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常礼举要讲记(居家礼 根据徐醒民教授讲记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02 常礼举要讲记(居家礼 根据徐醒民教授讲记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子) 居家

五伦社会里(解释五伦关系),家庭为基础,怎么知道家庭为基础呢?俗话说不如虎穴,焉得虎子。在家怎么样,那才是真的。(孝经:不爱父母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父母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故讲礼,首讲家庭。

一切学都是从家里做起,我们现在讲教育,学校的教育固然很重要,家庭教育亦非常重要,家庭有良好的教育,他的本质就好,将来到学校到社会上,基础不错。(提问:做人做事重要,还是考试考一百分重要?做人做事的培养都是从家里开始培养起。)

虽然社会风气不太好,受了很坏的影响,但家庭教育好的与家庭教育不好的比较起来,究竟是好得多。

基于这一点,所以一开始就讲居家的各种礼节,第一条就说:

一、 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吾人的教育就是整个文化的整体来讲,孝是一个基本的伦常道德,所以一开始就讲为人子,做人的子女要怎么样?(礼仪也是首重孝道,这是儒家的学说的根,大乘佛法也首重孝亲尊师。我们常常认为礼仪就是讲一些行为动作,这是不对的。我们这第一条与孝道息息相关。与弟子规都是相对应的。)

A【不晏起】

要「不晏起」,就是早晨起来不要起得太晚,要很早就起来。「晏」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太阳已出来了。早晨的时光,太阳已出来,普通

1 / 31

天刚刚明的时候没太阳的。太阳已经出来的话,时间就不早了,很晚了。二、就是直接的讲时间很晚了。无论那一个意思,都是讲时间很晚了。

早晨不要等到父母都起来了,自己还没起来,等到父母在叫我们了,还不起来,这就不合乎礼了。(举例:现在的孩子都要父母喊起床,礼仪第一条就已经犯了,也是不孝。)

年轻人睡眠贪睡的比较多,尤其是十九岁、二十岁是最好睡的,最不知道醒,但依礼来讲,不能晏起。

要训练,训练早就起来。 B【衣被自己整理】

起来以后,也不能一起床,自己把衣服一穿其他事就不管了。衣服和盖的被子,都要自己整理好,衣服除了穿的衣服穿好以外,还有睡衣,睡衣早晨起来不要穿了,不穿了也要把它折好,放好,每天放在固定的地方,被子也要把它迭好,每天如此。

(举例:军队里,男同学服过兵役的就知道,军队里受训的时候,早晨起来棉被都一定要迭得方方正正的,这样要求作什么呢?就是训练我们做一切事要有秩序,有条理,不要乱,每天如此。拿现代科学名词来讲,就是一个人的行为训练,一个人的行为训练不简单,无论是任何动物,行动的训练不是一下子就能训练得好的,是慢慢的,日久天养成习惯,就会直接的反应了,能直接的反应,什么样的行为就大致差不多了。

因此懂得家庭教育的,从小孩子时就要这样长时地训练他,让他

2 / 31

把衣服,被子折迭好,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为什么要自己整理呢?大人也可以替他办啊!不是大人办不了,而最重要的是要教育,让他养成办事独立的一种精神,什么事情要自己办。(举例:深圳大学被开除的大学生。被迫从清华转到云大的学生。)

C【晨昏必定省】 晨起早晨,昏是晚间。

《礼记》〈曲礼〉中讲,「凡为人子」人子之礼是什么呢?「冬温而夏凊」「凊」不是三点水,是两点水,一个青天白日的「青」字。「冬温而夏凊」是什么呢?冬天要给父母所睡的床铺,内地的冬天或者是用暖壶或者用火炉,这火炉是特别捂在被子里的,外边很保险,放在里面很容易一下子把被子暖了。夏天呢?「凊」是一种清凉的,清爽的,夏天天气热,做子女的要把父母亲所睡的寝室的床铺,把他所用的垫子,席子抹得干干净净的,汗气没有,再把它扇得很凉爽,「冬温而夏凊」。(举例:这些话语,历史上都有真实的案例。江夏黄香,天下无双。昆明少年扎根班的孩子,陈思名)

再来是「昏定而晨省」这个「定」字就是床铺上用的被子,夏天用的席子,要去检查,冬天的被子毯子,要把它铺迭好,夏天用的垫子要把它安置好,这叫做「定」,定就是安的意思,这是晚间的事情,一定要把父母亲招呼就寝了以后,再回到自己房子里边去睡觉,不能说父母还在那儿还没有睡,自己老早就跑去睡,这在古时候是不许可的,现在当然有许多已不大讲究了,老早自己就去睡了,其实「礼」应让父母亲先睡,睡安、睡好,一切都安然了,自己再去睡,这叫「定」

3 / 31

晨呢?早晨要去省,省就是要到父母房间去看看省察省察:a.看看父母这一夜是否睡得好;b.早晨起来,再问父母有没有吩咐的事情,这都是必须的。

在古时候的建筑,比如说中等以上的家庭,父母是一个房子,子女各有自己的房子,不在一起住的时候,早晨起来要更早,到父母房子里去问安,如果是贫寒之家,房子没有那么多,这个时候也要知道父母习惯在什么时候起床,这个时候到父母房子那里去省察,看看父母这一夜是不是睡得很安,这是「省」。定是指晚间讲的,省是指早晨讲的,为什么这样做呢?

小时候就这样训练晨省而昏定,训练到习惯了,到自己有了年岁了,父母更年高了,年高更是要这样做。(举例:现在教小孩子学国学,也要教这一条的,在不知不觉间培养了他的孝心,给他父母晚年买了一个很好的保险。)

扩展:要常常回家探望父母。

现在很多人不这样做!在外国人常常有这种事情,大概在工商业社会,中国也开始出现了。子女读完大学以后,各人就业了,不能跟父母再住在一起,到别处去住了,这是没办法的。往往子女不住在家中,父母年纪老了,或者是有父母在一起,两位老人家互相还有个照应,如果是父亲先去世,或者母亲先去世,只有一位孤单的老年人,一个人守在自己的空房子中,往往有了病,死在房子中还不知道。

有些老年人不一定有病,但年纪高时,天气一转变,身体有点毛病,别人还没什么注意,他一夜之间天气一变化,早晨就起不来了,

4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