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周考语文试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南阳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周考语文试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ǔ/fǔ;B项,zhà/chà,qī/qì,wǔ/chǔ;C项,h?nɡ/ɡǒnɡ,nào/zhào,zhān;D项,qián,yán/yǎn,yǔ/wǔ。 10答案:D

解析:A项,liào,cù/cuì,chan;B项,qiáo,hánɡ,chì/zhì;C项,shàn,zhào/zhāo,qiǎo;D项,jū,liànɡ,qī。

11 【答案】C【 解析】A“对于”应改为“对”,表示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

5

对待关系时,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D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12【答案】D【 解析】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B项 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

6

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C项 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13【答案】D【 解析】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

7

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如: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如:但~,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