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固态相变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金属固态相变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选择题

(1) 片状珠光体的片层位向大致相同的区域称为____d__。

(a)亚结构 (b)魏氏组织 (c)孪晶 (d)珠光体团

(2) 珠光体团中相邻的两片渗碳体(或铁素体)中心之间的间距的距离称为珠光体的__b__。

(a)直径 (b)片间距 (c)珠光体团 (d)点阵常数

(3) 由于形成F与C的二相平衡时, 体系自由能最低, 所以A只要在A1温度以下保持足

够长时间, 就会得到__c__的二相混合物P。 (a)A+P (b)A+C (c)F+C (d)A+F (4) 一般认为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的领先相是__a__。

(a)渗碳体 (b)铁素体 (c)奥氏体 (d)渗碳体和铁素体 (5) P相变时, Fe3C形核于__c__或A晶内未溶Fe3C粒子。

(a)P晶界 (b)珠光体团交界处 (c)A晶界 (d) Fe3C/P界面 (6) 共析成分的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时, 会发生碳在_a__和__中的扩散。

(a)F和A (b)F和P (c)P和A (d)F和Fe3C

(7) 在A1温度以下发生的P转变,奥氏体与铁素体界面上的碳浓度_a__奥氏体与渗碳体界

面上碳浓度,从而引起了奥氏体中的碳的扩散。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d)小于等于

(8) 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球化处理,通过_a__A化温度,短的保温时间, 以得到较多的未溶

渗碳体粒子。

(a)低的 (b)高的 (c)很高的 (d)中等的 (9) 球化处理由片状向粒状转变, 可_c___, 属自发过程。

(a)降低结合能 (b)降低体积 (c)降低表面能 (d)降低碳浓度 (10) 珠光体转变的形核率I及长大速度V随过冷度的增加____。

(a)先减后增 (b)不变化 (c)增加 (d)先增后减

(11) 珠光体转变的形核率随转变时间的增长而_d__,珠光体的线长大速度随保温时间

__d__。

(a)减少, 减少 (b)增大, 增大

(c)不变, 增大 (d)先增加后减少, 无明显变化

(12) 珠光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有一鼻尖, 鼻尖大致对应了形核率和转变速度的____a_。

(a)最大处 (b)最小处 (c)平均值处 (d)次大处 (13) 亚(过)共析钢的TTT曲线左上方有一__d_。

(a)等温线 (b)共析线 (c)A1 (d)先共析线 (14) 在A1温度以下,碳素钢中共析钢的A__b___ 。

(a)最不稳定 (b)最稳定 (c)转变最快 (d)转变驱动力最大 (15) 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珠光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__a__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先增后减

(16) A原始组织细,奥氏体均匀化,冷却后珠光体转变的I, V均__c_。

(a)不变 (b)先增后减 (c)增大 (d)下降

(17) 当P片间距减小,渗碳体与铁素体___c_,相界面__c_,铁素体中位错不易滑动,故使

塑变抗力增高。

(a)厚, 增多 (b)薄, 减少 (c)薄, 增多 (d)厚, 减少

(18) 在成分相同的情况下, 粒状珠光体的强度和硬度比片状的__d_, 塑性__d_。

(a)较高, 较好 (b)较低, 较低 (c)较高, 较低 (d)较低, 较好

(19)当P量少时, 亚共析钢强度主要依赖于___, P量多时, 依赖于_a___。

(a)F晶粒直径, P的片间距 (b)P的片间距, F晶粒直径 (c)F体积分数, P的体积分数 (d)P的体积分数, F的体积分数

三、问答题

1 珠光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性能与应用方面有何不同? 2生产热轧低碳钢板,有时因W(C)偏低强度不够而不合标准,为了提高强度,可在热轧后采用吹风甚至喷雾冷却。试解释其原因。

3试述片间距大小对片状珠光体机械性能的影响。影响片层间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索氏体、屈氏体在显微组织及性能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实际生产中如何控制珠光体类型?在什么条件下过冷奥氏体易转变为粒状珠光体,什么条件下易转变为片状珠光体? 4 试述球化过程中,由片状向粒状转变的机制。 5 试述块状、网状和片状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原理。 6 何谓相间沉淀?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7 简述派登处理在高碳钢强韧化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 习题

一、填空题

1 钢中马氏体多为α马氏体,随碳含量增加,其晶体结构逐渐由( )转变为( ),前者的正方度为( )。

2 写出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的K-S关系( ),当是( )关系或G-T关系时,均较此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偏差;马氏体总是在A一定的晶面上形成,该晶面叫( ),具有不转动、不畸变等不变平面的特征。

3 根据亚结构的不同,马氏体可以分为( )和( );根据单晶体的形态不同,马氏体可以分为( )和( )。一般碳素钢随转变温度下降,马氏体亚结构趋向于从( )向( )转变,马氏体单晶粒形态趋向于从( )向( )转变。

4 马氏体相变具有以下的四大特点( )、( )、( )、( )。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是( )和( )。 5 造成马氏体相变具有大的过冷度的主要原因与其大的相变阻力有关,而其阻力项主要是( );与此不同的是,珠光体转变的阻力项主要是( )。 6 马氏体相变的K-S 与G-T模型的共同点是均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 )、( )

7 奥氏体的稳定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或者Ms( ),或者AR数量( );依造成稳定化的因素不同,可以分为( )稳定化和( )稳定化。此外,( )的改变也会引起奥氏体的稳定化,此称为化学稳定化。

8 对于碳素钢而言,其马氏体的塑韧性主要取决于( ),而强硬度水平主要取决于( )。 二、选择题

1、下列有关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马氏体转变时发生晶格点阵改组 B.马氏体转变时没有成分变化

C.马氏体转变时原子不发生移动 D.马氏体转变时原子间保持着原有的近邻关系 2、下列有关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温度低于MS点,马氏体转变才能开始

B.马氏体转变没有孕育期,且转变速度很大,但转变很快停止 C.必须进一步降低温度转变才能继续进行 D.冷却到室温时获得100%马氏体

3、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指的是下述中那一种现象( c )

A.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马氏体,在重新加热过程中转变成贝氏体 B.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马氏体,在重新加热过程中转变成珠光体 C.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马氏体,在重新加热过程中转变成奥氏体 D.冷却过程中形成的马氏体,在重新加热过程中转变成回火索氏体

4、马氏体转变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了3种位相关系,下列名称中错误的是(b)

A.K-S关系 B.贝茵关系 C.西山关系 D.G-T关系 5、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是指(c)

A.马氏体转变具有上限温度Ms

B.马氏体转变量是时间的函数(即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转变量逐步增加) C.马氏体转变量是温度的函数 (即随着温度的下降转变量逐步增加) D.马氏体转变存在表面浮凸

三、问答题 1.什么叫马氏体?

2.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特点是什么?

3.钢中马氏体的基本形态有哪两种?它们的显微形态特点、亚结构特点及其力学性能的差异是什么?影响马氏体形态的因素有哪些?马氏体具有高强度、高硬度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4.Ms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5.马氏体转变的特点有哪些?

6.为什么马氏体转变不能进行到底?影响残余奥氏体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什么叫形变诱发马氏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8.什么叫奥氏体的热稳定化?产生热稳定化的原因是什么? 9.马氏体的性能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第六章 习 题

一、选择题

(一般地, 贝氏体转变产物为_D__的二相混合物, 为非层片状组织。

a. A与F b. A与碳化物 c. A与P d. α相与碳化物

(2) 贝氏体形成时, 有__a_,位向共系和惯习面接近于M。

a.表面浮凸 b.切变 c.孪晶 d.层错

(3) 简述上、下贝氏体在光镜和电镜下形态、组织构成、性能特点。

(7) 近年来发现贝氏体转变的C曲线是由二个独立的曲线, 即__c___和____合并而成的。 a. P转变,B转变 b. B转变,P转变 c. B上转变,B下转变 d. P转变,P转变 (8) 贝氏体转变时, 由于温度较高, 会存在__b__的扩散。

a.铁原子 b.碳原子 c.铁和碳原子 d.合金元素 (9) 随A中碳含量增加, A晶粒增大, B转变速度__a_。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先降后增 (14) 贝氏体的强度随形成温度的降低而__d__。

a.降低 b.不变 c.无规律变化 d.提高

(15) 碳钢在__b__℃以上等温淬火, 组织中大部分为上贝氏体时, 冲击韧性会大大降低。

a.400 b.450 c.350 d.300

(16) 下贝氏体的强度__a_上贝氏体, 韧性___上贝氏体。

a.高于, 优于 b.高于, 不如 c.低于, 优于 d.低于, 不如

二、问答题

1、分别图解叙述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的转变过程。

2、简述上、下贝氏体在光镜和电镜下组织形态、相构成与分布,以及形成温度以及性能

特点(形态特征、立体特征、相组成、铁素体的形态及分布、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亚结构,以及形成温度和性能特点),示意画出铁素体和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

3、以共析钢为例从转变温度、扩散性、共格性、相构成、领先相、显微组织、产物性能等方面对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进行比较。

第六章 习 题

(1) 什么是回火, 回火包括哪几种转变?

(2) 试分析几种不同 成分钢20#,45#,60#以及T10钢完全淬火后在不同温度下回火后组织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