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实验探究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专题八 实验探究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3题图

将7.2 g PLA样品充分燃烧,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 )→( )→( )→( )(填写装置的字母序号)。

【分析与结论】①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确连接装置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7.2 g PLA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已知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装 置 实验前质量/g 实验后质量/g B 160 C 150 D 150 E 100 163.6 150 163.2 100 通过分析与计算,可知7.2 g PLA样品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克,该PLA样品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

答案

类型一

1.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进行实验】Ⅱ

2Al+3ZnCl2=== 3Zn+2AlCl3 【交流讨论】①清除表面氧化物等 ②D 【拓展应用】切断电源后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

【解析】(1)短路后放出热量,温度达到锡纸的着火点,使锡纸燃烧。(2)【进行实验】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说明置换出了锌,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排在锌的前面,可以置换出氯化锌溶液中的锌,而锡排在锌的后面,不能置换出锌,故猜想Ⅱ成立;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单质锌和氯化铝。【交流讨论】①铝易被氧化,在实验前需要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物,以便反应的进行;②氯化锌在此实验中验证了铝和锡的活动性顺序,要求加入的物质中的金属的活动性位于铝和锡之间,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只有硫酸亚铁符合要求,故选D。【拓展应用】电器着火,应先断开电路关闭电源,再选择适当的方法灭火。

2. 【实验探究】氯化钠(或食盐) 产生大量气泡 【讨论交流】纯碱和小苏打分别与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时现象无明显区别 Na2CO3+2HCl=== 2NaCl+H2O+CO2↑ CaCO3 【继续探究】Na2CO3 【实验反思】厨房温度较高,小苏打受热易分解

【解析】三种物质的溶液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根据溶液使酚酞变红色,可将氯化钠排除;不论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均

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信息,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由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属于碱,所以碳酸氢钠也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且生成物中有碳酸钙,即无论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均可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的成分是碳酸钙,由此可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现象相同,无法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根据题给资料可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因此取样加热,如果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说明样品为碳酸氢钠,反之是碳酸钠;一般情况下,厨房的温度相对较高,所以这包白色粉末也可能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产物。

2. 探究一:水 产生气泡

NaHCO3 +HCl=== NaCl + H2O + CO2↑ 探究二:【提出猜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或Na2CO3和NaHCO3) 【设计方案】B 【反思评价】残留物溶于水,有放热现象,只能说明有碳酸钠,不能排除碳酸氢钠(或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溶于水也可能有放热现象) 【探究思路】 1.真假鉴别:2.

面粉??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

NaHCO3??加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灭火后残留??NaHCO3完全分解→Na2CO3

??鉴别?? ――→ ?NaHCO3部分分解→Na2CO3和NaHCO3??固体成分 ?

???方案2 加水是否放热??方案3 加水→加CaCl溶液→上层清液加稀盐酸,? 评价 ??? 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2

方案1 加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解析】探究一:物理方法鉴别是利用碳酸氢钠能溶于水,面粉不溶于水,根据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水搅拌后的现象鉴别;化学方法是利用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面粉不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取样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如果粉末溶解,且产生大量气泡,说明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探究二:【提出猜想】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将干粉喷于着火处,受到高温影响,碳酸氢钠发生了分解,所以灭火后残余固体成分可能为碳酸氢钠完全分解后的产物,即碳酸钠,也可能有未分解的碳酸氢钠,所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设计方案】方案A利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检验,加热时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样品中有碳酸氢钠,即碳酸氢钠未完全分解,则猜想2正确,该方案合理;方案B利用溶解性进行检验,但溶解放热,只能说明样品中有碳酸钠,无法排除碳酸氢钠的存在,所以该方案不合理;方案C利用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碳酸氢钠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用氯化钙溶液将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然后利用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取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有碳酸氢钠,即碳酸氢钠受热部分分解,则猜想2正确,该方案合理。

4. 【收集气体】瓶中的水流出 【进行实验】(1)氢氧化钠溶液(或NaOH溶液) (2)水蒸气 (3)①变蓝 ②CO2(或二氧化碳) 【作出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