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经典复习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食品工艺学(经典复习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冻藏是指冻结后的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藏食品的保藏方法。

2.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原理:利用低温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活动、生化变化以及其他变化的一种方法。

3.低温对酶的影响。

答:温度对酶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大多数酶的适应活动温度为30~40℃,高温可使酶蛋白变性、钝化,低温可使酶活性降低,但不使其钝化。大多数酶活性化学反应的Q10值为2~3,也就是说温度每下降10℃,酶活性就削弱1/2~1/3。

4.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

答:①温度的高低; ②降温速度;

③结合状态和过冷状态; ④介质; ⑤贮期;

⑥交替冻结和解冻。

5.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减弱和死亡的原因。

答: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和活动下物质代谢的结果,因此温度下降,酶活性随之下降,

物质代谢缓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就随之减慢。

①降温时,由于各种生化反应的温度系数不同,破坏了各种反应原来的一致性,影响了微生物的生活机制;

②温度下降时,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黏度增加,胶体吸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改变,并且最后还可能导

致了不可逆性蛋白质变性,从而破坏正常代谢;

③冰冻时介质中冰晶体的形成会促使细胞内原生质或胶体脱水,使溶质浓度增加促使蛋白质变性;

④冻结时冰晶的形成还会使细胞遭受机械性破坏。

6.冷藏的常用温度。

答: 一般为-2~15℃,常用冷藏温度为4~8℃。

7.食品冷却方法及其优缺点。

(1)冷风冷却:

(2)冷水冷却:优点:可避免干耗、冷却速度快、需要的空间减少,对于某些产品,成品

质量较好。

(3)接触冰冷却:优点:有较高的冷却速度,而且融冰可一直使产品表面保持湿润。 (4)真空冷却:优点:在所有的冷却方法中是最迅速的。

8.影响冷藏食品冷藏效果的因素(包括新鲜和加工食品)。

答:①原料的种类及生长环境;②储藏及零售时的温度、湿度状况。

9.冷藏工艺条件有哪些?如何影响冷藏加工的?

答:①贮藏温度;贮藏温度不仅是指冷库内的空气温度,更重要指的是食品的温度。在保证

食品不至于冻结的情况下,冷藏温度越接近冻结温度则贮藏期越长; ②空气相对湿度。冷藏室内空气中水分含量对食品的耐藏性有直接的影响。低温食品表面如与高湿空气相遇,表面就会有水分冷凝,冷凝水越多,不仅容易发霉也容易霉烂。 ③空气流速。空气流速越大,食品水分蒸发率也越高。

10.冷耗量的计算。

答:食品冷却过程中总的冷耗量,即由制冷装置所带走的总热负荷QT:

QT=QF+QV

QF:冷却食品的冷耗量;QV:其它各种冷耗量,如外界传入的热量,外界空气进入造成的水蒸气结霜潜热,风机、泵、传送带电机及照明灯产生的热量等。

食品的冷耗量:

QF=QS+QL+QC+QP+QW

QS:显热;QL:脂肪的凝固潜热;QC:生化反应热;QP:包装物冷耗量;QW:水蒸气结霜潜热;

食品的显热:

QS=GCO(TI-TF)

G:食品重量;CO:食品的平均比热;TI:冷却食品的初温;TF:冷却食品的终温。

11.食品冷藏时的变化

(1)水分蒸发:食品在冷却时,不仅食品的温度下降,而且食品中所含汁液的浓度增加,

表面水分蒸发,出现干燥现象。当食品中的水分减少后,不但造成重量(俗称干耗),而且使水果、蔬菜类食品失去新鲜饱满的外观。当减重达到5%时,水果、蔬菜会出现明显的凋萎现象。肉类食品在冷却贮藏中也会因水分蒸发而发生干耗,同时肉的表面收缩、硬化,形成干燥皮膜,肉色也有变化。

(2)冷窖: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

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窖。

(3)生化作用:水果、蔬菜在收获后仍是有生命的活体,为了运输和贮运的便利,一般

在收获时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收获后还有和后熟过程。在冷却贮藏过程中,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后熟作用仍能继续进行,体内所含的成分也不断发生变化。

(4)脂类变化:冷却贮藏过程中,食品中所含的油脂会发生水解,脂肪酸会氧化、聚合

等复杂的变化,同时使食品的风味变差,味道恶化,变色、酸败、发粘等现象。这种变化进行得非常严重时,就被人们称为“油烧”。

(5)淀粉老化:淀粉大致由20%直链淀粉和80%支链淀粉构成,这两种成分形成微小的

结晶,这种结晶的淀粉叫β-淀粉,它在适当温度时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这种作用叫糊化作用。糊化作用实质上是把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开,水分子与淀粉的氢键形成胶体溶液。糊化的淀粉又称α-淀粉。在接近0℃的范围内,糊化了的α-淀粉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致密的高度晶化的不溶性的淀粉分子,迅速出现了α-淀粉的β化,这就是淀粉的老化。

(6)微生物增殖:冷却贮藏中,当水果、蔬菜渐渐变老或者有伤口时,霉菌就会在此繁

殖。肉在冷却贮藏中也会有细菌、霉菌增殖,细菌增殖时,肉的表面就会出现粘湿现象。冷却贮藏温度下,微生物特别是低温微生物,它的繁殖分解作用就并没有充分被抑制,只是速度变得缓慢些,长时间后,由于低温细菌的增殖,就会使食品发生腐败。

(7)寒冷收缩:新鲜的牛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会发生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

成熟过程,肉质也不会十分软化,这种现象称为寒冷收缩。

12.冷害的概念。

答: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

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窖。

13.气调贮藏的概念、条件、方法。

概念:气调贮藏即是人工调节储藏环境中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比例,以减缓新鲜制品的生理作

用及生化反应速度,比如呼吸作用,从而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条件:比普通冷藏更高的相对湿度(90-95%),这可以延缓新鲜制品的皱缩并降低重量损失。 方法:采用高比例的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防止霉菌的生长,从而延长蛋糕及其它焙烤制品的

货架期。

14.影响冻制食品最后的品质及其耐藏性的因素。

答: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15.速冻的定义,速冻与缓冻的优缺点。

答:采用快速的方法迅速通过-1~-5℃的最大冰晶生成带的冻结方法称为速冻。?? 速冻优点:(1)形成冰晶的颗粒小,对细胞的破坏性也比较小;

(2)冻结的时间越短,允许盐分扩散和分离出水分以形成纯冰的时间也随之缩短; (3)将食品温度迅速降低到微生物生长活动温度以下,就能及时地阻止冻结时食品

的分解。

速冻的缺点:费用比缓冻高。 缓冻优点:费用相对速冻低。

缓冻缺点:在缓冻食品中形成的冰晶体较大,并且由于细胞破裂,部分食品组织也受到严重

破坏。且冻结速度慢。

16.影响冻结速度的因素。

答:(1)食品成分:不同成分比热不同,导热性也不同;

(2)非食品成分:如传热介质、食品厚度、放热系数(空气流速、搅拌)以及食品和冷

却介质密切接触程度等。传热介质与食品间温差越大,冻结速度越快,一般传热及至温度为-30~-40℃。空气或制冷剂循环的速度越快,冻结速度越快。食品越厚,热阻将增加,冻结速度就越慢。食品与制冷介质接触程度越大,冻结速度越快。

17.最大冰晶体形成带的概念。

答:指-1~-5℃的温度范围,大部分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研究表明:

应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

18.冻结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答:食品组织瓦解、质地改变、乳状液被破坏、蛋白质变性等。

19.食品冻结冷耗量的计算。

答:(1)冻结前冷却时的放热量:

Q1=C0(T初-T冻) C0:温度高于冻结点时的比热

(2)冻结时形成冰晶体的放热量:

Q2=Wωγ冰 ω最终冻结食品温度时水分含量(在总水分含量中水分冻结量占的百分比)

γ冰水分形成冰晶体时放出的潜热; (3)冻结食品降温时的放热量:

Q3=C1(T冻-T终) C1温度高于冻结点时的比热 冷耗量Q=(Q1+Q2+Q3+Q门(人员进出)+Q灯光+?)×安全系数

20.食品冻结有哪些方法?

答:生产过程的特性分:批量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三类;

从产品中取走能量的方式:吹风冻结、表面接触冻结和低温冻结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

21.冻结食品解冻有哪些方法?

答:空气解冻、水解冻、接触式解冻、内部加热式解冻、组合式解冻。

22.影响解冻的因素有哪些?

答:(1)缓慢冻结的食品经过长期冻藏后,在解冻时就会有大量的水分失去; (2)冻藏温度对解冻肉汁损耗量也有影响;

(3)动物组织宰后的成熟度(PH)在解冻时对汁液流失有很大影响; (4)解冻速度对解冻肉汁也有损失。

第四章 食品的脱水加工

1.水分活度

答:食品中水的逸度与纯水的逸度只比称为水分活度AW。

2.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答:食品的腐败变质通常是由微生物的作用和生化反应造成的,任何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以

及多数生物化学都需要以水分作为溶剂或介质。干制后食品和微生物同时脱水,微生物所处环境水分活度不适于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就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环境条件一旦适宜又会重新吸湿恢复活动。

3.水分活度对酶及其它反应的影响。

答:水分减少时,酶的活性也就下降,然而酶和底物同时增浓。在低水分干制品中酶仍会缓

慢活动,只有在水分降低到1%以下时,酶的活性才会完全消失。酶在湿热条件下易钝化,为了控制干制品中酶的活动,就有必要在干制前对食品进行湿热或化学钝化处理,以达到酶失去活性为度。

4.干燥机制。

答:干燥过程是湿热传递过程: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而热则从表

面传递到食品内部。

5.预测微波干燥的干制过程特性。

答:(1)加热速度快;

(2)均匀性好,内部加热,避免表面硬化; (3)加热效率高; (4)选择性吸收。

6.如果想要缩短干燥时间,该如何从机制上控制干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