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社会规范的制约。 6、 7、

课堂群体包括: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的方法:P235针对不同性质的群体区别对待。

支持和保护、积极引导、加强教育争取目标一致、依章依法处理 8、

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衡量课堂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

标志);群体规范(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课堂气氛(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 9、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移情;教师的焦虑水平。

10.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和控制。包括教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四类。

11.问题行为:不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其类型有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和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

13.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预防,非语言暗示,表扬,言语提醒,有意忽视,转移注意)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1、

根据教学评价实施时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资料处理

方式:常模参照测评与标准参照测评。根据教学评价功能: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根据严谨程度: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2、

教学测量与评价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

3、 自编测验前的计划:1确定测验目的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3

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写出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4、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具有效度(测量的正确性)、信度(测验的可靠性)、区分度(项目的效度)。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 教师的角色:1)知识的传播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

榜样和模范公民;4)教学的研究者。 1、

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一般都成正相关的) 教师的认知特征: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

1)

的能力一级思维的系统、条理、合理性等与教学效果有高度相关。 2)

教师的监控能力(教学能的核心):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

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

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

向性对教育影响效果最显著。 4)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福勒和布朗,将教师成长分为三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3、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微型教学训练、教学决策训练、校本培训(坚持针对性、重视主体性、形式多样性、以校为本)、反思教学经验(对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教师参与研究。

4、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波斯纳采用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

5、布鲁巴奇提出教学反思的4种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