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2011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徽医科大学2011研究生生物安全题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行为规则 D.实验动物的检疫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安全的操作制度:( c ) A.定期注射各种疫苗 B.进入实验室采取适当个人防护

C.使用标识不清的采血用品 D.增强人员体质

3.不属于生物安全实验室行为准则的是:(a ) A.16岁未成年人进入实验区 B.实验室内穿专用鞋 C.禁止口吸液体 D.控制啮齿动物

4.下列不属于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的是:( d)

A.制定和编制操作手册 B.定期培训 C.控制啮齿动物

D.给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营养

5.不属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培训对象的是:( d )

A.管理人员 B.实验人员 C.修理工 D.炊事员

6.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是(a )

A.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鞋套→内层手套 B.防护眼镜→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内层手套 C.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外层手套→内层手套 D.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内层手套→防护服 7.属于正确个人防护的是 (d )

A.工作区储放食品和饮料 B.实验区内擦洗角膜接触镜

C.防护衣物与普通衣物存放同一橱柜内 D.实验室内穿专用鞋

8.属于正确生物安全操作要求的是( b )

A.用舌头舔标签

B.用皮下注射器从动物体吸取液体 C.用口通过吸管吸取液体 D.接触到感染物质时自行处理

9.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效果完整的评估为:( a )

A.检查培训对象对培训的反应、对培训内容的熟知程度、工作中的行为变化以及培训效果是否明显。

B.检查培训对象培训的时间是否充足、对培训内容的熟知程度、工作中的行为变化以及培训效果是否明显。

C.检查培训对象对培训的反应、对培训内容的记录是否完整、工作中的行为变化以及培训效果是否明显。

13

D.检查培训对象对培训的时间是否充足、对培训内容的熟知程度、对培训内容的记录是否完整以及培训效果是否明显。

10.完整的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档案应包括:( b)

A.培训目的、培训时间、培训教师、考核或评估结果 B.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教师、考核或评估结果 C.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目的、考核或评估结果 D.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或评估结果 11.下列不属于个人防护装备的是:( d )

A.安全眼镜 B.口罩 C.防护服 D.牙套

12.在佩戴角膜接触镜时,如果有化学水剂接触眼睛时,下列哪项处理方法是错误的是 (d )

A.立即卸除角膜接触镜片 B.及时冲洗眼睛15~30min C.及时去医院就诊 D.快速冲洗眼睛3~5min

13. 正压防护服一般适用何种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d )

A.BSL-1 B.BSL-2 C.BSL-3 D.BSL-4

14.防护服包括(a )

A.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裙、正压防护服 B.隔离衣、连体衣、围裙、正压防护服 C.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正压防护服 D.隔离衣、连体衣、正压防护服

15.必须穿实验室专用鞋的实验室等级为:( c )

A.BSL-1和BSL-2 B.BSL-2和 BSL-3 C.BSL-3和 BSL-4 D.BSL-4

16.下列关于个人呼吸器的使用要点错误的是:( c )

A.用橡皮筋固定在头部

B.调整在合适的面部位置并加以检验 C.吸气时个人呼吸器无塌陷 D.呼气时呼吸器周围不漏气

17.关于实验室个人防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

A.在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时间内都必须穿工作服。 B.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洗手。 C.禁止穿戴实验室防护衣物到实验室以外的地方。 D.实验室防护衣物和通常穿着衣物存放同一橱柜。 18.下列不属于眼睛防护装备的是:( a )

A.防护面罩 B.护目镜 C.洗眼装置 D.应急消毒喷淋装置

14

19.不属于生物安全规范的手套使用方法的是( b )

A.使用手套前检查手套是否褪色、穿孔和有裂缝。 B.使用橡胶手套接触高温物体。

C.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使用的一次性手套不可再次使用。 D.在实验室工作中要一直保持戴手套状态。 20.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躯体防护装备不包括:(c )

A.工作服 B.隔离衣 C.负压防护服 D.围裙 二、判断题

1. 个人防护装备所涉及的防护部位主要包括眼睛、头、面部、躯体、手足、耳及呼吸道。

( 1 )

2. 正压防护服的脱除顺序为:解开颈和腰部的系带,将隔离衣从颈处和肩处脱下,放入消

毒箱。( 2)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人员培训主要是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老员工可不必再培训。

( 2)

4. 工作人员在BSL-3实验室工作结束后,应离开污染区,在半污染区或缓冲间内卸下个人防

护装备。( 1 )

5. 一般在BSL-2及以上级别实验室中,要使用正压防护服。(2 ) 6. 一般在BSL-2和 BSL-3实验室中,要使用隔离衣。(1 )

7.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的培训方法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广播介绍、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

式影像、示范练习、模拟演练等各种方式进行。( 1 )

8. 当实验室中的噪音达50db时,实验人员应该佩戴听力保护器以保护听力。(2 )

9.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一次性手套使用完后,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脱下,直接丢弃于垃

圾桶内。( 2)

10. 安全眼镜应戴在常规视力矫正眼镜的外面。(2 ) 第八章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验动物级别和洁净度的关系(洁净度,落下菌),下列不正确的关系是( a ) A.普通动物 非开放系统(一,30个/皿) B.清洁级动物 屏障系统(万级, 3个/皿) C.SPF级动物 屏障系统(万级, 3个/皿) D.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 隔离系统(百级, 0个/皿) 2.实验动物设施为 ,与办公和其他实验室分开;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室建筑,周围与居民区至少应有 。下列正确的关系是( a ) A.单独区域; 20m的卫生间隔区 B.一幢楼内; 10m的卫生间隔区 C.单独区域; 10m的卫生间隔区 D.一幢楼的地层; 20m的卫生间隔区

3.典型的致突变物和致癌物使用完毕后的处理方法如常用试剂环磷酰胺(CP),其正确处理方法是用试剂为( b )

A.1mol/L 盐酸,室温处理1 小时,

B.0. 2mol/LKOH甲醇液室温处理1 小时,

15

C.1% KMnO4水溶液100℃0.5小时, D.2.5%次氯酸钠,室温处理即刻,

4.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不包括( b ) A.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H2O2和重硌酸钾 B.腐蚀品如稀H2SO4 NaOH

C.易燃液体如二甲苯、乙醚和丙酮

D.无机害品和有机害品如 汞、铅和乙二酸

5.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不正确的做法是 。( d ) A.管理人员培训后持证上岗

B.“四个专用”( 场地、库房、存放室或柜和专人 ) C.双人双锁保存

D.其储存应根据理物性质制定出分类存放规程 6.《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依据 将菌种分为四类(b ) A.菌种的毒力 B.菌种的危险程度 C.菌种的传染性 D.菌种致病的死亡率

7.根据菌种的危险程度将菌种分为四类,下列那一项是一类菌种(a ) A.炭疽杆菌、HIV和天花病毒

B.HBV、NDV、TB、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新型隐球菌

C.IFV、POlivirus、沙门菌、志贺菌、链球菌和梅毒螺旋体 D.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减毒菌种

8.高致病性菌毒种保藏管理办法必须做到 ( d ) A.“三专”管理和“双锁”管理

B.严禁将菌种置于非菌毒种专用保存场所 C.双人登记和编号管理 D.以上都是

9.菌毒种的销毁原则方法是 ( e )

A.经批准并有2人参与,并在帐上注销、写出销毁原因和方式 B.销毁时放置指示标志,以确认灭菌效果 C.做好销毁记录,必要时进行灭菌效果验证

D.一、二类菌种须经单位领导批准,三、四类菌毒种经部门领导批准 E.以上都是

10.生物性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 d ) A.高压灭菌 B.化学消毒 C.焚烧处理 D.紫外线照射

11.生物性废弃物管理的目的是将 ( a )

A.将实验操作、收集、运输、处理以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和其对环境的危害降为零B.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为零

C.将生物性废弃物用消毒液浸泡处理

D.将生物性废弃物用专用包包扎后焚烧处理 12.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或检测的单位应 (e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