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下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问答题

1.简述固定污染源移动采样的含义。

答案: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各点采样时间相等,由此可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 2.简述在锅炉烟尘测式时,鼓风、引风和除尘系统应达到的要求。

答案:鼓风、引风系统应完整、工作正常、风门的调节应灵活、可调。除尘系统运行正常、不堵灰、不漏风、

耐磨涂料不脱落。 3.什么是动压平衡等速采样?

答案:利用装置在采样管上的孔板差压与皮托管指示的采样点气体动压相平衡来实现等速采样。 4.简述烟尘采样中的移动采样、定点采样和间断采样之间的不同点。

答案:移动采样:是用一个滤筒在已确定的各采样点上移动采样。各点采样时间相等,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

浓度。定点采样:是分别在每个测点上采一个样,求出采样断面的平均浓度,并可了解烟道断面上颗粒物浓度变化状况。间断采样:是对有周期性变化的排放源,根据工况变化及其延续时间分段采样,然后求出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5.过剩空气系数α值愈大,表示实际供给的空气量比燃料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愈大,炉膛里的氧气就愈充足。空气系数是否愈大愈好,愈有利于炉膛燃烧?为什么?

答案:当过剩空气系数过大时,则会因大量冷空气进入炉膛,而使炉膛温度下降,对燃烧反而不利。 6.已知烟道截面积(F)和工况下湿排气平均流速(VS),试写出工况下湿排气流量(Qs)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答案:Qs=VS×F×3 600(m3/h)

7.简述燃煤工业锅炉中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 答案:每耗用一吨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 8.简述干湿球法测定烟气含湿量的原理。

答案:使烟气在一定的速度下通过干、湿球温度计,根据千、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和测点处烟气的压力,计算

出烟气的水分含量。

9.计算除尘器效率的公式分别有:

(1)η(%)=(Cj—Cc)/C×100%

(2)η(%)=[(Cj×Qj)一(Cc×Qc)]/(Cj×Qj)×100% (3)η=η1+η2一ηl×η2

试问以上三个计算公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答案:(1)式用在除尘器系统无漏风时;(2)式用在除尘器系统有漏风时;(3)式用在两级除尘器串联时。

17

五、计算题

1.已测得某台除尘器出口管道中的动压和静压分别是0.427 kPa、一1.659 kPa,进口管道中的动压和静压分别是0.1 94 kPa、—0.059 kPa,试计算这台除尘器的阻力。

答案:除尘器出口管道中的全压:P出= —1.659+0.427= 一1.232(kPa)

除尘器进口管道中的全压:P进= —0.059+0.1 94=0.135(kPa) 除尘器的阻力:ΔP=P进一P出=0.135—(—1.232)=1.367(kPa).

2.干湿球法测定烟气中含湿量。已知干球温度(ta)为52℃,湿球温度(tb)为40℃,通过湿球表面时的烟气压力(Pb)为一1 334 Pa,大气压力(Ba)为l0l 380 Pa,测点处烟气静压(ps)为—883 Pa,试求烟气含湿量(Xsw)的百分含量[湿球温度

为40℃时饱和蒸汽压(Pbv)为7 377 Pa,系数C为0.000 66]。 答案:Xsw=[Pbv—C×(ta一Pb)×(Ba+Pb)/( Ba十ps)]×100%

=[7 377一0.000 66×(52—40)×(101 380一1 334)/(101 380—883)]×100% =6.55%

3.实测某台非火电厂燃煤锅炉烟尘的排放浓度为120 mg/m3,过量空气系数为1.98,试计算出该锅炉折算后的烟尘排放浓度。

答案:C= C?×(a?/a)—120×(1.98/1.8)=132(mg/m3)

4.某台2 t/h锅炉在测定时,15 min内软水水表由123 456.7 m3变为123 457.1 m3,试求此时锅炉负荷。 答案:流量:123 457.1—123 456.7=0.4(m3)

负荷:0.4 m3/0.25 h=1.6(m3/h)

1.6/2×1 00%=80%

5.测得某台锅炉除尘器入口烟尘标态浓度Cj=2 875mg/m3,除尘器入口标态风量Qj=9 874 m3/h,除尘器出口烟尘标态浓度Cc=352 mg/m3,除尘器出口标态风量Qc=10 350 m3/h,试求该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答案:η=[(Cj×Qj)—(Cc×Qc)]/( Cj×Qj)×100%

=[(2 875×9 874)—(352×10 350)]/(2 875×9 874)×100% =87.2%

6.测得某锅炉除尘器入口烟尘标态浓度为1 805 mg/m3,除尘器出口烟尘标态浓度为21 mg/m3,试求除尘器在无漏风时的除尘器效率。

答案:η(%)=(Cj×Cc)/ Cj×100%=(1 805—21)/1 805=98.8%

7.已知采样时转子流量计前气体温度tr=40℃,转子流量计前气体压力Pr=一7 998Pa,采气流量Qr=25 L/min,采样时间t=20 min,大气压力Ba=98.6 kPa,滤筒收尘量0.900 l g,排气量Qsn=6 000 m3/h,试求排放浓度

18

与排放量。

答案:标态采气量:Vnd =0.05×Qr×[(Ba+Pr)/(273+tr)]1/2×t

=0.05×25×[(98 600一7 998)/(273+40)]1/2×20 =425(L)

排放浓度:C=m×106/Vnd=0.900 l×106/425=2 11 8(mg/m3) 排放量:G=C×Qsn=2 118×6 000×10—6=12.7(kg/h)

8.已知某固定污染源烟道截面积为1.181 m2,测得某工况下湿排气平均流速为15.3m/s,试计算烟气湿排气状况下的流量。

答案:QS=15.3×1.181×3 600=6.50×104(m3/h)

9.锅炉用煤量为l 015 kg/h,燃煤中收到基硫分含量(Sar)为0.52%,该煤中硫的转化率(P)为80%,试求二氧化硫的产污系数(kg/t)和每小时二氧化硫排放量。 答案:二氧化硫产污系数:K=0.2×Sar×P=0.2×0.52×80=8.3(kg/t)

每小时二氧化硫排放量:G=8.3×1.015=8.42(kg/h)

10.某厂全年耗煤2万t,煤中含硫量为2.5%,试求该厂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注:无脱硫装置) 答案:二氧化硫产污系数:K=0.2×Sar×P=0.2×2.5×80=40(kg/t)

全年SO2排放量:G=40×20 000=800(t/a)

11.对某台10 t蒸汽锅炉进行测定,读取锅炉运行时的蒸汽流量计读数,首次为765 432.1 t,30 min后为765 435.6 t,试求此时锅炉的出力(蒸汽流量计系数为1.0)。 答案:蒸汽流量:765 435.6—765 432.1=3.5(t)

锅炉出力:3.5/0.5=7(t/h)

7/l0×100%=70%

12.对某工厂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进行测定,测得锅炉在标准状态下干采气体积为9.5L,排气流量为3.95×104 m3/h;分析二氧化硫时所用碘溶液的浓度为C(1/2 I2)=0.010 0 mol/L,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分别为15.80 ml、0.02 ml,试计算该锅炉排放二氧化硫的浓度和排放量。 答案:(1)二氧化硫浓度:二氧化硫=(V—V0)×C(1/2 I2)×32/Vnd×103

=(1 5.8一0.02)×0.010 0×32/9.5×103 =532 (mg/m3)

(2)二氧化硫排放量:G=C×Qsn×10—6=532×3.95×104×10—6=21.0(kg/h)

参考文献

[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T 5468一1991).

19

[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 [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5] 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 [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

[7] 燃煤锅炉烟尘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核定技术规范 物料衡算(试行)(HJ/T 69_001). [8]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

[9]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北京:1996.

[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1]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12] 于正然,等.烟尘烟气测试实用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13] 吴鹏鸣,等.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命题:张 宁 审核:梁富生 张 宁

(二)无组织排放采样

分类号:G2-2 主要内容 ①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 ②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一1996) ③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T 16157—1996)

一、填空题

1.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一2000),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可实行连续1 h采样,或者实行在1 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 个样品计平均值。 答案:4

2.根据《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时,被测无组织排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