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使用说明(加注解释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E-20使用说明(加注解释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氧化碳差值)”、“Outdoor Air CO2 Level(室外空气二氧化碳浓度)”,英文说明书建议设计人员在缺乏具体大气资料的情况下使用默认的CO2浓度。

Vent Reclaim(热回收)选项,需要输入热回收机组的效率(一般为 60~70%)和功率,以及热回收的月份。

完成“Airflow Control”选项后,点击左边第二个标记“√”的选项“Vent. Fan”新风机,将在右边显示下面对话框

在“Ventilation Fan(新风机)”选项里有“Fan Type(风机形式)”一项,其下拉菜单内有如“Forward Curved with Dampers(带风阀的叶片前倾式风机)”等风机类型供设计员选择;“Configuration(配置)”选项的下拉菜单内建议选用“Total Static(静压)”一项,在其旁边的空白内填写其静压数值;“Overall Efficiency”项要填入风机总效率,设计员按要求自行填写。

“Duct System(风管系统)”中并没有太多要填写的东西,大多数都是默认值,只有在设计人员考虑使用天花回风时需要考虑“Wall Heat Gain to Plenum(墙壁传热)”,“Roof Heat Gain to Plenum(屋顶传热)”及“Lighting Heat Gain to Plenum(照明传热)”三个因素,对于墙体或屋顶的传热量,是按天花内外墙所占面积占外墙或屋顶总面积的百分比计算的;而照明散热根据灯具安装方式的不同系统推荐了不同的百分比,当灯具安装采用天花嵌入无回风形式时,建议散入天花内的照明负荷为总负荷的30~40%;当灯具安装采用天花嵌入有回风形式时,建议散入天花内的照明负荷为总负荷的40~50%;吊装灯具不考虑在上述情况内。所有选项完成后点击“OK”,开始下一步。

选项卡“Zone Components”中,共有“Spaces(房间)”、“Thermostat(温度调节器)”、“Common Data(常规参数)”及“Terminal Units(末端设备)”4个选项。 单击“Spaces”,可以看到选项卡的右边有一“Space Assignments(房间分配)”选项,其中有“Spaces”和“Zone”两个列表,“Spaces”中列出的是之间建立的所有房间模型;“Zone”通常会有几个,以“Zone1”、“Zone2”…表示。列表的数量是跟据设计员之前在“General”

17/24

选项卡中确定的分区数决定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其下的“<Prev”和“Next>”键翻页。注意:Zone的划分标准是根据一个空调系统中各个房间的温湿度和换气次数的不同要求,通常一个系统中有多个zone的情况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或变风量系统等等,全空气定风量系统一般只需要一个zone即可。这里是实现不同功能房间分区的一步,操作方法是先单击“Spaces”列表里所要的房间名称(如果需要选择多个可以使用键盘的“Shift”或“Ctrl”键),点击旁边的“Add”键添加到当前的“Zone”中。如果要移除误选入“Zone”的房间,只要单击该房间名称,再单击“Remove”键即可。(注:同一房间可以反复选入同一个或多个分区,

即可方便有标准房间不必反复建模的情况,此时在“Zone”列表添加的房间名称旁会显示反复录入的次数。)

房间分区的操作过程

点击“Thermostats”选项后,对话框如下

18/24

在“Thermostat and Zone Data(温控及空调区域参数)”选项下,若第一个子选项 “All zone T stats set the same”前标记“√”即认为所有分区室内温度参数一致,则对下面的要求填写的部分系统只要求输入一次;若去掉标记“√”,则系统认为各分区室内参数要求不同,每个分区都必须单独输入数据,可以通过“Zone Name”旁的下拉菜单选择各个分区。

“Cooling T-stat Setpoints”和“Heating T-stat Setpoints”分别表示制冷及制热条件下室内的设计温度;“occ.”表示有人在室内情况,“unocc.”表示无人员情况。

“T-stat Throttling Range”表示允许的室内温度波动范围。注意:例如输入温度波动范围为2K,夏季温度Cooling T-stat Setpoints occ.为24℃,冬季温度Heating T-stat Setpoints occ. 为18℃,则表示夏季设计温度范围为22~24℃,冬季设计温度范围为18~20℃,即Cooling T-stat Setpoints occ.中输入的是夏季温度波动的上限值,Heating T-stat Setpoints occ中输入的是冬季温度波动的下限值

“Diversity Factor”为差异因素,系统在设计盘管负荷时考虑如会议室这样的房间,一天中人员及照明负荷不可能总处于最大值,而是在不同时间段各异的。输入100%,表示不考虑该因素,计算盘管负荷时只按已建立的建筑空间模型中确定的人员及照明时间表计算;输入0%,表示人员全部离开、灯具全部熄灭。(根据英文说明书,在空间建模中建立的人员和照明

的时间表将直接作为计算室内送风量的依据;而当计算盘管负荷时,系统会在原时间表的基础上考虑差异因素,即假设时间表上15时显示屋内的人员比例为最大人数的80%,考虑差异因素70%,则系统得到的实际人员比例为56%。)

“Direct Exhaust Airflow(直接排风量)”及“Direct Exhaust Fan KW(排风机功率)”在有排风机情况下需要填写。注意:如果Direct Exhaust Airflow大于前面环节中定义的新风量,则软件会默认该排风量为新风量,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填写此项内容,除非该房间的排风由特殊要求。

在“Shared Data(共享数据)”选项下有一个“Thermostat Schedule(温控时间表)”,点击右边的下拉菜单,选择“create new schedule”。新建的时间表目的是为了表示空调房间学要供应空调的时间,其方法与之前建立照明和人员的时间表都基本相同,只是在对话框弹出后选择“Schedule Type(时间表形式)”时,应取第二个“Fan/Thermostat”。可以看到在“Hourly Profiles”选项卡中的柱状图横轴依然按时间分布,但纵轴只有“Occ(使用)”和“Unoc(不使用)”两个刻度,用以表示在该时刻空调系统使用与否。(注:1.某一时刻是否使用空调与之前

建立的照明、设备、人员时间表并不冲突;2.该时间表属于共享数据,即一旦建立该时间表,其将在所有区域中被应用。)注意:这个时间表很重要,其余所有的时间表都应该在此时间表的范围之内,

因为这个表代表制冷主机的运行时间。

“Unoccupied Cooling(无人员时间空调)”是否采用。“Available(采用)”,“Not available(不采用)”。

再看“Common Data”选项,其要求输入的是末端设备的常规数据,如“Cooling Coil(冷却盘管)”的“Design Supply Temp.(设计送风温度)”,“Coil Bypass Factor(盘管旁通系数)”、“Cooling Source(冷源)”和“Schedule(使用月)”。在“Schedule”中默认盘管全年使用,写有各月份大写字母的键钮全部被按下,若使用者只要求个别月份使用盘管,则单击不需要的月份名,使键钮跳起即可。“Heating Coil(加热盘管)”下的子选项与上面基本相同,此不赘述。最后一项“Fan Control(风机控制)”要求在“Fan Cycled(周期性开启风机)”和“Fan On(风机保持开启)”中做选择,区别在于前者通过一段时间内有间歇的开启末端设备风机供冷或制热,以满足室内温度要求,后者则是保持风机开启状态,通过调节进入末端盘管的水量或水温来满足室内温度要求的。

19/24

“Common Data”选项的对话框

最后一项是“Terminal Units(末端设备)”,点击后有下面对话框

“All zones are the same”之前若标记为“√”,表示所有空调分区的末端设备参数均一致,“Zone”选项显示为All Zones,否则系统认为每个分区的选用的末端设备或者换气次数有所不同;“Terminal Type(末端形式)”的下拉菜单中Fan Coil是唯一选项;“Minimum Airflow(最小送风量)”按单位不同有4种表达方式,ACH表示换气次数,注意:该项数值的输入将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总送风量,软件将比较由冷负荷和送风温差所得出的送风量和满足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