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检修规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汽轮机检修规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转子 推力盘端面 0.02

轮缘端面 0.03

套装叶轮 叶轮轮缘端面 0.15 联轴器 法兰外圆端面 刚性0.02 半挠性或抓齿式0.05

e) 在测量过程中,百分表不灵敏或有卡涩、跳动现象,应找出原因加以消除。 4.2.1.5 转子径向圆跳动和轴弯曲的测量

a) 将危急保安器动作方向朝上为起点,把转子圆周按逆旋转方向划分八等分; b) 将所要测量的地方用细纱布打磨光滑;

c) 把百分表加在固定的汽缸结合面或轴承座上,并安放平稳、牢固,安装百分表的表杆应垂直于圆周表面;

d) 按转子旋转方向盘动转子,使百分表指针分别对在各测量点;

e) 径向圆跳动值为直径相对的两测量点数字的差值,转子的直线度或套装件与轴的同轴度等于径向圆跳动值的一半。它们的允差值应符合制造厂要求,制造厂无此要求,应按表4的要求;

表4 转子各部位径向圆跳动和直线度允差值 mm 测量部位 径向圆跳动 直线度 轴颈 0.02 轴封套 0.05

联轴器 爪或齿式0.10 半挠性0.06 刚性0.03 叶轮外径 0.04 推力盘 0.02 n﹦3000r/min

转速 n﹦3000r/min以下 0.04

0.06

f) 转子回到起点处时的百分表读数,必须与起始时的读数相符,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重新进行测量。

4.2.2 转子的起吊

4.2.2.1 起吊前应进行下列测量:

a) 通汽部分间隙测量;

b) 转子的总串动量、各轴承间隙、紧力、各油档间隙,用桥规检查测量轴颈下沉情况; c) 转子轴颈扬度测量;

d) 推力盘、叶轮、联轴器的端面圆跳动测量。

4.2.2.2 起吊前应拆卸联轴器螺栓,并用顶丝将联轴器顶开。拆1号、2号主轴瓦上瓦、隔板套。

4.2.2.3 起吊转子应使用专用工具,并经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可靠。

4.2.2.4 转子刚微吊起,需用水平仪放在轴颈上找好水平,使其无倾斜现象。

4.2.2.5 转子起吊应有专人监护,动静部分不得有任何碰撞,摩擦,吊出后,平稳的放在专用支架上。

4.2.3 转子的检查与清扫

4.2.3.1 转子叶片清扫前应进行取样分析,并将叶片积垢的颜色、厚度、分布情况做好记录。 4.2.3.2 用铜榔头敲击各套装件,声音应清脆,检查叶片、叶轮是否有裂纹和伤痕,复环拉金有无脱焊、断开、变形、松动等,并做好记录。叶片如有击伤、卷边、裂纹、变形,应及

时处理。

4.2.3.3 用细纱布或喷砂器清扫叶片及轮盘。使用喷砂器清扫时,需将套装在轴上的叶轮和轴封齿的缝隙用胶布封好,各轴颈、推力盘、危急保安器等部件应用布包扎好,喷砂器要求用40—50目筛过的黄砂和0.4—0.5MPa的压缩空气。经喷砂清理过的转子一定要用压缩空气吹干净。

4.2.3.4 对长度100mm以上的叶片做频率测定。

4.2.3.5 对转子大轴、轴封套键槽、叶片根部做金属探伤。

4.2.4 转子的修理

4.2.4.1 发现叶轮键槽裂纹,其深度在5mm以内,可以将裂纹挖掉继续使用,但应将键槽圆角加大。修理键槽时,应尽量保证键槽表面光洁。

4.2.4.2 当轴颈发现严重腐蚀麻点、划伤痕时,应进行研磨处理。研磨工具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做成,内孔直径车削成比轴颈大20mm,长度与轴颈长度相等,研磨步骤是: a) 把转子放在支架上,不用轴颈支持; b) 测准研磨前轴颈的圆度、圆柱度;

c) 在轴颈上包一层涂油细纱布,垫上厚度均匀毛毡,然后装上研磨工具,利用手柄转动来回研磨;

d) 每隔一刻钟换一次砂布,每小时将转子转90°;

e) 每当转子转过一周时,用煤油清洗轴颈,检查研磨情况;

f) 根据伤痕减轻情况,逐渐更换较细的砂布,最后一道应涂研磨膏抛光;

g) 伤痕磨掉后,检查轴颈圆度及圆柱度,其公差值均应在0.02mm。

4.2.4.3 发现推力盘不平或严重损坏时,应进行车削加工消除,损伤较轻微时,可用研磨的方法处理。

4.2.4.4 叶片边缘产生卷曲,缺口应进行中直。末级叶片水蚀严重,应进行表面淬硬或更换处理。

4.2.4.5 发现叶片断裂,应根据检查分析结果进行下列处理:

a) 材质不合格或因内应力集中造成断裂的应进行更换;

b) 对压力级叶片,个别断裂的可暂时割掉损坏部分,在适当位置施加平衡重量处理; c) 对于末级长叶片断裂可用铬207电焊条焊接;

d) 由于叶片振动不良,产生断裂,除更换叶片之外还应进行调频处理。 4.2.4.6 铆钉头、复环及拉筋等缺陷处理:

a) 发现叶片铆钉头严重磨损,影响复环的连接强度时,可将叶片肩部适当车掉一些,重新捻铆或更换薄的复环。也可用电焊堆焊进行修复。堆焊可采用奥502小直径焊条,焊条须预热300—350℃,焊后用石棉布包扎保温,使其缓慢冷却到室温,然后进行700—720℃回火,回火后用手锤进行锤击;

b) 复环严重磨损时,应进行更换。复环裂纹或断裂时,需开V型坡口,用奥502或铬207电焊条焊接,并进行热处理; c) 发现拉筋断裂,可采用银焊连接。

4.2.5 转子的就位

4.2.5.1 就位前,下汽缸的隔板、前后汽封等应已正式组装完。用压缩空气将汽缸吹干净,放入下轴瓦浇上透平油。

4.2.5.2 仔细检查起吊转子设备和工具,确认安全可靠后即可起吊转子。

4.2.5.3 转子吊离支架要找好水平,然后用压缩空气将转子、叶轮、轴封套、叶片吹干净,当转子对准汽缸轴向中心后,应缓缓落下,不允许在吊入过程中发生摩擦和碰撞。 4.2.5.4 转子就位后应立即将下半推力瓦装上,并盘动转子观察有无卡涩和摩擦现象。

4.2.5.5 测量通汽部分间隙。

4.2.5.6 测量转子轴颈扬度。

4.2.5.7 测量总串轴量和推力间隙。

4.2.5.8 测量推力盘、叶轮、联轴器的端面圆跳动和转子轴颈径向跳动值、圆柱度、转子的直线度。

4.2.5.9 各项测量调整完毕,如具备扣缸条件,应立即扣缸。否则要有专人监护,并用干净的帆布盖好。

4.3 轴承的检修

4.3.1 支持轴承的检修 4.3.1.1 轴承的解体

a) 拆卸结合面螺栓和轴承盖上的所有连接件,吊出轴承上盖; b) 拆瓦枕和轴瓦结合面螺栓,吊上瓦枕和上瓦,并做好记号;

c) 转子吊出后,取出上瓦及下瓦枕;

d) 拆下的轴承盖,瓦枕、瓦及所有零件,用煤油或汽油洗干净,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净,以便检查;

e) 未吊转子之前,需翻下轴瓦时,应用手拉葫芦挂在行车上微吊起转子0.2—0.3mm(用百分表监视)。用铜棒在一侧敲打,将轴瓦向另一侧翻转上来,然后装上吊环,将下瓦取出。检修结束后,将下瓦扣在轴颈上,再从一边滑进洼窝内,松开葫芦将转子落下。 4.3.1.2 轴承的检查

a) 检查轴承合金磨损情况,有无夹渣、气孔、裂纹、脱胎和剥落等缺陷; b) 检查合金与瓦胎的结合情况,可将轴瓦浸入煤油中,然后取出擦干表面,用手挤压合金,若发现瓦胎与结合面有煤油挤出,则说明合金有脱胎,脱胎严重应换3备品; c) 检查轴承的各个水平结合面是否接触良好;

d) 检查瓦枕与轴承座洼窝之间的接触情况是否光滑,接触面积应在70%以上,并且分布均匀;

e) 检查轴承进油孔应清洁畅通,进油孔周围应接触良好;

f) 有节流孔板的轴承,检查节流孔板不得有防碍瓦枕与瓦壳的接触;

g) 检查轴承球面在轴承洼窝内的接触情况。用着色方法检查,根据着色痕迹,接触应在70%以上,在不承受转子重量时,下部球面垫铁与瓦枕应有0.03—0.05mm间隙,承受转子重量时下部垫铁应密合。

4.3.1.3 轴承间隙及紧力的测量

a) 轴承顶部间隙用压铅丝方法测定。铅丝直径比顶部间隙大0.5—1mm,长约50—80mm,横放在轴颈前后A1、A2部位和B1、B2、B3、B4位置,如图3所示。然后扣上上瓦,均匀拧紧螺栓,再松开螺栓,揭开上瓦,取出铅丝,用千分尺测量铅丝厚度;

图3 轴瓦顶间隙的测量

b) 轴瓦两侧间隙的测量。用塞尺在四角直接测量,塞尺插入深度以15—20mm为准; c) 轴瓦间隙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或按下列要求调整:

圆筒形轴瓦顶部间隙:轴颈大于100mm,为轴颈直径的1.5/1000—2/1000(较大比例数值适用于较小轴颈),两侧间隙为顶部间隙的1/2; 椭圆形轴瓦顶部间隙:轴颈大于100mm,为轴颈直径的1/1000—1.5/1000(较大比例数值适用于较小轴颈); d) 轴瓦紧力用压铅丝方法测定,在轴承顶部球面或瓦枕上及瓦枕或轴承座两侧结合面上前后对应的放上铅丝,如图4所示。然后扣上轴承盖,对称均匀的拧紧螺栓,所测的紧力值等于顶部铅丝平均厚度之差。紧力要求圆柱形轴瓦为0.05—0.07mm,球形轴瓦为0.02—0.05。

图4 轴瓦紧力的测量方法

4.3.1.4 轴承缺陷的处理

a) 上瓦与轴颈接触有硬点,可用刮刀做交叉刮削,削去硬点,重新制作花纹;

b) 轴瓦与轴颈接触面积过大,应将过大部分用刮刀刮去,并注意使两侧过渡部分圆滑,无明显痕迹。接触处面积偏前或偏后,是轴瓦负荷分配不均匀,要将下瓦就位,盘动转子着色研磨检查,根据着色印痕进行修刮处理。轴瓦气孔夹渣或局部剥落,需用錾子将缺陷铲除,使轴承合金露出新表面,进行局部堆焊,然后进行修刮,直至合格为止。 4.3.1.5 轴承合金局部脱落的补焊方法 a) 将脱落的部位用錾子铲掉;

b) 准备好氯化锌、焊锡条、轴承合金条(焊条成分:锡30%、铅70%或锡50%、铅50%); c) 把需焊补的轴瓦放入碱水中(10%苛性钠或钾)煮5—10min,或用热碱水刷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d) 将需焊补部位用氧化焰把脱锡的瓦面烧一遍,清除瓦面上残留的石墨和油垢,然后用中性焰或轻微碳化焰加热至300℃左右,先将氯化锌涂在瓦面上,然后用焊锡条涂挂锡,要求挂锡均匀无过热现象(呈暗银色),若过热呈淡黄色或黑色,应需重挂;

e) 当挂锡好后,应紧接着堆焊轴承合金,防止氧化。若堆焊面积较大时,应分成若干小块进行,然后一块块连成整体。堆焊时先加热挂锡的表面,并用轴承合金焊条摩擦,见轴承合金熔化并能与锡溶在一起,即可进行移动堆焊,堆焊需一遍遍进行,第一遍不宜太厚,堆焊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不能过高;

f) 堆焊后用小锤全面敲击检查一遍,以防补焊过程中因受热不均匀又脱胎。合格后进行切削加工,研制至合格为止。

4.3.1.6 更换新片

a) 用煤油或金属洗涤剂将新瓦污垢及防腐油洗干净;

b) 检查新轴瓦有无裂纹、气孔、脱胎、划痕等缺陷,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浇注中隐患; c) 按图纸核对各部分尺寸应合格;

d) 研磨瓦枕要求接触面积达75%以上,接触点分布均匀; e) 刮削轴瓦与轴颈接触角达60°以上,接触点分布均匀; f) 复查转子中心合格;

g) 调整轴瓦间隙及紧力至合格。 4.3.2 推力轴承的检修

4.3.2.1 解体检查

a) 检查推力瓦合金有无严重磨损、裂纹、变形、脱落、剥落、纹道等缺陷;

b) 检查推力瓦合金工作面与推力盘接触情况,要求接触面积应为瓦块总面积的75%以上,且接触要均匀分布,不符合的应进行修刮;

c) 用百分表测量推力瓦块厚度,推力瓦块的合金厚度不应超过1.5mm,各瓦块的厚度差不应大于0.02mm,并做好记录;

d) 用百分表在平板上检查瓦块的不平度;

e) 检查瓦胎内外弧及销钉孔应无磨亮的痕迹;

f) 检查瓦壳与固定环接触紧力应适当,以手锤轻轻敲击能动为好。 4.3.2.2 推力瓦间隙的测量

a) 测量前推力轴承应全部组装好;

b) 将百分表固定在前轴承座上,使表的测杆垂直于推力盘工作面,用铜撬棒将转子推向一侧极限位置,记录百分表读数,然后将转子再推向另一侧,记录表的读数,两次表读数之差为推力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