会选择和影响的结果):一篇论文多次被引、一个网站被众多用户点击

二、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

信息分布的富集现象:突出重点、摒弃平均,为信息源的选择、获取、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降低信息管理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益。

核心信息源:忽略分布在其他信息源中有价值的信息;马太效应青睐名人、拒绝新人的习惯势力限制了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的产生及传播。

第二节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

一、布拉德福定律

英国著名文献信息学家布拉德福发现,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相关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具有明显的集中与分散规律。他在长期的观察和统计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名的“布拉德福分散定律”(Bradfords Law of Scattering),简称为布拉德福定律或布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2的关系(a>1)。”这就是布拉德福定律的区域表述形式。

? 布拉德福定律补充说明:布拉德福定律有两个基本要点:

13

一是频次等级排序,形成主体来源(期刊)的有序目录; 二是确定相关论文在主体来源中的分布规律。 具体方法则包括区域分析和图形描述,虽然两者数值并不相等,但它所揭示的都是论文在期刊中的分散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主要揭示的是宏观层次的信息(文献)离散分布,而对于微观层次的信息(内容单元)分布的研究则基本上是空白。

二、齐夫定律

如果将一篇较长文章(约5 000字以上)中每个词按其出现频次递减排列起来(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级,其次为2级??这样一直到D级,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用r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fr=c?????????(3-19) 式中c为常数。上式称为齐夫定律。

如果建立f与r的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词的等级序号,横坐标表示出现频次,就得到一条双曲线。如果等级r与频次f都取对数,则双曲线变成一条直线。与之等价的数学表达式为:lgr+lgf=lgc

第三节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

一、洛特卡定律了解内容 二、普赖斯定律

(p94——99)

第四节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

一、指数增长律

1.普赖斯曲线

如果我们以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把各不同年代的文献量在坐标图上逐点描绘出来,然后以一光滑曲线连接各点,则可十分近似地表征文献随时间增长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普赖斯曲线。

2.生长曲线

普赖斯指出,考虑物质的、经济的、智力的及时间的影响和限制,文献信息的增长更趋近于生物的生长曲线(Logistic Curve),即最初生长或繁殖很快,随着时间推移,其生长速度越来越慢,以致几乎不增加了。其方程为: F(t)=k/(1+ae-kbt)????(3-25)

式中:F(t)代表时刻t的文献量,k为文献增长的最大值。

二、逐渐过时律 1.文献老化的表现

文献信息的老化一般指这样四种情形:文献中所含信息仍然有用,但现在已被包含在更新的

14

其他论著中;文献中信息仍旧有用,但现在正处于一个人们对其兴趣下降的学科;文献中的信息仍旧有用,但为后来的著作所超越;信息不再有用。

2.文献半衰期: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

的。

3.普赖斯指数:即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

次数之比值。一般来说,普赖斯指数越大,半衰期就越小,文献老化的速度越快。 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4.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1)文献增长。文献的增长和老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科学的发展,阐明科学知识的修正率。

(2)学科差异。世界上93%~98%的科学杂志引用寿命为20年左右,但并不是所有这些学科的文献老化速率都大体一致,相反,彼此之间差异甚大。

(3)学科发展阶段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的时期或阶段,文献的半衰期不尽完全相同。

(4)信息环境和需求。不同信息用户对文献的需求是不同的,因而信息利用者的需求及所处的信息环境的研究十分必要。

第四章 信息获取

第一节信息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信息源(Information Resources),指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信息源的基本属性表现在:客观性、可传递性、可激活性。 信息源的特征表现在:积累性、复杂性、再生性、共享性。 信息源可划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

一、记录型信息源

记录型信息源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如磁盘、光盘、缩微胶卷、胶片等)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

记录型信息源的特点是传播信息系统,便于保存,便于积累,便于利用。

? 记录型信息源分类

(1)印刷型。包括铅印、油印、胶印、木版印刷等等。其缺点是体积大,分量重,收藏要占很大空间,管理较为困难。

(2)缩微型。一般指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利用光学记录技术,使印刷型文献按比例缩小的文献资料,包括缩微胶卷、缩微胶片(平片)和缩微卡片等缩微品。

(3)计算机阅读型。它是将文字和图像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将它输出,转换成文字或图像。它能存贮大量信息,并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信息。

(4)网络型。它直接在网上产生、发布、存贮和传播,如各类网络书刊、网络新闻、网站信息等等,可以下载存贮在其他载体上。

(5)视听资料。又称声像资料或直感资料,它是运用录音、录像和摄影技术直接记录声音与图像的文献形式,包括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幻灯片等。这类文献不同于一般文字形式的资料,它能直接记录声音与图像,给人以直观感觉,对于传播信息有独特作用。

记录型信息源的其他分类

? 一次信息。凡是在科研、生产、经营、文化及其他各类活动中生产的原始信息,称为一

15

次信息。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专利说明书及各种网络信息。

? 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

等形式的检索工具。二次信息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报道,更重要的是为查找一次信息提供线索。

? 三次信息。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人们常把这类

信息称为信息分析研究的成果,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文献指南、书目之书目等。

二、实物信息源

实物信息源是由实物携带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某种生物的样品、产品样机、工艺品等。 实物信息源直观生动,含有丰富的信息,易于理解和吸收。

这类信息源不能直接进入信息系统,要对其进行管理,必须先将它转换成记录型信息。

三、智力型信息源

智力型信息源主要指由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各类知识、诀窍、技能和经验,有的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明确表达和记录,有的则难以明确表达和记录,故又被称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四、零次信息源

零次信息源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零次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的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包括听、视、嗅、味、触觉)的结果。 零次信息具有直接性、及时性、新颖性、随机性、非存贮性等典型特征。

第二节信息获取的途径

一、信息搜集的原则

1.针对性:任何信息服务机构必须根据本机构的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确定信息搜集的范围和重点。

2.系统性:了解和掌握信息源的动态变化,系统地、连续地搜集和积累有关的信息。 3.预见性:信息搜集中要预见可能产生的新的信息源和信息渠道。

4.科学性:采用科学方法研究信息源的分布规律,选择和确定信息密度大,信息含量多的信息源。 5.计划性:事先制定比较周密详尽的信息搜集计划,以便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搜集信息。

二、信息采集的途径 内部途径 外部途径

信息采集的途径 管理监督部门,研究开发部门,市场营销部门,内部信息网络,非正规渠道 大众传播媒介,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各种会议,人际关系,协作伙伴,用户和消费者,外部信息网络 三、信息采集的方法

信息采集的方法依信息的类型和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信息源和信息采集途径的差异,信息有动态信息与静态信息,公开信息与非公开信息之分。 动态信息指直接从个人或实物信息源中发出,且大多尚未用文字符号或代码记录下来的信息;

静态信息指经过人的编辑加工并用文字符号或代码记录在一定载体上的信息。 公开信息指来自公开渠道的信息;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