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此时,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也是容易发生品德两级分化的时期。初二时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 7、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

A亲历学习(斯金纳:强化,惩罚) B观察学习(班杜拉:示范和替代学习),是学习态度的最有效方式。

8、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A依从(从众和服从),B认同(在思想、

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C内化(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价值体系。) 9、 影响态度与品德条件:A外部条件(a家庭教养方式b社会风气c同伴群体)

B内部条件(a认知失调: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b态度定势;c道德认知)

10、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A有效地说服—正反面论据(教师的说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B榜样示范;C价值澄清(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D群体约定E赏罚控制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 心理健康标准: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正确

的自我观;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 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恐怖症(社交恐怖,物体恐怖,处境恐怖);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偏执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回避型人格);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意义:A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B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C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 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的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 在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上制定的评估手段:健康模式和疾病模式。

**心理测验类型:认知测验(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和人格测验(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

**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包括评估性会谈和影响性会谈。

会谈技术: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

其他心理评估方法有:观察法(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

自述法。

** 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学会调适,包括调节和适应;寻求发展,以此为目标的心理辅导分别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

2、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A行为改变的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B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C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即从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思考方式进而改善其情绪与行为,也称为认知辅导)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教学的系统规划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策略。

** 教学目标的意义: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引学生学习。 1、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 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技术:行为目标的陈述(三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目标的陈述(一般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陈述的标准: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能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 组织教学过程的9条件: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

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 常用教学方法: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实践的方法;自习的方法。 ** 三大教学媒体: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

** 课堂教学环境: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课堂设计的3种形式:基本的课堂设计,特殊课堂设计,暂时性课堂设计。

** 教学策略指教师为有效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法等。它涉及教学事件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 2、

三种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

略(发现学习,情境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掌握学习)。

**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都不是很重要) 1、

课堂管理: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之间的关系,

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

有效的课堂管理目标: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投入

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3、 4、

课堂管理功能:促进和维持。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班集体的特点;学生的责

任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5、

群体的3个明显特征:1由两个以上个体组成;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

的目的或承担的任务二相互交往、协同活动;3各群体成员都受到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