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等职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既重“硬件”建设,又重“软件”投入。学校的发展建设,离不开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资源的投入要科学理性,要管好用好教育资源,把钱用在刀刃上,把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既注重硬件投入,又重视软件投入;既注重当前投入,更注重长远发展。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师德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放宽眼界,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基础投入、潜力投入”的建设与管理,形成“有投入、有收获、有成果”的良好局面。

(六)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宣传力度,着力打造中职品牌专业。学校应高度重视重点专业建设、优势专业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上大做文章。以重点专业为纽带、以优势专业为龙头、以品牌专业为抓手,着重打造专业立校、专业强校、专业创校的发展模式。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专业建设思路,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优势。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学校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期刊报纸、学校网站、专题报告等活动或形式,宣传学校发展动态理念、职教动态、专业建设成果、师生奖励荣誉等,通过学校举办的活动、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作出的贡献等方面对学校进行深度宣传报道,使“品牌建设有亮点,宣传报道有焦点,聚集人气有看点”。中职学校要始终树立起品牌意识、名牌意思、名片意识、窗口意识、忧患意识,才能以专业立校、品牌立校、口碑立校,提高学校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七)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实力。校企合作模式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符合企业、行业发展特点。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技术交流、实验实习设备交流,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间新的双赢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利双赢”长效机制。

(八)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办好特色专业。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可以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征求行业专家对专业建设意见和建议;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调整,便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毕业生跟踪调

查,通过召开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利用学校现有条件,针对社会需求,大力开发社会培训,如本地农民工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技能等级培训等。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扩大职业学校在当地行业中的影响力。此外,职校还可以与高校、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利用高校师资和科研力量,引进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和课程,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总之,中职学校应积极进行专业建设改革,始终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以现代

职业教育发展为动力,以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国君.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26) [2]陈疆雷.探析中职学校专业调整与开发路径[J].职业教育,2015(9) [3]吴智泉,等.教育学视角下的高职专业分类研究[J].职教论坛,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