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5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15年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分析】利用对应的物理知识,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从而可以判断选择项的正误. 【解答】解: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桌子没动,即为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是相等的,而不是推力小于摩擦力.故B错误.

C、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球拍的作用力不仅能够使球改变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球的形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7.关于从粒子到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分的 B.海棉能吸水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专题】比较思想;推理法;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1)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2)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地球只是宇宙中一个很小的行星.

【解答】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因此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故A错误; B、海绵吸水,说明物质之间有间隙,不是分子间有间隙,故该选项说法错误,故B错误; C、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故C正确;

13

D、宇宙没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的一颗行星,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们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

8.如图所示是一种风速测定装置.其中风速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T”型管道的竖直管内装有可上下无摩擦自由移动的轻质活塞,活塞通过轻质细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相连.则风速变大时( )

A.活塞上方气压变大,活塞向下移动 B.R1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风速表示数变小 C.R1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风速表示数变大 D.R1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总功率变小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欧姆定律.

【分析】(1)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根据活塞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当风速变大时,活塞上方气压变小,活塞向上移动,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变大, 电压表(风速表)示数变大;电源电压U不变,电路电流I增大, 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判断出风速变大时活塞的运动方向.

14

9.在学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测试引体向上项目.如图是引体向上的示意图,小丽同 学在半分钟内做了12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则她在整个过程中引体向上的功率最接近 于( )

A.100W B.200W C.300W D.400W 【考点】功率的计算.

【专题】估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首先估测出小丽的重力和引体向上移动的距离,根据公式W=Gh可求小丽每一次引体向上所做的功;

(2)已知在半分钟内做了12个规范的引体向上,结合一次引体向上做的功进一步求出总功,然后利用P=求出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小丽的重力约为600N,每一次引体向上的高度约为0.4m, 小丽每一次引体向上所做的功: W=Gh=600N×0.4m=240J; (2)小丽半分钟做的总功: W总=240J×12=2880J, t=0.5min=30s, 小丽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96W.

计算结果与A选项最为接近.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做功和功率的计算,关键是估测出小丽的重力和引体向上移动的距离.

15

10.如图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的图象.改变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面是关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像的特点,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泥娃比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变高又变粗的像 B.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又变高的像

C.当泥娃离水杯一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 D.只要是人眼透过水杯看到的泥娃的像一定是虚像 【考点】生活中的透镜.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注意水杯是圆柱体,所成的像,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 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当泥娃比较靠近水杯时,若泥娃到水杯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泥娃变粗的像,但高度不变,故A错误;

B、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在水杯的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故B错误;

C、泥娃放在焦点时,反射光线经水杯折射后变为平行光线,不成像,我们不能看的泥娃的像,故C正确;

D、水杯相当于凸透镜,即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平时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善于总结规律.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23分)

11.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