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考试历史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考试历史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案】B

【解析】图中大圆顶为圣彼得大教堂。百花大教堂坐落于佛罗伦萨的市中心,并且至今依然是佛罗伦萨城最高的建筑,故A项错误;圣彼得大教堂珍藏有乔托的名画《小帆》和米开朗琪罗的雕像《哀悼基督》,故B项正确;教堂大圆顶设计者是米开朗琪罗,故C项错误;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伯尼尼设计,故D项错误。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所著的《白话本国史》,是作为中学历史选修教材出版的,尽管书中提出岳飞等大将把持地方财政、人事大权,乃是架空中央的军阀的争议观点,但当时社会对这本著作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材料二到了1931年舆论开始指责吕思勉贬低岳飞为秦桧喊冤,激发了民愤,1935年争议终酿成大事件,当局严禁此书销售,严禁学生阅读,吕思勉更是被人告上法庭。1935年,南京特别市市长石瑛签发训令第2315号,训令社会局严禁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于未删正前在南京销售,并签发公函称:“??按武穆之精忠与秦桧之奸邪,早为千秋定论。该书上述各节摭拾浮词,妄陈瞽说,于武穆极丑诋之能,于秦桧尽推崇之致,是何居心,殊不可解。际此国势衰弱,外侮凭陵,凡所以鼓励精忠报国之精神,激扬不屈不挠之意志者,学术界方当交相劝勉,一致努力。”

——胡喜云、胡喜瑞《民国出版史诉讼案中的吕思勉》

(1)根据材料一结合并所学知识回答,1923年《白话本国史》这本书的相关内容为什么获得较高评价,没有激发民愤?

(2)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这本书在1935年被当局所禁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抄袭材料)?请举例说明材料中“际此国势衰弱”的具体表现(至少两例)。 (3)从岳飞形象变化中,你有怎样的体会?

【答案】(1)1923年前后,中国深受军阀混战之苦。(或者当时国内矛盾是主要矛盾) (2)日本加紧侵华(或者民族危机逐渐加深)。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2年日本扶植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1935年日本侵略华北,制造华北事变。

(3)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互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受当时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一“架空中央的军阀”,这一观点符合了1923年,北洋军阀混战的历史大背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对军阀混战的不满之情。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931年”日本开始局部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岳飞抗金体现了较强的民族性,适应了官方和民间的抗日愿望;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1935年”、“际此国势衰弱”,指代日本侵华,可列举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建立、华北事变等。 (3)根据材料一“1923年??提出岳飞等??是架空中央的军阀??社会对这本著作的评价还是很高”,根据材料二“1931年舆论开始指责吕思勉贬低岳飞为秦桧喊冤,激发了民愤,1935年争议终酿成大事件,当局严禁此书销售”,体现了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当时社会背景相适应,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点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信息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此类试题的结构主要由材料和设问两大部分组成,即提供一段或数段材料让考生阅读,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来设问;按材料类型看基本类型主要有:文字材料解析题、图表材料解析题和混合型材料解析题,即文字和图表综合材料解析题,近几年最常见主要是文字材料解析题。解题关键:一个前提、两个充分、五个步骤。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材料二长三角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存在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巨大促进作用。1985—2003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288倍,年均增长率达37%,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985年的5.46%上升到2003年的49%。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综述》

(1)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的历程。

【答案】(1)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江沿海城市。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专制,民国政府发展实业;“二十一条”引发国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历程:1984年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列举两个城市即可);1985年长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33. 【加试题】统一问题是探讨历史发展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不少蒙藏的高僧学者在朝为官,乾隆与各宗教领袖关系密切,在相互交往中,乾隆被尊称为菩萨,??清漪园的宗教建筑之多,在皇家园林中数一数二??成为国家强盛、疆域稳定、民族团结的象征。

——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

材料二孙中山(1866-1925)在创建南京临时政府时,深切感受到全国人民“热望祖国成为强大统一之中国”的迫切要求,他指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今者五族一家,立于平等地位”。他认为,中国的统一,断不能指望外国列强,相反,中国内乱、分裂,莫不与军阀、列强有关。”

——根据《孙中山的国家统一观》、《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漪园宗教建筑多的原因,列举清康熙年间加强对蒙藏地区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关于中国统一的思想主张及其人生最后两年的主要政治实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中国统一思想的背景。

【答案】(1)原因:清朝统治者利用宗教来团结少数民族,加强统治。康熙年间的措施: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活佛;多伦会盟;设木兰围场。 (2)思想主张: ①民族平等与统一;

②反对军阀内乱分裂与外国列强侵略。 政治实践:

①实现国共合作(或答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进行国民革命(创建黄埔军校)。 ③北上谋求和平统一。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蒙藏的高僧学者在朝为官”、“乾隆与各宗教领袖关系密切”,皇帝重视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团结少数民族;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所学,可列举康熙在蒙藏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如: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活佛等。

(2)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二“五族一家,立于平等地位”,他主张五族共和、一律平等;根据材料二“中国内乱、分裂,莫不与军阀、列强有关”,他认为军阀、列强导致中国内乱分裂,应予以反对;第二小问实践,孙中山与1925年逝世,考查他1923年、1924年的革命活动,如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创立黄埔军校、受邀北上商讨国是。

34. 【加试题】建筑是凝固了的音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