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50道主观题(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高中地理《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50道主观题(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2分)。

第14题:地震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进入2010年,发生在拉丁美洲

两个国家的两次地震造成巨大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读智利与海地相关情况对照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 面积 人口 智利 拉丁美洲比较富裕的国家 75.66万平方千米 1660万 当地时间2月27日3时34分发生8.8地震 级地震,震源位于海底59.4千米,距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市115千米 上次大地震 国内自救 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 1960年,遭受里氏9.5级地震袭击 总统召开紧急会议、表态全力救灾 目前死亡人数为723人 预计150亿~300亿美元 海地 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2.78万平方千米 892万 当地时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7.3级地震,震源位于海底约10千米,距离首都太子港16千米 200年前发生大震,近年多为小地震 政府陷于瘫痪,救援进展缓慢 海地总统称地震死亡人数或达30万 约10亿美元 (1)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智利为什么多发地震?(4分)

(2)简要说明拉丁美洲这两次地震灾情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答案】(1)地理信息系统(GIS)。(2分) 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2分)

(2)差异:与海地相比,智利地震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大。(2分) 原因:智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建筑抗震系数高;人们防震意识强,政府救灾措施得力;人口密度小;该次地震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洋,距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等。(4分)

第15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印第安语意为山的地方”)共和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受灾情况严重。

(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震的成因。(4分)

“多午发地区

(2)当该国地震发生时,可能诱发哪些自然灾害?(2分)

(3)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室内,应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至少举两例)(4分)

【答案】(1)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了岩层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4分)

(2)海啸、滑坡、崩塌等。(2分)

(3)在教室里,可以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在家里可躲在床下、桌子下,也可躲在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4分)

第16题: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

材料二:2010年伊始,猛烈的寒潮、几十年未见的暴雪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云南大部分地区却依然艳阳高照。在过去的半年间,受降水量异常偏少、降雨日数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蒸发量异常偏大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云南正在经历较为严峻的冬春连旱形势,并且旱情预计还将持续。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干旱灾害分布的特点。(4分)

(2)材料二说明我国南北方同一季节出现了反差如此巨大的气候情况,主要原因是什么? (字母)(3分)

A.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出现了新的一次“拉尼娜”事件,从而引发大气环流异常。 B.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较弱。 C.云南本身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

D.不稳定的季风活动造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随机性。

E.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云南干旱出现频率更加频繁,严重程度有所加剧。 (3)简述目前云南等地区抗旱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

【答案】(1)东部季风区特别是沿海地区旱灾严重,西部非季风区很少出现旱灾。(4分)

(2)BCDE(全对给3分,答对2个给1分,答对3个给2分,答对4个给3分,答错不给分) (3)开发地表、地下水资源;购置抗旱农机设备;对农业进行技术支持;进行人工增雨等。(答对3点给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第17题: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951年—1976年我国寒潮次数和频率(﹪)表

月份 次数 频率(﹪) 7 0 0 8 0 0 9 0 0 10 3 2.2 11 29 21.5 12 16 11.9 1 17 12.6 2 22 16.2 3 27 20.0 4 20 14.8 5 1 0.7 6 0 0 (1)据表推断,我国农业生产受寒潮灾害最严重的季节。(2分) (2)分析寒潮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和有利影响。(8分) 【答案】(1)秋末、春初(2分)。

(2)不利:低温冻害、大风、冻雨、暴雪(4分)。有利:带来降雪能保持土壤墒情;减少病虫害等(4分)。

第18题:图中(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我国位于 灾害带与 灾害带的交会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高,灾情较严重的国家之一。(2分)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6分) (3)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 、 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2分)

【答案】(1)北半球中纬度环球(阿尔卑斯—喜马拉雅)(1分) 环太平洋(1分) (2)气象灾害,

如干旱(2分) 地质灾害,如泥石流(2分) 海洋(水文)灾害,如风暴潮(2分) (3)滑坡(1分) 泥石流(1分)

第19题:下图为1981~2001年我国农业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情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旱灾与水灾比较,有何特征?(4分) (2)解释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6分)

【答案】(1)影响面积大(范围广)(2分),频率高。(2分)

(2)我国干旱和半干旱(或缺水)面积大(2分);干旱持续的时间比洪涝长(2分);影响干旱的因素更多(2分)。

第20题:下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

题。(15分)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7分)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8分)

【答案】(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3分) 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2分);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2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2分);修建护坡工程(2分);修建水库(2分);迁出高风险区(2分)。

第21题:阅读材料,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北京时间2009年4月6日9时32分,位于意大利中部亚平宁山 脉西麓阿泰尔诺河谷中的拉奎拉市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又发生200余次余震。地震使这座中世纪古城