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颐和园课后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8课颐和园课后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吨 凌 仅 绘 吨 敏 捷

删 词

洽 1

昏 晖 楷

篇(诗篇) 荐(推荐) 翻(翻动) 帘(窗帘)页(书页) 删(删除) 词(诗词)燥(干燥)握(握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2

1、介绍周恩来。

2、试着读课文。

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全文,正音。解决“华、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

3、同桌互读。

4、生字测读,并提醒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注意其读音。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整体感悟,综合探究 1、自渎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从每个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自主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读文,交流读文所得。

3、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以不同的方式读文。

4、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指导。

5、说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6、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志向同前两个孩子是不同的,在当时那种背景下,13

岁孩子的豪言壮举足以说明他志向的远大。 7、学了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四、诵读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读。

3、个别读课文。

五、课外延伸

1、读一读周总理的格言。

2、阅读《立志争光》。

3

shèngsìqīnrén

似亲人

在苗家山寨,里面有一位体弱多病的李奶奶,还有一个汉族的小女孩叫小镜。李奶奶的儿子一直都在驻守边疆,常年不能回来。山寨的大人们经常来帮助李奶奶,小镜也时常来帮助老人家,洗衣种田,买米买盐。

有一天早晨,小镜就钻出暖和的被窝,小心翼翼地去帮助老奶奶。他走进李奶奶家一看,看到盆子里放着许多脏衣服和床单,李奶奶却躺在床上。小镜慢慢地端起盆子,提着水桶,拎着棒槌,兴致勃勃地去洗衣物。小镜来到小溪边,她准备先洗大衣服,但她又不知道怎么洗。就在这时,小镜想起往日妈妈洗衣服的样子,拿着棒槌使出全身的力气向下拍。不到一会儿,污渍就溅得小镜满身都是,小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洗了一半的衣服了。就剩小件的了,她就使劲地搓,小镜干得一丝不苟,虽然很累,但她坚持了下来。过了一会,小镜才拖着疲劳的身子,背起竹篓,回李奶奶家去了。

疲惫的小镜没有休息,便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把衣服一件一件地搭起来,但搭衣架很快就没有了,衣服还有很多。小镜就蹑手蹑脚地进屋子里去找,正当拿着三根木棍兴高采烈而悄悄地走出来时,不小心把桌子上一盏银灯碰了一下,老奶奶惊醒了,看到院子里的搭衣架和衣服,很是惊讶,当看到小镜的时候,更是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于是李奶奶将拐棍放在一边慢慢地走了过去。接着把小镜紧紧地抱在怀里,用颤抖的声音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小镜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呀!”李奶奶感激地说:“我们虽然不是亲人,但是胜似亲人。”

胜似亲人

苗族王奶奶的儿子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了,她白发人送黑发人,从此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就在她带着儿子的骨灰回到故乡的路上,遇见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孩子——汉族的阿林。

阿林是个被父母遗弃的孤儿。

自从王奶奶收养了阿林,她们祖孙两人的生活虽艰苦但却其乐融融。阿林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她见王奶奶年事已高,又拄着拐杖,腿脚非常不便,每天还要洗衣做饭照顾自己,便从心眼儿里心疼起奶奶来,同时也做出了一个决定:以后家里的家务事她全包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阿林就悄悄地起床准备做家务了。她先生火烧水,做早饭,然后端着一盆要洗的衣服来到湖边清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