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另外,还要观察记录菌株在以上各种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菌落的外观形态如粉状、绒状和棉絮状等作为参考特征

[17]

2.7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2.7.1 明胶液化试验

1)灭菌的已溶化明胶液化培养基无菌操作分装于已灭菌的6支试管中,竖直放

置于30 ℃恒温箱中过夜。

2)将待鉴定的菌株穿刺接种于试管中,剩余两管作为空白对照。(每种菌均接两管作为平行对照)。

3)将接种了待鉴定菌株的试管和空白对照试管置于30 ℃培养箱中培养。 4)分别在第3 d、5 d、10 d观察各试管的液化程度。在观察前先将试管放入冰箱中冷却0.5 h左右,如明胶凝成固体状态,说明不液化,如试管有液体出现,说明明胶己被液化。液化程度有快、慢、强、弱之分。

2.7.2 淀粉水解

许多细菌产生淀粉酶,能水解培养基中的淀粉为无色糊精等小分子物质,或进一步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变蓝色。具体方法如下:

1)将刚灭菌的已溶化的淀粉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无菌操作制成6个平板。 2)将待鉴定的菌株在不同的板上划线接种。(每种菌接两个平板,剩余两个作为空白对照)

3)将接种了待鉴定菌株的平板和空白对照平板倒置在30 ℃培养箱中培养。 4)观察各种细菌的生长情况,培养3-4 d,多数菌株已生长成熟。将平板打开盖子,滴入少量LUGOL’S碘液于平皿中,轻轻旋转平板,使碘液均匀铺满整个平板。

5)如菌苔周围出现无色透明圈,说明淀粉已被水解,为阳性。透明圈的大小可初步判断该菌水解淀粉能力的强弱,即产生胞外淀粉酶活力的高低。

2.7.3 纤维素水解试验

1)将刚灭菌的纤维素水解培养基放置于无菌操作台冷却。

2)将待鉴定的菌株接种在液面外一段滤纸条上,另留两管作为空白对照。 3)将接种了待鉴定菌株的试管和空白对照试管放置于试管架中,置于30 ℃的培养箱中培养。

4)第5 d观察结果。如菌种能在滤纸条上生长,并分解纸条成一团松散纤维,

12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或使之折断、碎裂成粉质状,表示该菌株产生纤维素酶,若纸条不被分解,则该菌株不产生纤维素酶。

2.7.4 硝酸盐还原

某些细菌能把培养基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氨和氮等。如果培养基中的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当培养液中加入格里斯氏试剂时,则溶液成粉红色、玫瑰红色、橙色或棕色等。方法如下:

1)将刚灭菌的硝酸盐还原培养基放置于无菌操作台冷却。 2)将待鉴定的菌株接种于试管中,另留两管作为空白对照。

3)将接种了待鉴定菌株的试管和空白对照试管放置于大小适宜的烧杯中固定。置于30 ℃,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

4)培养7 d和14 d,分别测定硝酸盐还原的情况。

测定时,培养液倒出少许于干净离心管中,分别加入硝酸盐还原试剂A液和B液各2滴,如呈粉红色、玫瑰红色、橙色或棕色等时,即为阳性。如无红色出现,可滴加1-2滴二苯胺试剂,此时,如成蓝色反应,则表示培养基仍有硝酸盐,为阴性反应;如不成蓝色反应,表示硝酸盐和新生成的亚硝酸盐都已还原成其它物质,仍按阳性处理。

2.7.5 碳源利用

1)将刚灭菌的各种碳源利用培养基放置于无菌操作台冷却。

2)将待鉴定的菌株接种于各个不同碳源试管中,另留两管作为空白对照。 3)将接种了待鉴定菌株的试管和空白对照试管放置于大小适宜的烧杯中固定。置于30 ℃,150 r/min的摇床中培养。

4)培养了5-14 d,分别观察记录生长情况。如菌种能在加该碳源的试管中生长,则表示该菌株能利用这种碳源,如果菌株不生长,与对照试管相同,则表示菌株不利用该碳源。

2.7.6 类黑色素的产生

1)将刚灭菌的已溶化的酪氨酸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分装于已灭菌的试管中制成斜面,置于30 ℃恒温箱中过夜。

2)将待鉴定的菌株在斜面上划线接种,剩余两管作为空白对照。

3)将接种了待鉴定菌株的斜面和空白对照斜面放置在30 ℃培养箱中培养。 4)培养3-7 d后观察,培养基被染成褐色或黑色即说明该菌产生黑色素。

13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7.7 硫化氢的产生

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铁盐会形成黑色沉淀物。因此在培养基中加热硫化氢也是鉴定菌种的一种方法,具体如下:

1)将刚灭菌的已溶化的柴斯纳琼脂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分装于已灭菌的试管中,竖直置于30 ℃温箱中过夜。

2)将待鉴定的菌株穿刺接种于试管中,剩余两管作为空白对照。

3)将接种了待鉴定菌株的试管和空白对照试管放置在30 ℃培养箱中培养。

4)培养2-4 d后观察,产生黑色素则表明该菌株产生硫化氢。

2.8 菌种保藏

纸绿,江白,江长毛,江短毛,江土利用PDA培养基保藏于-80 ℃冰箱中,瘤

黑利用改良的马丁培养基保藏与-80 ℃冰箱中。

14

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3 结果与讨论

3.1 初筛选得到的各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描述

初筛后得到的各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如表3.1:

表3.1 初筛后各菌株的菌落形态

菌株 纸绿 江白 江长毛 江短毛 瘤黑 江土

菌落颜色 先期黄色 后期绿色 白色 乳白色 背面黄色 乳白色 背面红色 黑色 正面带黄色的白色 背面显红色

菌落边缘 表面特征 水解圈描述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不整齐,齿状 表面光滑 不整齐,齿状 表面光滑 不整齐,齿状 表面光滑 不整齐,齿状 表面光滑 不整齐,齿状 表面光滑 不整齐,齿状 表面光滑

3.2 复筛获得的菌株菌种分类鉴定结果

(1)纸绿 :在PDA琼脂培养基上28℃培养,菌落初为白色絮状,继而转为浅绿

色,后变为深绿色。菌落背面无色略灰色。在斜面上为葡萄白色气生菌丝,其边缘和末端为浅绿或深绿色的产孢子区。菌丝体有隔,透明,分枝繁茂,孢子梗分枝不翘则,对生或互生并有多极分枝而呈松柏状,分支末端为小梗。分生孢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光面有小疣状突出。根据图3.2菌落特征及3.1显微镜镜检结果推断此霉菌为绿色木霉[1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