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最新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当物体向透镜移近15cm时,物距为15cm,所以此时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物体位置 u>2f u=2f f2f 像、物异侧 像、物异侧 像、物异侧 像的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像的性质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应用举例 照像机 测焦距 幻灯机 投影仪 49.如图所示,是李奶奶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则她的眼睛类型及矫正时所需佩戴的眼镜分别是( )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远视眼凹透镜 C. 近视眼凸透镜 D. 近视眼凹透镜 【答案】 A

【解析】【解答】该眼睛看物体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了,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分析】远视眼的成因: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佩戴凸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15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错误.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

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6.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合实际,它是( )

A. 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 凹面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C.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A正确;

B、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观后镜上,而不凹面镜,故B错误; 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减强,即折光能力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C正确;

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凹面镜可以反射光线,而且可使光线会聚到一点;凸面镜可以反射光线,并使光线发散;(3)(4)凸透镜、凹面镜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凸面镜对光线都有发散作用.

1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小

C. 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D. 若用一张纸遮住水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是,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故B正确;

C、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且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3)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即可判断;(4)凸透镜成实像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像点,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凸透镜其它部分仍然能够会聚光线,所以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照射到像上的光线数量减少,像比原来变暗.

18.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 缩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 【答案】 B

【解析】(1)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2f>20cm>f,20cm>f>10cm.(2)蜡烛向透镜移动8cm,物距是20cm- 8cm=12cm,20cm>f>10cm,物距和焦距关系有两种可能:①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 思路【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2f>U>f 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焦距取值范围.(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成像情况.

试题【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每一种成像情况的物距和焦距关系.根据物距求出焦距

1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

B. 当u=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由图知,当物距为4cm时,像距也为4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 所以2f=4cm,则f=2cm.故A错误;

B、f=2cm,2f=4cm,当u=3.5cm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物距u=5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到8cm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要解决此题,首先要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0.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